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古41井区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有着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目的油层以用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主积特征显。综合区内地震、地质、测井信息、通过模型正演、沉积特征分析,着重讨论陆相薄互层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进行特征参数分析和地震波组特征的总结归类逐步实现储层预测和储层横向追踪。在此基础上结构构造、地层解释结果,综合油田地质信息进行油藏特征分析,有效地解释存在的油藏地质现象,为开发地震的油藏特性分析提供可借 相似文献
3.
4.
Y128井区是特低渗透气藏,地质情况复杂.为了解储层类型、边界情况,针对Y128井区实际情况,根据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应用Saphir4.12试井解释软件,对Y128井区75口气井进行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结果表明,Y128井区气藏模型主要有均质型、无限传导型、有限传导型、径向复合型四种,气井裂缝流十分短暂,外围储层物性变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辩识试井解释模型的研究应用情况。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基本特性。着重介绍了神经网络BP算法在辩识试井解释模型时的方法和应用情况。应用表明该方法较其它的辩识方法优越。还介绍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几种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6.
黄土塬区复杂的地表条件难以获得可供解释的物探资料,本文给出了勘探天然气的地震技术,在野外弯线地震数据采集中,冲沟区运用了弯线高分辨率技术;塬上区采用非纵测线和地震测深观测系统,大药量、深井和强化组合法的接收条件,初步解决了弯线地震资料处理中二维滤波、静校正、速度分析等技术难题。摸索出一套以地震为骨架,构造解释与岩性解释相结合,重力-电法-地震联合解释落实古生界天然气构造圈闭的综合物探解释技术,并以 相似文献
7.
8.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三维地震只是运用传统二维解释方法,其解释思路从局部到整体,往往只重视主测线,这样在连络测线方向的地层特征就可能会被遗漏掉,造成解释结果不完整。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即对三维地震数据体同时在主测线、连络测线以及时间方向进行三维交互解释,有利于提高地震构造的解释精度和识别岩性体的空间,通过三个实例说明了三维可视化技术从“体”出发,为三维精细解释提供了全新解释手段。 相似文献
9.
引言通过试井,可以获得重要的地层参数,为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决策信息。进人80年代以来,高精度电子压力计系统的测试与试井解释的计算机软件相结合,产生了现代测试和解释技术。为了适应这项新技术发展的潮流,大港油田地质研究院于1988年分别从美国引进了高精度电子压力计和INTERPRET现代试井解释软件,下面介绍这套软件系统的应用实例。基本数据测试约进行350h,是采用Amerada压力计进行测试的,这支压力计使用两个时钟(每个时钟能工作185h)。为了进行GOR测量,在试井过程中曾先后几次更换油嘴尺寸,因此得到了很复杂的压降曲… 相似文献
10.
11.
大情字井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针对大情字井地区“三小多断”(小构造、小断块、小断鼻、多断层)复杂构造、“薄、窄、多变”复杂储层等特殊地质条件,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水平切片和图分析等手段进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勘探识别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反射体的能力。应用精细地质预测、属性分析、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薄互层地质条件下的储层进行了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了单层砂岩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本套技术充分发挥了三维勘探的优势,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一般的地震相分析工作效率较低,有时难度较大。通过计算灰度共生矩阵GLCM,从数学上描述小范围数据区内像素值的分布,量化地震反射的空间组织结构。将构造属性与神经网络分类技术相结合,通过训练网络和质量控制,利用波形相似性和地震属性进行地震相分析,可用于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的划分,得到三维地震相分类数据体。这种方法减少了许多耗时的工作,使解释人员能够集中精力研究地震相,并将其综合成地质成果图。 相似文献
15.
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资料解释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储层研究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信息,探索储层横向变化规律,是储层研究和高精度地震解释不断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分析地震属性的含义、分类和参数提取及优化的基础上,重点对胜利探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且有效的几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6.
吉林油田乾西北地区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三角洲前缘相带的薄层砂体中,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岩性一构造复合型圈闭。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优势频带相干体、倾角与断棱综合检测、沉积微相分析、地震反演等技术,获得了以下主要成果:认识了目标区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共解释断层135条(二维资料仅解释断层29条);建立了沉积相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给出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在自然电位及电阻率测井曲线上的特征;落实了储层与油气分布范围。通过钻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吉林探区提高勘探效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东濮凹陷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及构追加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已成为近年来滚动增储、挖潜的主要目标。以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对前梨园洼陷储层发育及油气成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了钻探目标,确立了一套适合隐蔽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与流程.即以地震反演为核心,运用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相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等多种配套解释技术综合评价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19.
地震相的自动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地震相的目的在于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地震相分析是指根据地震属性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地震道波形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获得地震相图,进而与已知的钻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到与地震相相对应的沉积相,识别出特定的目标地质体。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地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在三角洲、浊积砂体、古侵蚀地貌等地质体的描述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还介绍了二维测线的地震相自动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