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容弹量M1911 A1手枪是在标准型基础上改进的,即使用了大容弹量双排弹匣。大容弹量手枪由耐磨损、抗腐蚀的不锈钢或传统的铬—钼合金钢制成。是M1911 A1手枪中唯一一种钢锻而成,而非铸造而成的手枪。有两种底座可供选择:超小型和标准型。 相似文献
2.
3.
(4)军用特种进攻型M1911 A1手枪(见表4) 特点:军用特种进攻型具有舒适的握把,缩短了套筒,并经磷化处理能耐久防锈蚀。 (5)进攻型M1911 A1手枪(见表5) 相似文献
4.
(19)进攻型膛口制退防跳式M1911 Al手枪(见表19) 特点:具有一个高效的单孔膛口制退防跳器,能有效地抑制手枪的后坐力。 (20)轻小型膛口制退防跳式N191l A1手枪(见表20) 相似文献
5.
(10 J V10和微型M191l AI手枪(见表l表10111 J长套筒型M191i AI手枪I见表II} 表11M1911 A1手枪60种@郭占义 相似文献
6.
(6)工厂试制型M1911 A1手枪(见表6) 特点:枪口装有开3个槽的防跳制退器,标准底座,常规口径。该枪可迅速转化为射击比赛用手枪,表尺可调,弹匣槽具有斜边,为 相似文献
7.
超协调型M1911A1手枪 可靠的自卫性能是超协调型手枪这一新枪种的特点。超协调型有5种型号可供选择:标准型(不锈钢)、进攻型(氧化或磷化)、枪管倾斜的V10(双色材料或不锈钢)。超协调标准型M1911 A1手枪可进行调整,以满足个人对随身武器防卫功能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不锈钢M1911 A1手枪 采用不锈钢是斯普林菲尔德公司M1911 A1手枪的特征。公司特殊的工艺,可以把本公司生产的不锈钢与专用的合金进行化合,增强了手枪的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2.
M1911 A1手枪是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早在美国陆军决定采用该枪时,勃朗宁就希望该枪能由美国最好的枪械制造商之一的斯普林菲尔德公司生产。当时,M1911 A1是一支最好的战斗手枪,时至今日,该枪仍不失为一支优秀的战斗手枪。 斯普林菲尔德公司是按常规的方法制造M1911 A1手枪的,先用 相似文献
13.
(2) M1911 A1标准型和轻型手枪(见表2) 特点:标准型M1911 A1经过手工抛光、发蓝处理,枪握把采用纹理精细的胡桃木,有斜边的弹匣槽便于迅速装弹。底座采用经黑色氧化处理的铝合金。 (3) M1911 A1比赛型手枪(见表3) 特点:比赛型M1911 A1手枪是在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经工厂特殊工艺制造,达到了高度精密化。改进了扳机以适应比赛,精密的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枪独具魅力,自1911年以来一直在连续生产,且在世界各地已售出四、五百万支,这种枪就是柯尔将M19911A1式手枪。该枪是富有想象力的约翰·摩西·勃良宁在其早期设计(19世纪90年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尽管后来还出现了M1905型,但正是M1911才促成了军界订购,并且于1911年底投入生产。第二年,该枪又打入民用市场。1924年略作改进,便成为 相似文献
15.
16.
本刊从2011年第8(上)期开始连载柯尔特M1911系列自动手枪,对其作了全历程、全方位呈现,引起不少读者关注。二战后,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大量装备了该枪,其附件种类非常丰富。本文即为您展示日本、韩国、南越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装备使用的M1911/M1911A1政府型手枪用手枪套及弹匣袋—— 相似文献
17.
18.
1923年,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注]以约翰·勃朗宁的M1911手枪为基础改型设计了M1911A1自动手枪。该枪自1926年起在美军服役,直到1985年才从军队撤装,由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的M92F 9mm伯莱塔手枪(美军称为M9手枪)代替。尽管M1911A1手枪已经在美军退役,但其不论过去还是今天都不失为一支优秀的战斗手枪,在海湾战争及以后的战争中,多国部队中仍有很多军人在使用,而且在美国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现在的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注]也生产M1911A1手枪,M1911A1手枪的套筒座采用铝合金、不锈钢或钼铬钢模锻而成,套筒和枪管锻造而成。为保证上乘的质量,该公司出售的每一支手枪都依靠手工装配、手工检查。 M1911A1手枪总体上都具有斜弹匣槽、骨架式击锤、长行程扳机等特征。此外,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对该枪还一直坚持实行有限授权生产许可制度。 为满足军用、警用、射击比赛、收藏等各种各样不同需求,M1911A1手枪的种类很多,本文介绍几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39~1945年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为挫败法西斯妄图统治世界的野心,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同盟国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为代表的轴心国进行了惨烈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并同时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厮杀,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1亿人。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为了不忘记那段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历史,同时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同胞,本刊从这一期起推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内容涉及参战各主要国家的轻武器、弹药等,希望能在广大读者朋友当中引起反响,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