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到Cu-Zn-Al合金贝氏体的亚单元结构,其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与扫描隧道显微分析(STM)的结果一致,亚单元上有台阶存在,表明它们是通过台阶机制生长的,亚单元是通过激发形核的,观察到三种类型的激发方式:面-面激发、边-边激发及边-面激发,Cu-Zn-Al合金的贝氏体相变为激发形核-台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春明  方鸿生 《金属学报》1995,31(9):A381-A386
利用透电镜(TEM)观察了三种不同成分的Cu-Zn-Al合金在不同等温温度(250,300,350℃)下形成的贝氏体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形成的贝氏体初生态的宽面及端面均存在三维形态的台阶,但无层错来结构,表明台阶在Cu-Zn-Al合金贝氏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贝氏体的生长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3.
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贝氏体和马氏体表面浮突,发现贝氏体浮突是由许多亚单元组成的浮突群,单个亚单元浮突呈“V”型,不同于马氏体相变不变平面应变的“N”型浮突,从而说明贝氏体不可能切变形成。同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生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Cu—Zn—Al合金贝氏体组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在大气环境下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对Cu-Zn-Al合金的贝氏体组织进行了研究,在贝氏体内部观察到以前从未发现的精细组织结构-亚单元。亚单元形状规则,其表面存在结构起伏。  相似文献   

5.
Cu—Zn—Al合金贝氏体的初生态及三维台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方鸿生  李春明 《金属学报》1993,29(9):A383-A389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Cu—25.9Zn—3.75Al(wt-%)合金的贝氏体相变机制结果表明,贝氏体α_1在形成初期内部没有层错,早期典型形态为一侧比较平直,另一侧则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台阶宽面与贝氏体惯习面平行,其高度和间距分别约为10—40和50—230nm,台阶是可动的,贝氏体通过台阶的移动而增厚  相似文献   

6.
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台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鸿生  王家军 《金属学报》1994,30(11):A491-A501
简要总结了贝氏体相变切变及扩散控制台阶长大理论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首次基于台阶长大理论,提出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台阶机制及其相变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三种不同成分的Cu-Zn-Al合金在不同等温温度(250,300,350℃)下形成的贝氏体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形成的贝氏体初生态的宽面及端面均存在三维形态的台阶,但无层错亚结构,表明台阶在Cu-Zn-Al合金贝氏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贝氏体的生长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大气中研究了Cu-27.2Zn-4.7Al合金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及浮突形态。在浮突和腐蚀后的组织上都发现,Cu-Zn-Al合金中的贝氏体确是由亚片条和亚单元所组成。进而为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Cu—Zn—Al合金溶质原子贫化区贝氏体切变形核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康  康沫狂 《金属学报》1993,29(8):A359-A364
  相似文献   

10.
首次在大气环境下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对Cu-Zn-Al合金的贝氏体组织进行了研究,在贝氏体内部观察到以前从未发现的精细组织结构-亚单元。亚单元形状规则,其表面存在结构起伏。  相似文献   

11.
Zn—Al合金先共晶相的形核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定向凝固-液淬技术和金相定量分析,研究了铝的质量分数为3.0%-28.4%和Zn-Al二元合金先共晶固溶体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共晶富锌相和先共晶富铝相都具有瞬时形核特点,但生长规律不同。先共晶富锌η相在形核后生长速度较快,随后逐渐减慢;共共晶富铝β相或α相在形核后生长较慢,达到一定过冷度后迅速长大。β相除了通过包晶反应L+α→β依附于α相析出外,还从剩余液相中直接形核。  相似文献   

12.
通过TEM及SEM分析研究了Cu-25.9wt%Zn-4wt%Al合金在200-400℃范围内等温过程中析出相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变化。初生a1片(贝氏体)有生长如阶,内部无层错。在其生长的第二阶段出现层错,界面处有生长台阶。第三阶段界面弯曲,层错逐渐消失,代之以位错网。片状α1逐步转变为块平衡a相。实验证明,a1片的相变特征与各种切变长大机制不符,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简论贝氏体相变的形核与长大--复康沫狂教授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指出康沫狂教授文中的一些疑点,主要为:缺乏产生贫,富溶质区的所谓“类spinodal分解”所应具有的理论基础;没有缺陷浓度的计算,以论证偏聚量和缺陷偏聚的实验证据;以及预贝氏体相变尚属疑问。近来高分辨透射电镜实验已证明:贝氏体以相界面台阶扩散长大。作者强调贝氏体相变以扩散机制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15.
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相变的机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徐达鸣  曹福洋 《金属学报》1995,31(11):A501-A507
应用改进的定向凝固装置研究了Al-2wt-%Cu和Al-4wt-%Cu合金在阶嗾和不同加速度线笥变速生长条件下,定向凝固组织的动态转变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定向生长的胞-枝晶动态转变过程随加速度的降低而减缓,但胞晶组织都是在经历了一定的胞晶形貌扰动之后才发生快速失稳,分枝累化并向枝枝晶组织过渡。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 7000系高强铝合金,为了提高韧性、抗应力腐蚀裂纹性等各种性能,必须控制再结晶,添加Cr或Zr。但是,这两种添加元素,对再结晶行为的影响根本是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搞清其差别是十分重要的。在已报道过的文献中,对冷轧板的这一点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的结果:含Zr合金的亚晶粒长大比含Cr合金的快,而再结晶晶粒沿轧制方向难以长大等。但是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热轧板,更详细地研究了两种添加元素的不同影响。之所以采用热轧板,是因为考虑到固溶处理时也许难以产生再结晶核,能明显地抓住添加两种元素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亚共晶Al-Si合金共晶团的形核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亚共晶Al-Si合金共晶团的形核与生长。通过揭示共晶团和结晶位向的分析发现:在同一个共晶团中Si相和Al相都不是单晶体,而是由不同位向的小"晶粒"构成的。提出不能依据共晶团中Al相与周围初生枝晶Al相的位向关系来确定共晶的形核模式的建议。然而,初生枝晶铝相的演化显著影响随后的共晶形核与生长。涉及的杂质元素使共晶Si的形貌由粗大的片状转变成细小的纤维状的变质行为,可能与共晶的形核无关。  相似文献   

19.
Al—Si—Cu合金加入Sr复合变质剂的变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r,Na,Ti,B复合变质剂对Al-Si-Cu亚共晶铸造合金进行变质处理,其作用与单独加Sr变质相比,能更好地细化共晶和晶粒,并具有良好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发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