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万松 《中国酒》2006,(3):28-41
引子:大家都在感慨.现在的竞争,已经惨烈到血流成海的地步。大家都在痛斥,市场太乱,鱼龙混杂.混淆了消费者的视听。大家都在惋惜.一个个优秀的品牌,死而后生.生而后死。大家都在叹息.商战如海,企业太渺小,太渺小。…………或许高端市场真的竞争惨烈,或许真的消费者视听混淆,或许真金确实太少,或许………  相似文献   

2.
郭晓霜  郭斌 《新食品》2006,(19):16-19
在2005年.当中国人均GDP越过1000美元之后.媒体上鼓吹“奢侈品正当时”的内容开始铺天盖地,“国内葡萄酒首个高端竞争年”的论调也开始出现。一时间.萄萄酒高端化的潮流与口号就这么突然来了,来得有些肆无忌惮.充满无穷想象力。 进入到2006年.宣布了国际化战略的张裕依次排开了自己的高端品系阵容.并煞有介事的援引来自国外《葡萄酒报告》对中国市场研究的报告:“201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呈倒金字塔结构.其中高端比重将达到50%.中档酒比重40%.低端酒的比重为10%.”这一充满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引得业界哗然.各种观点众说纷纭. 先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报告的出台.自然有其背号其实在2005年之前.国内三巨头在一番酝酿之后便携庄园酒、小产区酒、窖藏酒纷纷出手,二线品牌如新天、云南红等也各自提炼出了产品卖点.紧紧跟住了高端市场开发热的潮流。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上出现时间并不长的高档葡萄酒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挑起酒商们的欲望。 但是.一个略显幼稚的问题是至今仍无人解决的——什么才是中国高档葡萄酒的身份标志?或者说如何界定高档葡萄酒?在这个问题之下.还有很多延伸问题.比如: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档葡萄酒?进入高档葡萄酒“俱乐部”的门槛是什么?在中国市场上将形成怎样的高档酒品牌格局?等等。 在我们回答上述问题之前.一个可以肯定的答案是.中国需要高档葡萄酒.并且市场上已经有了此需求。有业内人士估测.高档酒目前占国内葡萄酒总体销量的10%左右,即10亿元左右。尽管量还显得很小,但葡萄酒的高端化趋势就像更早便高端了的白酒一样.对整个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具有强烈而巨是的引导价值。 现在.就让我们在新老品牌纷纷“登高”.葡萄酒价格向高价位看齐.与三年前葡萄酒价格大战中价格集体跳水形成鲜明对比的大背景之下.通过对当前高价格葡萄酒的运作现状的梳理.来探寻中国高档葡萄酒的路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酿酒》2006,33(2):16-16
针对当前酒庄混乱、酒庄酒不规范、假酒庄酒欺诈消费者情况时有发生等现象,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为规范葡萄酒行业、保护规范酒庄酒的发展,成立了中国葡萄酒酒庄联盟。此举得到了正规酒庄企业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4.
1国际情况1.1葡萄酒产量世界葡萄酒产量,在1991~1995年的5年里,年平均产量为2,630万吨,虽然下降但速度减慢,比1896~1990年周期的年均产量降低10.2%。1996年,呈现了逆转的趋势。世界产量是2,725万吨,比1995年增长了7...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干红葡萄酒发展与葡萄酒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高档葡萄酒市场继续呈现回暖迹象,主要是亚洲葡萄酒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 据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Livex)提供的高档葡萄酒可投资指数显示,高档葡萄酒自1993年以来价格上涨已经超过10倍。葡萄酒投资年收益率约高达15%。  相似文献   

7.
从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兴起到现在,市场上一直充斥着种种让人一头雾水的产品概念,即使是现在还存在着诸如"庄园"、"酒庄"、"解百纳"等等一系列让普通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的概念.在此期间,中国葡萄酒企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目标消费群体的立场出发而创造了种种概念来推动新产品的上市或者激活老产品的销售.笔者将从中国葡萄酒企业品牌建设的角度,讨论副品牌开发在中国葡萄酒成熟品牌的传播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在此过程中应该考虑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何□ 《新食品》2007,(16):93-93
天津的葡萄酒市场和白酒市场有着惊人的一致。在天津市场上处于领导位置的是产自天津的全国著名品牌——王朝。而王朝的成功源于1995年以来,对消费者持续不断的培养。其中法合资的背景,独特的口感让天津消费者对其非常认同,这种认同无形中为王朝竞品的进入筑起了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9.
酿酒葡萄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深入了解酿酒葡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它,才能使中国葡萄酒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葡萄酒成熟品牌的副品牌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展现状通俗来讲,一个企业可以拥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如果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使用同一名称,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可以采用以主品牌为品牌,然后用一个新名字在一个相对更窄的范围内标识产品[1]。这时的新产品品牌可以称为企业的副品牌,如热水器中的“海尔.金海象”、“海尔.银海象”、“海尔.小海象”、“海尔.小海贝”等。开发副品牌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一个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美誉度的成熟品牌。副品牌可以享受到成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节省了广告宣传费用,降低新产品的市场进入成本[2]。既发挥了企业现有成功品牌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1.
酿酒葡萄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深入了解酿酒葡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它,才能使中国葡萄酒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对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证,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然而,目前我国不少葡萄酒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的要领还比较模糊,葡萄酒品牌很少有鲜明的个性,致使在营销方式上跟风严重,大家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可以说,在如今的品牌竞争时代,中国的葡萄酒企业绝大多数尚未真正踏上品牌营销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酒》2006,(6):23-25
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会场已经是座无虚席。“原本还担心开会时间定在8:30太早,好多人不能按时出席的,没想到来这么多人,到得还挺齐。”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奇怪:“怎么这么多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工业》1999,(10):24-25
<正> 我国葡萄酒生产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考证,公元前138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已将葡萄和酿酒技术传入我国,自此历代各朝均有种植和酿造;史料还记载了赞诵葡萄酒的诗、词、歌、赋,绵延流传,在酒文化中独具异彩。葡萄酒的商品化始于元朝,而葡萄酒工业化的生产,则是1892年由张弼士先生创建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其后陆续建立了几家规模较小、多为外国人经营的葡萄酒厂。由于当时受着政治经济体制所限,旧中国的葡萄酒业虽经历了艰辛、漫长的道路,却仍未能获得发展,自然也就成不了群体行业。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在一个看似温和的气氛中平稳过渡,但是如果从2007年度出现的主流事件来看,市场并没有看上去那样平静。继2006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29亿元大关之后,2007年度达到150亿元应该没有太大的悬念。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行业是非曲折的时候。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回顾2007年度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2007带给我们的新思考,并试图预测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6.
英国宝龙(Bonhams)拍卖行已经拉开了2009年精品葡萄酒拍卖会的序幕.截至目前,拍卖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5%,宝龙拍卖行表示,新的一年还将举办六场精品葡萄酒拍卖会.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27日,法国卢瓦尔葡萄酒媒体推介会在广州汇景新城国际私人俱乐部举行。正式将过去分为4个区的卢瓦尔河各地区葡萄酒以“卢瓦尔河谷”这个统一品牌走进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8.
李照烨 《中国食品》2010,(16):86-87
法国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健全的葡萄酒法律规范,这种公认的严格却被很多酿酒国"羡慕"。自18世纪起,葡萄酒造假、仿造、非法买卖与过量生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新兴的法国葡萄酒行业,19世纪时,葡萄酒行业的相关法规才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9.
小凡 《酿酒科技》2005,(1):49-49
中国老字号品牌“茅台酒”将新加坡作为走向国际的第一站,进而开拓东南亚高档葡萄酒市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西班牙里奥哈葡萄酒销售创出新的纪录,总销售量达到26.1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4.3%。美国是里奥哈酒3个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2006年的销售量为6800吨,比上年上涨了12.9%。ACNielsen的调查表明,里奥哈葡萄酒在美国不仅销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品牌知名度也达到了31%,并且在消费者中的满意率令人吃惊,高达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