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平 《海河水利》1997,(6):14-16
木兰溪下游蜿蜒型河道位于沿海感潮区,是木兰溪下游洪灾多发地,防洪的主要措施是裁弯取直建堤拦洪,裁弯段河床地质为流塑状软土淤泥,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此类工程,国内极少见。通过改河选线、开挖、流态、冲刷及河床稳定分析,对该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讷谟尔河属于少沙河流,上游段和下游段属于蜿蜒型河流,中游段属于蜿蜒型和分汊型河道。规划河道在逐步完善的岸线规划工程下,河道演变空间越来越小,河流的裁弯,弯道的下移都将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且由于水利工程的实施河道将逐渐稳定下来。规划河段河道演变主要体现在河道的稳定性上,其整体趋势是越来越稳定,大的弯曲河流逐渐裁弯取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辽河二龙山至城子上段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前和修建跌水工程后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对洪水演进规律的影响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议蜿蜒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河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河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三门峡建库前后渭河河道的变化渭河三门峡库区段,根据1965年国家计委批准的治理范围是西起咸阳铁路桥,东至潼关河口,全长208公里,其中咸阳铁桥至耿镇桥长37公里,为游荡型河段,耿镇桥至赤水河长70公里为微弯型河段,赤水河口至潼关河口长101公里,为弯曲型河段。建库前咸阳铁桥以下共有大小弯道42个,河道弯曲系数为1.37,平均比降为万分之3.12。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由于水库淤积的影响,河床抬高,洪水位相应升高,库区两岸修建了防护堤和生产堤。根据库区防洪工程规划,咸阳至耿镇桥间防洪堤距为1.2公里,耿镇桥至零河口间,防洪堤距为1.5公里,防洪堤按防御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柏山  符建铭  黎桂喜 《人民黄河》2005,27(6):9-10,12,63
针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新的水沙条件,对整治流量、整治河宽和排洪河槽宽度等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整治方向为:按照中水流路进行整治,利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并补充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游荡型河道可以逐步转化为像高村一陶城铺河段那样的限制性弯曲河道。通过对不同整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今后的河道整治应采取以现行的微弯型整治方案为主,同时充分吸取其他整治方案优点的综合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渭河上游段水沙特性、河道采砂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加强渭河上游段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渭河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1北洛河下游基本情况北洛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渭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南麓的魏梁山,于大荔县东南汇入渭河,流域面积26905km2,干流总长680.3km,河道平均比降1.5‰。北洛河下游为状头洛惠渠大坝以下至入渭口河段,长132.5km,主要流经陕西省关中东部的平原地区。北洛河为蜿蜒型河道,滩槽分明,下游无大的支流汇入,虽然有些支沟,但均属间隙性河道,水量大小取决于降雨情况。北洛河下游  相似文献   

11.
兴建三门峡水库后渭河下游河道自然裁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兴建三门峡水库以后,渭河下游赤水河口至陈村河段河道摆动剧烈,自然裁弯频繁发生。通过分析渭河下游河道实测资料发现其原因是下列因素的综合作用:(1)潼关局部侵蚀基准面的抬高;(2)河流比降变缓;(3)新淤滩地土质松散、粘性小;(4)河道主槽过水能力降低,洪水上滩机会增多;(5)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黄河游荡型河道形态和河床演变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工模型试验结果,指出游荡型河道进一步整治需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观点,抓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同时,要注意“节点工程”与“微弯型河道整治措施”相结合。根据游荡型河道形态,把河道分为若干小河段,实行整体整治与分段整治相结合,实现游荡型河道整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渭河扶风段滩区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进行渭河扶风段滩区清障整治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通过对三种河道整治方案的比选分析认为,采用退滩还河,滩区碍洪桥、违章建筑物的拆除,滩面复平的工程措施更加贴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该方案可以使渭河扶风段河道泄洪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河道水文及河床演变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典型微弯河道险段(以潭州水道雷滘段为例)成因,并结合河工模型试验手段,研究确定了以贴岸抛石护坡和短丁坝群相结合的整治措施,且已应用于本工程实际,目前工程运行良好,河段堤岸稳定。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下荆江蜿蜒型河道成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描述了下荆江蜿蜒型河道河型特点。在前人所作下荆江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了下荆江蜿蜒型河道形成条件,即通过加大河长耗散富余能量并与相对较大的含沙量相适应形成蜿蜒河型,表现为河道纵向输沙平衡条件和适度抗冲的二元相结构边界条件。并将其与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道成因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二者在河型调整中的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渭河下游自成阳铁路桥至潼关河口,全长208公里,是受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的特殊河道。经30年治理,渭河下游防洪体系中的河道整治已初具规模,有效地发挥了定槽、固滩、保堤的显著效益。整治概况与效果三门峡建库后,引起渭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比降迅速变缓,主流摆动频繁,崩滩塌岸加剧。为减轻三门峡水库的不利影响,保护沿河群众利益和防洪安全,从1964年开始进行渭河下游河道整治。截止  相似文献   

17.
改造宽浅游荡河道为窄深稳定河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宽浅,边滩变动快,主流摆动频繁,“横河、斜河”经常发生,是“背着石头撵河”这种防兴被动局面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黄河下游河道有三级造床流量,宽河道中具备产生窄河道的自然条件。目前河南段河道之所以还在游荡,主要原因是治理不到位。河南段河道的治导线,应该参照山东段河道整治成近500m宽的微弯型河道。其方法是用种草和修建透水桩坝固定嫩滩。分析结果表明河道缩窄,对山东窄河道及河口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建成后下荆江河型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将遭受长河段、长时期冲刷,河床河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时各河段的河型是否仍能保持,特别是最为关心的下荆江蜿蜒性河型能否维持,这对防洪和航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研究丹江口水库下游汉江弯曲(蜿蜒)河段的长期冲刷后的河床变形和河型是否变化以及荆江裁弯后下荆江中的蜿蜒性变化能够维持的基础上,结合三峡水库修建后的长期冲刷过程中,下荆江水沙及河床变化特点,较深入地研究了影响河型变  相似文献   

19.
索明生 《陕西水利》2013,(5):111-112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也是东西贯穿宝鸡市区的最大河流,分析研究其河势的变化规律,对于整个渭河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市区段河道演变分析,为今后渭河市区段的河道治理和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道整治方案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一三  张原峰 《水利学报》2006,37(2):0127-0134
黄河河道整治曾研究并实践过纵向控制方案、平顺防护整治方案、卡口整治方案、麻花型(∞型)整治方案和微弯型整治方案,最后采用并推广了微弯型整治方案。从实践中总结出了黄河河道整治应遵循的原则为:全面规划、团结治河;防洪为主、统筹兼顾;河槽滩地、综合治理;分析规律、确定流路;中水整治、考虑洪枯;依照实践、确定方案;以坝护弯、以弯导流;因势利导、优先旱工;主动布点、积极完善;分清主次、先急后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