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灾减灾理念及其运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但在自然风险和工程安全风险交织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满足城市地下空间未来发展需求;转向以“适灾”为导向的韧性防灾减灾理念,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后恢复韧性,成为未来发展亟需。本文分析了恢复韧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从工程、非工程角度阐述了国内外恢复韧性相关研究;重点从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管理机制、空间规划、应急预案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三阶段+评价体系”的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发展策略,将灾后恢复过程划分为应急救援、恢复重建、规划适应三阶段,分别给出各阶段的恢复目标并为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依据。研究建议,健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规章与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地下空间韧性规划水平,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智能化,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恢复过程的有序与高效。  相似文献   

2.
郎爱芳 《硅谷》2008,(23):180-180
随着城市地上空间及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应寻找新的可供利用的空间及资源,即为地下空间、资源.从城市的安全防护、带来丰富的城市空间层次、节省与利用资源阐述了三个方面阐述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性,及地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工程建设和商业运营市场,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水平和规模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加,而相应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却严重滞后,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防恐、防爆、防核生化袭击等安全保障问题,分析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防灾监测与应急搜救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短波红外成像、多尺度红外成像预处理、图像自适应增强、环境自适应红外成像、灾情定位及报警等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探讨了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灾场的应用,可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立法和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调控行为是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结合地下空间的资源特性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一个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中社会调控因素的评价模型。并以某典型城市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地下空间的利用主要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联系的。就人类争取生存空间而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人口剧增、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等众多危机的战略性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人类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利用,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特殊性、原则及方法,并提出若干地下工程今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途经:也可以说,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就更为突出,成为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分几个方面,进行关于城市集约化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向更深、更广开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新型工程机械设备和技术对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开挖机械材料、支护材料、环境保护材料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地下工程中主流材料的使用现状以及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除了要满足强度的要求,新材料还应当具备环境友好的特性。因此,自愈合材料、生物材料以及绿色支护材料的使用将是未来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同时,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了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并有效的证明了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飞速发展,如何处理与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灾害也日益变得紧迫,本文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所存在的灾害进行归纳,通过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今后灾害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灾时应急疏散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整个疏散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发挥最大效率,把受灾区域内的居民迅速及时地转移到安全地点。轨道交通作为地下设施,具有很强的防护性能,灾害发生时可以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轨道交通由于其特殊性,在灾害是正常运转较有保证,可在灾害时为受灾群众提供疏散交通、供给物资的能力;因此轨道交通总体规划应包括应急避难所。应急避难所的建设上应在地铁的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前提下,可结合现有轨道交通站点、商场、人防工程、人口密度和安全因素等情况进行规划。在城市防灾的规划中,可将城市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区,灾害发生时可更好的开展防灾抗灾,人员疏散和掩蔽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建设性地提出了地下工程风险评估准则,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北京市城市地下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质损率、FTIR、DSC、动态热力学(DMA)及力学性能等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了一种耐高温复合材料的环氧树脂体系,以该树脂体系为基体制备了用于模拟空间环境的复合材料真空附舱,通过测试其常温及高温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漏气率和出气率等指标进行了应用评估。结果表明:该真空附舱在150℃高真空环境下结构稳定,高温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透波性能优于已报道的同类产品,可满足空间环境使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上海城市发展新空间和深水新港 战略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略的高度,以现代物流、河口海岸、环境生态、经济管理和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提出一种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方案——以围海造地拓展上海城市发展新空间;以建设深水新港优化土地使用并稳固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试图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前期准备和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project is taken as a case to analyze supplier development in infrastructure mega-projects. Compared wit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ier development in infrastructure mega-projects is analyzed in term of development motives, supplier sel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oduction mode, owner participation and risks. The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struction supplier development are identified, which include incentives, collaboration, future market, trust and bilateral communication. Furthermore, focusing on the incentives for the supplier’s product quality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improvement,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models are proposed to desig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5.
城市高密度发展背景下,很多中国公共空间临交通干道布置,交通噪声严重影响空间品质。侧重感知体验提升的声景营造逐渐形成共识,声景情感维度成为重要评价参量。以大连市中山公园为样本,将其划分为临干道区域和内部区域,依据ISO 12913完成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研究表明,与欧洲的研究不同,中国典型公共空间的声景情感维度依次是“事件感”“愉悦感”。临干道区域的声景情感偏于“事件感强”“不愉悦”,内部区域则偏于“事件感强”“相对愉悦”。ISO声景情感维度与传统的声压级指标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说明两者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声环境特征。二者的结合,可更科学地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声环境。文中的研究可为临干道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l‐being of modern societi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networke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to satisfy the necessary demand. In the case that the prescribed demand cannot be satisfied with each component of a network normally loaded, certain components need to be overload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overloading on the network reliability,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new flow‐redistribution rule based on minimal cuts to determine the components to overload when necessary and the way to redistribute the network flow. The proposed rule can help to keep the prescribed demand for a network satisfied, while trying to minimize the adverse influence of overloading on the network reliability. Based on the proposed rule, we then propose a b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to identify a network's critical components that, among all the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components with the same amount, influence the network reliability the most when incapacitated, while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overload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7.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the underground cavern complex, which houses the Baihetan hydropower plant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currently the world’s 2nd largest underground rock cavern group, is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A preliminary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assessment approach specified for underground rock caverns is firstly propose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bjectives are classified. Reference earthquake motions are specified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eismic variables. Detaile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es (Method 2B) a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given by the cyclic dynamic loading tests with medium strain r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cceleration,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failure zones are studied. In addition, the seism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sed with a newly introduced wavelet packet technique. The mechanism of the support measures for seismic stability is also discussed. The assessment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underground cavern complex i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se results. Serviceability objective of the underground cavern complex under operating basis earthquake may be satisfied, and the safety objective be feasible but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proposed reinforcement system. The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is preferred, yet not necessary. And if any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is to be adopted, the frequency absorption range of the isolation material is expected to be 1–4 Hz.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一种新型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环境模拟分系统,为空间对接机构提供高低温的试验环境,以便了解对接机构在不同的冷却状态、冷却速率条件下的性能及其对对接过程的影响。系统利用液氮喷射散流装置与可控硅控制的电加热器组合运行,为模拟试验提供高低温环境。同时利用高精度快速反应的气动调节装置和旁通分流方法维持试验空间的压力稳定,以消除附加压力对对接试验过程的影响。通过基于PLC的Fuzzy-PID多级控制和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对环境模拟分系统的各关键控制点和监视点进行实时扫描。试验验证表明,建立的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环境模拟分系统能够满足试验过程对温度均匀度和压力稳定的要求,能为地面模拟对接过程提供合适的模拟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矛盾从基坑自身稳定问题逐渐转向基坑周边环境变形控制问题。周边环境复杂情况下的地下空间开发极易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开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系统性地研究城市各类明挖基坑开发形式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环境效应控制技术。本文介绍和回顾了统计经验法、数值模拟法、模型试验法在明挖基坑引起的环境效应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各类研究方法及成果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现有环境控制技术及应用案例,总结了地下空间开发环境效应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