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果川 《新建筑》2014,(6):10-15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日常生活成为哲学的重要概念,也影响了建筑学的知识体系,建筑学或已成为研究、批判和改造日常生活的工具。国内由于思想被阉割,建筑学的主流价值观始终以虚假的"高尚"追求来逃避对日常生活的回应。通过对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实践案例的阐释,倡导建筑师回归现实,直面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冯果川 《建筑师》2013,(3):48-52
中国当下的建筑理论和批评对崇高建筑津津乐道。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大规模的普通建筑实践。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将生活视作人不断生产意义的过程,并以此来理解住宅空间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构想一种针对当下普通建筑的理论。文章从伦理、尊严、欲望、风水与无意识等方面简要地讨论住宅空间与意义的生产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将意义的生产引入建筑设计实践的意义和可能。  相似文献   

3.
项斌 《时代建筑》1992,(2):16-21
一“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创造某种环境。其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还指出:“英文中architecture来自拉丁语,可理解为关于建筑物的技术和艺术的系统知识”。那么这种系统的知识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科学地讨论和总结并形成科学的体系呢?科学的发展史对建筑学理论的发展有什么启发和借鉴呢?我们不妨对科学史和科学自身的结构做一番简要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走向新建筑》是建筑学的典籍之一,虽然书成很早.但今天读来,依然使人有头脑为之一振的感觉。笔者的思路,在阅读时忽东忽西.感触很杂.写下来请各位指正。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建筑学的主流有两支,一支是国家意识形态大叙事,一支是精英意识形态的小叙事。前者挟持着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权力自上而下决定一切的气势和官方意识形态长期垄断视听的传统,一直是建筑学的主流。这类宏大叙事的建筑基本上是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比如CCTV大楼,国家大剧院,世博会中国馆等等,通过建筑,特别是建筑的外观表达官方意识形态。后者以建筑师的个人表达  相似文献   

6.
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鉴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途径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试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问题谈起,对如何发展地区建筑问题略陈管见。 一.研究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 中国城市化进入了高潮,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28.85%,按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对城市化过程的划分,已进入了“加速阶段”。城镇建设,无论其规模还是速度,都可以说史无前例,这种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然而,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建设中,尽管各方面成绩很大,原有城市的特色却在逐渐消失。宜人的环境,十分满意的优秀作品,并不多见,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怡珊  玉镇珲 《山西建筑》2009,35(12):50-51
以建筑与建筑学为切入点,从比较评析和求解释义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与建筑学的发展,深入剖析相关定义,从而全面解读建筑、建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探求其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建筑》2013,(5):55-58
以16年的建筑学学习为线索,回顾了在昆明理工大学(原云南工业大学)新迎校区的本科、白龙校区的硕士研究、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的博士后研究与教学,不同阶段的建筑学学习和工作经历。藉母校“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办学30周年”及“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之际,以此文章为之共勉,表达了对未来的建筑学学习期望。  相似文献   

9.
访谈从建筑师、教师王宝珍的专业学习开始,接着由师徒式的建筑实习,“因园工坊”与建筑实践,教学工作等多方面展开,探讨了这位青年建筑师从学习思考到实践摸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访谈从建筑师、教师王宝珍的专业学习开始,接着由师徒式的建筑实习,“因园工坊”与建筑实践,教学工作 等多方面展开,探讨了这位青年建筑师从学习思考到实践摸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冯柯  王薇  郭娟利  李倩 《建筑与文化》2016,(10):230-231
论文从"生"字形义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生命精神内涵,从空间观、时间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艺术生命论从生、时、气三个内容展开论述。最后给出了结论。建筑的生命精神内涵,特别是传统建筑自营造之时,就同"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诸葛净 《时代建筑》2014,(1):166-169
文章通过对1953—2003年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对象、问题、方法、观念的梳理,审视建筑历史写作在"中国建筑"慨念的建立与转变中的作用,以及建筑观念变迁对历史写作的影响。文章指出,对于中国建筑定义的寻求构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的首要问题;而建筑学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历史学家建构"中国一建筑一传统"的问题与话语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主要作品的介绍,揭示西扎对于场所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西扎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尤其重点描述了该网球中心的可开合屋面设计,这一设计使这座建筑成为一座有生命的动态建筑。  相似文献   

15.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艺  吴隽宇 《中国园林》2003,19(9):72-75
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佛教众多派别中,其中影响日本造园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文章通过分析禅宗思想对日本古代庭园——枯山水园和茶庭的影响以及该思想在日本当代建筑中的延续,试图揭示出日本庭园建筑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6.
周正楠 《华中建筑》2004,22(5):48-50
通过对盘锦市辽河美术馆设计方案的介绍,阐明了美术馆建筑作为个传播生活方式的媒介,可以建立起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新关系这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刘征鹏 《建筑师》2013,(2):59-62
根据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者所获得的其他国际建筑奖的统计数据,通过普利茨克建筑奖与其他国际建筑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寻普利茨克建筑奖与其他国际建筑奖之间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藉此为时下中国建筑的思考提供另外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8.
黄杏玲  王宇 《华中建筑》2003,21(4):110-111
当今的建筑教育仍遵从功能主义的指导思想,忽视对学生进行形式创作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已明显滞后于当今建筑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建筑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厂泛的影响以及其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的特点,提出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形式教育。  相似文献   

19.
张道真 《华中建筑》2007,25(12):165-166
通过对建筑技术设计与建筑学教育之间关系的阐述,说明教育的缺失是建筑技术设计落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