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朱斐翡 《陶瓷学报》2009,30(4):564-569
人类文明发展的脚印,在现代又以新的理念和形式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魅力,人们期待着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更自由的情感表现和更丰富的情感激发,而残缺美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所谓"残缺美",应该是本体的或内在的美,因其本身的美感力量特别强大,克服了局部的或外在的残缺,顽强地显出自身,以至陶瓷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泥与火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记录着于局部的残缺之单纯的遗憾、不幸和丑陋,似乎也可以神奇地消于无形,成为整体美的一部分--至少没有成为损害整体美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陶艺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残缺着运用,或不完整的视觉审美现象,人们把这种创作形式的艺术手法理解成一种古趣天成,粗放拙味的美感,尤其是今天倡导艺术创作个性化,回顾自然的呼声成为一种时尚创作潮流,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追求,一件富有创意,富有匠心的残缺特点在陶艺的巧妙运用,已成为新的美感,供人们审视并带来退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艺术陶瓷内在的艺术价值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笔者从事艺术陶瓷设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分析论证陶瓷"釉下彩"的创作特点、规律、及其手法。  相似文献   

4.
建筑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专业,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生活空间目的,其设计到了一个广泛的、专业结构组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活空间环境要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利用艺术多元化的性质进行建筑的设计,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创作出更加符合人们喜欢的生活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陶瓷》2017,(10)
所谓残缺是相对于完美而言。在生活中,我们都力求避免所谓的残缺不全,都期望事事圆满,然而事实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时间不能永远定格在美好的瞬间,因此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然而在艺术当中,法国雕塑家罗丹却曾说过"残缺也是一种美"。在艺术创作中,将残缺的理念融入到作品之中,突破其完整的形体,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使得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更大的升华。在传统雕塑中,我们都知道断臂维纳斯与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像,维纳斯因为其残缺不全的身体而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巴尔扎克像因为被截断的双手而变得更加简练。我国的现代陶艺在继承了传统陶艺技艺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现代陶艺在精神上追求自我内在的表达和个性的反映。在物质上追求泥土、釉料、柴火等的浑然天成。在材料方面,追求突出材质的特性,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在造型方面,不再像传统陶艺中一味地追求作品的完整与完美性,甚至有意识的突破形态空间,成就作品在造型上的残缺之美。在装饰方面,突破传统的装饰技法,现代陶艺创作中突破的运用表面肌理装饰与釉料的缺陷之美进行装饰。笔者对现代陶艺造型中的残缺之美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今许多国家,陶瓷器皿的设计生产不再仅仅追求它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陶瓷设计的艺术审美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陶瓷的发源  相似文献   

7.
在稀土如金的当代城市中,紧张的住房已然带给人们很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可是在这有限的空间范围,怎样添加小尺寸景观去合理利用空间,是值得我们去探寻的。本文的观点是将小尺寸居住景观与现代陶艺相互融合的角度去思考,在方寸间以小见大,提出经济型的艺术生态景观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追求以及对艺术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8.
曹木林  曹致友 《景德镇陶瓷》2010,20(4):I0158-I0159
古往今来,人物画一直是人们探讨和关注的主题,人物画是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艺术门类,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物装饰艺术通过绘制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从雍正、乾隆的"洋彩"(即现在的粉彩)就开始流行,演绎至今,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居装饰热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并崇尚对美的追求与享受,陶艺饰品在家居装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陶瓷艺术在传统陶瓷艺术基础上有所发展,给现代家居装饰带来了现代的创作方向和表现方式,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陶艺饰品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搪瓷》2010,(8):49-49
每位艺术家成名前都是草根,一只脚踏上追求艺术的道路,另一只脚却站在低保线上。在繁荣又低调的广州,这样的对比更加鲜明,爱好艺术的年轻人靠强大内心,坚持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于是,充满广州风味的"798"、"莫干山"就这样慢慢成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