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牛乳为原料,离心分离脂肪,再采用等电点缓慢酸沉去除酪蛋白,结合铁盐沉淀法和钙盐沉淀法两种方法分别对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进行活性分离,在保证α-乳白蛋白分离纯度的同时,对其活性和得率分析检测.结果显示,铁盐沉淀法分离α-乳白蛋白时,在pH4.5~4.7的酸性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0.04%的铁盐分离α-乳白蛋白保证α-乳白蛋白纯度达到电泳纯的同时,其活性比例和得率分别达到44.68%和21.06%;而在pH7.0的中性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0.005%的铁盐分离α-乳白蛋白也可保证α-乳白蛋白的纯度达到电泳纯,此时,其活性比例和得率分别达到64.00%和13.23%.钙盐沉淀法可很好地保持α-乳白蛋白的活性,但分离纯度过低.  相似文献   

2.
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曾玲  陈红兵  陈福 《食品科学》2006,27(10):428-432
牛乳和水牛乳存在免疫交叉反应,牛乳过敏患者可能对水牛乳过敏。因此,分离纯化出水牛乳中各种过敏原将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实验中以摩拉水牛乳为原料,通过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分离纯化水牛乳的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得到了SDS-PAGE纯(纯度≥90%)的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50.26%、52.86%;凝胶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49.39%、84.19%。实验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适合于分离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牛乳为原料,离心脱脂后采用酸沉法分离酪蛋白,微滤除菌后得到乳清蛋白溶液,结合膜分离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乳清蛋白溶液中的α-乳白蛋白,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纯度。结果表明,分离酪蛋白沉淀得到的上清溶液,经0.45μm的陶瓷膜微滤除菌后,除菌率可达99%以上,微滤得到的乳清蛋白溶液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6.53±0.22 mg/m L。乳清蛋白溶液经卷式聚砜膜超滤,富集α-乳白蛋白,并优化超滤条件,在35℃、出口压力0.3 MPa的条件下,得到的溶液中α-乳白蛋白含量可达24.28±0.32%。使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对蛋白粗品进一步纯化,所获得的α-乳白蛋白纯度为90.89±0.31%,乳清中α-乳白蛋白的回收率可达79.02±0.13%。  相似文献   

4.
帕米尔牦牛分布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牦牛乳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是当地牧民重要的食物来源。该研究利用等电点沉淀法对新疆帕米尔牦牛乳中大分子蛋白进行分离,得到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对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帕米尔牦牛乳中总蛋白含量为(2.81±0.23) g/100mL,其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质量比为43∶57;帕米尔牦牛乳蛋白质包含α-La、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酪蛋白、血清白蛋白、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等多种活性蛋白;另外,用饱和度为80%的硫酸铵可将α-La和β-Lg有效分离;再用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可除去β-Lg,得到高纯度的α-La。该研究可为新疆帕米尔牦牛产业发展及牦牛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壳聚糖对浓缩乳清蛋白溶液进行处理以除去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β-Lg).在室温条件下,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β-乳球蛋白的减少量来评价反应的程度,得到的最适条件:pH值为6.69,壳聚糖添加量为2.04 g/L;此条件下可去除94.89%的β-乳球蛋白,剩余78.68%的α-乳白蛋白(α-La和35.4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此外,对β-乳球蛋白和壳聚糖的回收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pH、醋酸钠溶液浓度和添加比例β-乳球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0,醋酸钠溶液浓度0.2 mol/L,添加比例1:15,此条件下可回收87.23%的β-乳球蛋白,纯度为84.1%.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跨膜压力对连续式微滤膜分离技术工艺参数、分离效果及组分组成的影响。以脱脂乳为原料,使用0.1μm陶瓷微滤膜三级连续在线洗滤工艺分离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实验使用0.08、0.11、0.14 MPa 3个梯度,在50℃,3.5倍浓缩的条件下连续生产240 min。计算跨膜压力并且检测截留液和透过液中的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含量及钾、钙、钠、镁等金属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一级膜通量下降是导致整体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240 min实验通量下降约17.2%。研究了不同跨膜压力下的膜通量变化情况,膜通量与跨膜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水洗恢复率与跨膜压力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膜表面形成不可逆的污堵层,乳清蛋白分离率下降,透过液中乳清蛋白含量下降,150 min后α-乳白蛋白浓度下降37%,β-乳球蛋白浓度下降36.5%。乳清蛋白中2种主要蛋白质比例会随着跨膜压力变化而变化,随着跨膜压力的升高β-乳球蛋白含量会逐渐升高。三级连续膜过滤后,乳清蛋白最高分离率90%左右(α-乳白蛋白为90.4%,β-乳球蛋白为92.7%)。乳中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受金属离子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乳清粉为原料,比较研究了硫酸铵沉淀加凝胶层析法和高盐低pH加透析法两种技术路线分离纯化β-乳球蛋白的得率与纯度.实验结果表明,高盐低pH加透析法所得β-乳球蛋白浓度为11ms/mL、SDS-PAGE检测纯度达90%以上;硫酸铵沉淀加凝胶层析法所得β-乳球蛋白浓度为1mg/mL、纯度>90%.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对不同种乳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来源乳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和总蛋白存在一定差异。羊乳中乳清蛋白平均值为0.385 mg/100 g,低于牛乳和牦牛乳;羊乳中乳铁蛋白含量最高,均值为4.43 mg/100 g,最大值9.90 mg/100 g,是优质的乳铁蛋白来源;牦牛乳总蛋白含量(均值3.61%),明显高于牛乳(均值3.22%)和羊乳(均值2.89%);牛奶中乳清蛋白量在三类乳中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加工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潜在致敏性的影响。方法将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经不同的加热条件处理后,用间接ELISA检测上述2种过敏原蛋白IgG的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热处理后的α-乳白蛋白的IgG结合能力呈上升趋势;但经60~75℃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均比未加工的抗原性低,经60℃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的IgG结合能力下降幅度最大,下降比例为40%;经80℃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IgG结合能力大于未处理的α-乳白蛋白。热处理对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的影响与α-乳白蛋白相反:在60~80℃热加工条件下,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抗原性逐渐减小,且经80℃加热处理的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最低,但仍然大于未加工的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结论热加工能改变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IgG结合能力,进而改变致敏性。  相似文献   

10.
以牛乳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加工工艺(72 ℃/15 s、75 ℃/15 s、80 ℃/15 s、85 ℃/15 s)对巴氏杀菌乳乳清蛋白中3 种活性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影响,以及测定并分析杀菌温度对各样品菌落总数和嗜冷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加工强度的提升,牛乳中的菌落总数随之减少,当杀菌温度在80 ℃以上时牛乳中的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当杀菌温度在72 ℃以上时样品中的嗜冷菌数均小于10 CFU/mL;72 ℃/15 s 和75 ℃/15 s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影响较小,当杀菌温度达到80 ℃以上时,巴氏杀菌乳中的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热加工的时间和温度与乳清蛋白的关系密切,72~75 ℃/15 s 的热加工工艺能更好地保留乳清蛋白中的3 种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用了几种商业蛋白酶对乳清蛋白浓缩物(WPC)进行酶解,通过比较各酶解产物中α-乳白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存余率的高低,筛选出Protease A具有优先降解β-Lg的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Protease A优先降解β-Lg的工艺。最佳工艺为温度40℃,pH值为7.3,E/S为800U/g蛋白,酶解时间为3h,此时水解物的水解率(DH)为8.40%,α-La和β-Lg的存余率分别为5.3%和1.4%,水解产物的溶解性得到了明显地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反向液相色谱(RP-HPLC)对不同方法分离乳清蛋白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分离纯化的牦牛β-乳球蛋白进行,其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另外使用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PAGE)对不同pH值、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牦牛β-乳球蛋白的变性条件及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β-乳球蛋白的变性温度在80℃左右。蛋白变性含量随着加热温度和pH值的增加成上升趋势。加热至90℃后蛋白变性质量分数增加显著在pH6和pH9条件下未变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4%和9%。  相似文献   

13.
以半乳糖和甘油为原料,β-半乳糖苷酶为催化剂,制备甘油半乳糖苷。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对其分离纯化,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进一步用G-15色谱柱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甘油半乳糖苷。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分离纯化甘油半乳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液稀释倍数20、活性炭用量2 g/mL、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30%,甘油半乳糖苷的回收率和纯度分别为62.53%和48.84%,分别比单因素试验结果高4.52%和4.76%;经G-15柱色谱进一步纯化,甘油半乳糖苷的纯度达到97.80%;经质谱鉴定合成产物为甘油单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14.
牛乳清蛋白的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清蛋白的蛋白质生物价比许多高品质的膳食蛋白(如鸡蛋白、牛肉蛋白及大豆蛋白)高。目前,乳清蛋白产品除有乳清浓缩蛋白和乳清分离蛋白外,一些具有功能特性的蛋白组分被分离出来,如α-乳白蛋白、b-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 乳清浓缩蛋白(WPC)和乳清分离蛋白(WPI)WPC是乳清经超滤、双重过滤和浓缩等一系列步骤,将乳糖脱去加工而成的,蛋白质含量为35%~80%。WPI还要经  相似文献   

15.
SDS-PAGE电泳测定乳清蛋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杉  陈敏  李慧 《食品科技》2008,33(1):215-219
实验建立扫描定量测定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的SDS-PAGE电泳分析方法.外标法定量,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两种组分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75μg和0.16~1.44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和0.991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6%~86.3%,RSD分别为3.8%~4.2%.对乳清粉和奶粉的分析结果表明,SDS-PAGE电泳分析方法是一种简易、快速、准确测定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鲜牛乳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α-乳球蛋白、β-乳白蛋白、乳铁蛋白的方法.鲜牛乳和奶粉经前处理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300?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TFA/H2O,乙腈+三氟乙酸(1000:0.5)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进行梯度洗脱,在280 nm波长...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牧场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随季节变化规律,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别检测1~12月份牛乳样品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含量1月份最高(1.34 mg/mL),7月份含量最低(0.68 mg/mL);β-乳球蛋白含量2月份最高(3.46 mg/mL),8月份最低位(2.15 mg/mL).说明牛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与季节气候温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的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建立测定牛乳中主要过敏蛋白α-乳白蛋白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Alltima-C18(4.6 mm×200 mm,5μm),柱温为45℃,UV检测波长215 nm,流动相A为含0.1%三氟乙酸的超纯水,流动相B为乙腈:超纯水:三氟乙酸=400:100:0.5,采用梯度洗脱方法,流速0.8 mL/min。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 000μg/mL(r=0.990 9);α-乳白蛋白平均回收率为97.27%,RSD=0.76%(n=5);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于乳制品中α-乳白蛋白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凝胶色谱法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α-乳白蛋白的分析方法。方法以盐酸胍为变性剂,以2-巯基乙醇为还原剂,断开蛋白质中的硫-硫(S-S)化学键,形成展开的α-乳白蛋白的单体结构。样品经2根串联的凝胶色谱柱TSK-GEL G3000SWXL分离,以6 mol/L盐酸胍缓冲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在280 nm测定。结果在0.25、1.25、2.5 g/100 g 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8.0%~9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0%(n=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 g/100 g和0.03 g/100 g。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α-乳白蛋白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热附聚法结合凝乳酶处理从鲜牛乳中提取α-乳白蛋白的工艺,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富含α-乳白蛋白的乳清,其中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的浓度比达到3.03,达到了商业化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