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热精轧机理数学模型为基础,以提高板形板厚设定精度为目标,试用蚁群优化算法求解热精轧过程负荷分配策略优化问题。首先,通过对决策变量离散化处理和对目标函数加权聚合,将蚂蚁系统算法(AS)应用于热精轧负荷分配优化计算当中,提出了基于AS算法的热精轧负荷分配优化策略,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AS算法在求解热精轧负荷分配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展了连续蚁群算法ACOR,使之在与各种主流算法的比较中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电力系统的经济负荷分配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7,(2):72-74
介绍了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模型和实现方法,并以常见的气门弹簧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建立多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进行求解。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用遗传算法优化、常规优化算法优化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可知,蚁群算法具有很好的寻优能力,同时也表明蚁群算法在优化设计领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常见的串行多工序抽样检验方式,建立了工序间质量水平传递模型和质量检验成本模型,提出基于Pareto解评价的多目标优化蚁群算法;通过定义多目标解与理想解的相对距离为蚁群算法的启发函数,激励蚁群搜索可行解空间并发现最优解集;应用多目标优化蚁群算法解决质量检验计划优化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经费分配多目标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新的经费分配方法和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的新型混合遗传算法来求解该问题。对求解过程中的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等进行正交试验,具体是通过交叉、变异来产生后代,后代与父代组成一个扩大群体,然后对这个群体的个体单独进行正交试验,并以正交试验的结果代替试验前个体,再通过排序选出最好的群体组成下一次遗传的父代,得到的种群个体明显优于基本遗传算法的个体。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寻优能力强,并能产生很多次优解,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连续蚁群算法的3-RPS并联机构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传统数值方法求解并联机构正解问题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将并联机构正解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并联机构正解的核心问题是求解一组多元耦合非线性方程组,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并联机构正解的目标函数优化模型,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连续蚁群算法来求解该优化模型。以求解3-RPS并联机构正解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寻优功能,能够避免初始值和局部极小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用计算雅可比矩阵及其逆阵,且计算精度满足并联机构正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面向订单生产(build-to-order,BTO)的协作生产环境下,品牌制造商如何将所接受的不同客户订单(生产任务)分配给众多的协作生产企业OEM供应商,同时以最大的成本收益及最高的服务水平完成这些制造任务,是OEM协作生产环境下一个很实际的生产管理问题。首先根据此类问题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带能力约束的、以总订单利润与准时交货为目标的多目标OEM订单分配模型;然后利用混合智能优化算法——模拟退火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并对该混合算法进行改进;最后应用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层建筑中,对电梯的依赖与日俱增。传统的电梯多为单部运行,在高峰期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正常需求,电梯群控应运而生。群控系统是指统一调配3台以上的运动控制系统,电梯群控具有多目标性,动态性,扰动复杂,非线性的特点。若干电梯不同楼层之间包含的庞大的数据处理,为了避免轿厢过于拥堵和乘客侯梯时间较长的情况,结合蚁群算法在解决离散数据组合方面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的全局优化能力,将蚁群算法和电梯群控的问题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实现电梯的调度分配,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Matlab 以及电梯仿真软件 Elevator Simulation 仿真,从乘客乘梯的舒适性,平均候梯时间,耗能等方面验证蚁群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快速有效的电厂负荷分配能够有效增强电厂灵活运行能力,从而提升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针对负荷分配中快速性问题,在电厂负荷分配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基础上,设计了快速变负荷策略,以满足电厂灵活性调节目的.利用改进磷虾群算法(IKH),通过自适应动态改变负荷边界,实现对负荷变化的快速响应,并进行了4个机组的算例分析,由IK... 相似文献
17.
以螺旋输送机的重量最小和输送效率最大作为数学模型的2个目标函数,螺旋体的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螺旋输送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用粒子群算法编程求解数学模型。求解优化结果表明,螺旋输送机的重量减少8.2%,输送效率提高4.5%,对螺旋输送机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