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霍尔辛赫煤矿地表村庄压煤的问题,通过在地表设置观测站,分析观测数据,得到地表的变形移动规律,为本矿区的地表下沉预估提供基础参数,为煤矿安全开采留设保安煤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侃 《江苏煤炭》1991,(2):34-35,19
  相似文献   

3.
鹤壁二矿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决定开采二矿鹤壁集东部的煤柱,以解放不可再生的"三下"煤炭资源,提高矿井资源采出率。对二矿煤柱开采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基于研究结果的各项技术措施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衰老矿井延续具有积极作用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学义  穆驰  张冬冬 《煤矿安全》2020,(4):235-239,243
针对神东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构建了上湾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选取了该矿12401工作面近1年地表移动观测数据,根据解析法计算工作面岩层移动角值参数,并运用FLAC3D对地表下沉及水平移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表下沉量与覆岩岩性成正比,下沉速度与覆岩岩性成反比,在厚松散层工程地质条件下,基岩离层被压密,岩体结构被破坏,造成地表下沉量和下沉速度增大,地表移动变形对矿区建筑物造成影响和损坏,衍生为地质灾害的诱导因子,当开采综合边界角为60°时,可减少地表移动范围,降低矿区地质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对地表沉陷的影响,以赵家寨煤矿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巨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采煤对地表沉降特征、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地表不同阶段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偏大,接近于1,主要影响角正切值偏小,地表移动范围较大,拐点偏移距较小,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较小,最后得出在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显现出下沉速度加快,活跃期延长而衰退期缩短,地表残余变形减小并且稳定快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综采放顶煤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和观测,分析研究了该特殊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黄河流域中游陕北矿区湿陷型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对柠条塔矿黄土沟壑区N1212工作面开展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确定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地表移动时间和动态地表移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湿陷型黄土层高强度煤炭开采地表非连续变形破坏严重,黄土地表易受移动变形与地形条件复合影响,出现不均匀沉降,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发育剧烈,地表最大下沉量5 255 mm,最大水平移动值2 680 mm,最大下沉速度为187.4 mm/d,单一煤层开采最大下沉系数为0.63,斜交重复采动最大下沉系数为0.84,活跃期约55 d,期间下沉量占总下沉量97%,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74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67°。上述结果验证了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时,地表下沉剧烈、活动周期短、重复采动时,地表下沉量与地质采矿因素成正比,沟谷地形高强度开采地表变形具有速度快、塌陷大、损害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贵  彭杨皓  李杨  匡汉 《金属矿山》2014,43(12):169-174
为了研究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简要介绍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5项指标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情况,分析了5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直接原因,引入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的概念,从而对充填开采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和要求,在减缓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的基础上,需要重点关注对梯度的控制情况。针对新阳矿十采区10203充填开采工作面现场条件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充填法和垮落法开采的地表移动梯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充填开采减小了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显著降低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地表趋近于均匀下沉和连续变形,能够有效地保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地表移动和岩移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北陈庄地面岩移观测站,定期对整个观测站进行全面水准测量,严密监测地表下沉和变形,进而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对地表移动和变形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了袁庄矿井下开采后地表的下沉和移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煤矿地表沉陷提供了实测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7,(4):211-214
为了研究松散层在埋深中占比对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松散层占比对地表下沉特征、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地表不同阶段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条件下,松散层在埋深中占比增大3%,地表下沉系数由0.67增大到0.96,增大近43.3%;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系数由1.26增大到1.49,增大近18.4%;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由188 m缩减到97 m,缩短近48.4%,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松散层占比对地表移动的一般性规律,并拟合出适合该地质条件的主要移动参数预计公式。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现场不间断监测,绘出走向和倾向的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曲线,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出了3101工作面开采沉陷预计的条件参数,并制作下沉等值线图,消除了矿方因地表沉陷而造成的裂隙导通至工作面采空区以及地表水的隐患,成功指导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章村矿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对章村矿2404工作面铁路下采煤地表移动及变形观测站观测资料总结和分析,对极不充分条件下采煤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所得出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参数,可为今后铁路下、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厚冲积层薄基岩下采煤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童亭煤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研究分析,揭示了厚冲积层薄基岩下采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类似地质采矿条件的“三下”采煤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约有1/3的煤矿位于山区,开采造成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与平原地区有较大区别。为探究山区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时空特征,揭示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首先通过分析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确定了山区开采滑移影响函数,并应用叠加原理构建了顾及山区地形与平原因素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然后结合Knothe时间函数,推导了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计公式;最后分析了正坡、反坡2种模型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采用山西某矿的现场实测数据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的分析,为最大限度确保矿区地表建(构)筑物免于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破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为研究风沙地貌超长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影响,对陕北柠条塔矿S12002工作面进行长期、系统的地表变形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陕北风积沙区超长工作面地表变形具有下沉响应快、边界下沉收敛迅速、地表下沉呈非连续性震荡波动、地表开切眼处损伤严重等特点,其中最大下沉系数0.59,最大下沉量2442.4 mm,最大水平移动值832.3 mm,最大下沉速度354 mm/d,活跃期下沉量占总下沉量96%,该地区具有明显的高强度开采损害特征;下沉系数与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参数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成果丰富了西部风积沙区超长工作面地表变形特征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大柳塔矿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现场资料数据分析,对大柳塔矿地表移动沉陷进行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提高,使得煤层上覆岩层的各个层次下沉的速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快,从而使得上覆岩层的相对悬空时间减少,所以导致了地表移动变形的集中;通过对工作面地表现场的实际测量和分析得出了地表下沉的最大速度是430 mm/d,因为地表下沉的速度大,所以从开始下沉到达到下沉的最大值所用时间较短,并且下沉量大,走向观测线上的点Z10的最大下沉量为3.959 m,并且由于下沉地区中心位置的下沉量较大,而且采区四周的下沉量在较小的范围内快速降低,下沉地区的边界十分收敛,从而导致了下沉地区的边缘非常陡峭;地表从开始下沉到接近最大下沉量所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而且稳定时间较长,最后下沉100 mm接近10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9.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某矿3107、3111、3115条带开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在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受到采动影响的地表进行动态观测,及时掌握其移动变形情况;研究其煤层开采以后地表的移动规律,并建立地表移动变形的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研究开采不同个数条带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的变形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地表动态沉陷变形的3个阶段与变形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乐亭  王金庄 《煤炭学报》2006,31(4):420-424
将地表动态沉陷变形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划分为下沉发展、下沉充分和下沉衰减3个阶段,分析了这3个阶段地表沉陷变形的发展变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沉陷变形速度的新概念,研究了地表下沉过程中的地表倾斜变形速度和水平变形速度的发展变化规律,给出了建筑物易受损坏的危险期,水平拉伸(或压缩)变形速度量大于拉伸(或压缩)变形值最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