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古窑射猎     
远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学会了制作陶器。到东汉已经有了瓷器的正式出现。我国瓷器的制作历史比之欧洲至少要早一千三百多年。以后历代都有新的创造,陶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唐以后,我国陶瓷通过各种贸  相似文献   

2.
我国陶瓷的发展与广东日用陶瓷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历史回眸陶器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中的一项重要器物,在史前时代世界许多人类生活聚集地就开始制作陶器,它是人类开始定居的一个标志,陶器被公认为史前时代考证的史书。瓷器是中国人民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对中国社会发展史乃至对世界文化史的贡献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宋朝人士郑毅夫的诗句“一树高花明远村”恰恰显示了中国瓷器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国瓷器在近代文化没有开发之前以其独有东方文化的韵味渗透于东西方世界。中国瓷器发明于公元1~2世纪的东汉,位于现在的浙江省,烧制瓷器比欧洲人早15个世纪。时至今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3.
陶瓷在现代壁画中的地位陈曦(湘潭师范学院411100)说起陶瓷,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瓷器又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我国在国际上享有“陶瓷之国”的盛誉。外国人把中国称为“China”即是“瓷器”之意。可见陶瓷在...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瓷器的时代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在我国境内,迄今所发现最古老的陶器,是距今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瓷器源于陶器,又精于陶器。由陶器到瓷器又经历了两千多年,到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到东汉时期,才有真正的瓷器问世。  相似文献   

5.
正陶瓷,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陶瓷二字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陶器的出现比瓷器早很多,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已经出现并且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约在公元前1 6世纪的商代中期,才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使用陶瓷制造陶器和瓷器,如餐具和花瓶。但随着现代工业的进展,陶瓷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人类生活和工业活动最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陶瓷包括了如陶器、瓷器、耐火材料、玻璃和水泥等一系列广泛的工业材料。在传统陶瓷技术基础上,过去几十年还创造出了诸多新的精细陶瓷。这里介绍的是日本陶瓷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日本陶瓷协会开展的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7.
陶瓷化学     
<正> 优美的陶瓷制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人大约在10000多年前已能制作和使用丰富多采的陶器。而瓷器则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自东汉起,即由丝绸之路和海路输往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英语中瓷器与中国两词通用、就表明外国人早已承认陶瓷是中国的发明。原始陶器: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出现于新  相似文献   

8.
<正>朱泥壶是有别于紫砂壶的潮州特有的冲泡"潮州工夫茶"的一种红泥茶壶,属于陶瓷生活用品。因为我国是陶瓷生产的发源地,陶瓷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中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新石器时期起,中国的先民就在长年累月的日常生活中积累并懂得了如何制作陶器的技术。而瓷器的发明  相似文献   

9.
<正>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是人类利用黏土矿物或岩石等多种天然资源,经过火烧制成功的技术成果。一、陶瓷审美的起源史载景德镇出土了中国大地最早的陶瓷——大口深腹圆底罐。  相似文献   

10.
李丹 《景德镇陶瓷》2005,15(1):31-31,30
景德镇素有“瓷都”美誉,瓷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1.
《陶瓷》2016,(4):59
正答: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类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传统的陶瓷原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粘土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可成陶器并能装水;烧至1 100℃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新型陶瓷则是采用人工合成的高纯度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在严格工艺控制的条件下经成形、烧结和其他处理而制成具有微细结晶组织的无机材料。它具有一  相似文献   

12.
邱陶辉 《山东陶瓷》2009,32(3):42-43
潮州陶瓷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简朴的陶器开始,到唐宋精美瓷器的大量生产,显示着潮州的先民、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能。不论是陶器简易的制作,还是瓷器工序繁复的制造;不论是陶器上粗朴的图案纹饰,还是瓷器上精美的色釉彩画,都显现出一定的文化影射。  相似文献   

13.
陶与瓷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形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土与火的结晶.人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是陶瓷大国,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China在英文中是陶瓷的意思,而CHINA是中国.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陶瓷开始的.现在浅谈一下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宜兴紫砂陶与景德镇瓷器.  相似文献   

14.
孙佳乐 《陶瓷》2024,(3):63-66
瓷器与文明的联系长久而深远,是人类杰出的艺术创造之一。瓷器作为一种古老的人造材料,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对全世界人类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多样的变革。在古代,中国陶瓷作品开始出口到其他国家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外销瓷器作为主要的商品出现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这个过程中,外销瓷品种的变化、装饰的变化、使用功能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都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陶瓷古国,在世界上烧造陶瓷最早,工艺最为发达的国家。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瓷器。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2013年7月22日,美国南卡州学校的教师来到石家庄市盛世长安小学开展了交流访问活  相似文献   

16.
秦锡麟 《中国陶瓷》2005,41(3):82-83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制造陶器有近万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最早发明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中国创造和使用的陶器与中国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演进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中国独有的陶器文明。瓷器,是中国的又一伟大发明,它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部中国瓷器史,便是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工艺史、中国文明史的缩影。China,中国,我们虽不能说瓷器为我们赢得“中国”的国名,但在英文中,“china”的意思确确实实既是“中国”,也是“陶瓷”。这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陶瓷、中国书画,本身是两项有着历史文脉关系的艺术。彩陶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陶瓷、书画的关系其实是母与子的关系。陶瓷文化是对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应该说中国画是瓷器绘画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景德镇瓷器装饰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一、分析中国画和陶瓷绘画之间的共性首先,早在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彩陶成为最为古老的绘画艺术,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我国的陶瓷绘画和中国画这两种传统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并在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一种下意识的精神需求,犹如人的生命灵魂,它是一种潜意识的渴求。任何一种艺术的存在都是一种自我生命潜意识里的情感发泄。艺术是一种创造,正如生活需要想象。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其文化内涵的底蕴以其传统的"自然"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令人称赞。在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关于陶瓷艺术  相似文献   

19.
陶瓷,英语:china。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经过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瓷器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似乎渐渐走向落寞,如何在现代设计中找寻存在感,使传统陶瓷器得到传承,让人们接收并喜爱陶瓷是本文讨论的主要方向,下面我将结合传统陶瓷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特点对陶瓷在家居环境中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于彩云 《陶瓷研究》1996,11(4):179-181
试谈陶瓷造型与装饰之间的关系于彩云(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景德镇·333001)陶瓷是来自于生活的古老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代陶器的产生,由此标志着人类利用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物品,以进入新的历程,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着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