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我国重要食用的淡水鱼之一,白鲢鱼为原料,采用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挥发性成分,以鱼肉气味成分中含量比较多的物质(己醛、己醇、庚醛、庚醇、辛醛、1-辛烯-3-醇、壬醛等)为参照对象,比较了不同涂层的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离子强度、初始状态下不分流时间的长短、解吸时间、程序升温速率等因素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鱼肉中的气味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地吸附了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确定27种成分,并且萃取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分析简单、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2.
HS-SPME-GC/MS法分析花露水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秀华  何小波  林涛 《质谱学报》2010,31(4):235-239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花露水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0多种挥发性成分。绿色驱蚊花露水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有薄荷醇(15.36%)、乙酸苄酯(11.05%)、异龙脑(8.38%)、丙酸芳樟酯(7.48%)、柠檬烯(6.90%)、凡伦橘烯(5.87%)、龙脑(5.09%)等;蓝色驱蚊花露水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为柠檬烯(27.76%)、薄荷醇(19.23%)等。除异龙脑、樟脑和薄荷醇等少数几种化合物有杀菌和防腐作用,其他大部分化合物为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3.
薰衣草化学成分分析及差异标志物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洁  唐军  陈兆慧  符继红 《质谱学报》2016,37(6):517-52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建立了新疆不同品种薰衣草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薰衣草的特征差异性标志物进行识别。选取薰衣草挥发性化合物中顺-β-罗勒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萜品烯-4-醇、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等6个代表性成分进行方法考察,首先优化HS-SPME萃取条件,然后运用GC/MS法分析3个品种26批薰衣草花中挥发性成分,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3个不同品种薰衣草样品间的化学成分得到有效区分;筛选识别出9个不同品种薰衣草间差异显著的化学成分标志物,薰衣草特征变量组分与差异标志物分析结果一致。这说明,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技术可以为薰衣草复杂体系的快速鉴定、差异标志物识别提供可行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香樟木质部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香樟木质部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同时比较不同色谱柱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弱极性DB-5MS色谱柱共分离出51个组分,解析出43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7.04%,分离效果和所得的峰形较好于DB-WAXetr色谱柱。鉴定出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左旋-α-蒎烯(4.57%)、莰烯(2.14%),双环[3.1.0]-4-甲基-1-异丙基-2-己烯(4.16%)、β-蒎烯(2.3%)、邻异丙基甲苯(2.15%)、D-柠檬烯(7.49%)、桉叶油醇(13.85%)、樟脑(38.71%)、(R)-4-萜品醇(1.74%)、α-松油醇(2.40%)、黄樟素(2.96%)、α-荜澄茄油烯(4.36%)、1-石竹烯(1.92%)等。该方法可为香樟材在医药、食品和化学工业等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检测了白芷的挥发性香味成分,探讨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和百分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35min,萃取温度60℃,此时色谱共分离得到46种化合物,可鉴别出39种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茴香脑(37.84%),其它含量较多的成分是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22.09%)、壬基环丙烷(6.45%)、4-甲基安息香醛(3.16%)、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2.61%)、1-十二烯(2.44%)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了桂皮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讨论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和百分含量的影响,从而得到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60℃,色谱分离得到50种挥发性成分,42种可被鉴定,其主成分为肉桂醛(59.712%),另外其它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萜烯类(16.698%),2-邻甲氧基肉桂醛(12.705%),2,3-二氢苯并吡喃-4-酮(3.011%)等。  相似文献   

7.
两种甜樱桃果实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红灯"和"巨红13-38"两种甜樱桃成熟期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比较分析两种甜樱桃果实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甜樱桃中共检测出68种香气成分,其中,在"红灯"甜樱桃中检测出29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酯类,分别占鉴定物质总量的34.25%、32.00%和30.77%;在"巨红"甜樱桃中检测出50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类、醇类、脂类化合物,分别占鉴定物质总量的78.41%、10.47%和5.29%。"红灯"和"巨红"香气种类及含量存在很大差异,两种甜樱桃果实只有10种共有香气成分,"红灯"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是苯甲醛、苯甲醇、乙酸乙酯和(E)-2-己烯醇,可作为其特征香气;巨红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为石竹烯,达41.8%,其次为顺-氧化芳樟醇和葎草烯。  相似文献   

8.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测定百合中的挥发性成分。百合中鉴定出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苯甲酸甲酯(26.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4.2%)、3,4-二甲氧基甲苯(8.5%)、(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4.1%)和2-正戊基呋喃(3.8%)。  相似文献   

9.
HS-SPME-GC/MS法分析风油精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风油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27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水杨酸甲酯(25.19%)、薄荷脑(23.25%)、丁香酚(7.86%)、桉树脑(7.28%)、樟脑(6.62%)、苯乙醇(6.35%)和乙酸苯甲酯(5.73%)等。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丁香酚和樟脑等均具有杀菌消炎和止痒镇痛的作用,并且多种成分具有特殊的香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赶黄草(Penthorumchinese Pursh.)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赶黄草全草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鉴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的得油率为0.30%;共分离出3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6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结论首次报道了赶黄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酮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是棕榈酸乙酯(18.64%),反式-6,10-二甲基-5,9-十一烷双烯-2-酮(14.95%),(反,反)-6,10,14-三甲基-5,9,13-十五烷三烯-2-酮(10.42%),棕榈酸(9.60%),(顺,顺,顺)-9,12,15-十八烷三烯-1-醇(7.40%)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天山堇菜的药理活性与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关系,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天山堇菜中的挥发油,测得含量为0.067%。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天山堇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60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75.54%。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脂肪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醇、酮、醛和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天然乳香的挥发性成分及生、炙乳香挥发性成分的异同,为乳香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和品质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固体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新思路,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直接对自然状态下乳香颗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NIST 08标准谱库检索和Mass WorksTM质谱解析软件的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40余种挥发性成分中,最终确定出20种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生、炙乳香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单萜、醇及酯类物质构成,其中以醋酸辛酯含量最高,约占挥发性成分的50%;其次为 1-辛醇、芳樟醇、乙酸龙脑酯,在生乳香中的含量分别为19.44%、2.27%、2.64%,在炙乳香中的含量分别为9.12%、2.61%、1.33%。  相似文献   

13.
沈文胜  芮昶  曹慧  李祖光 《质谱学报》2006,27(Z1):101-102
The headspace constituents released from fresh flowers of lilium. spp were sampled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inalol(59.64%), trans-ocimene(30.35%), benzene, 1,4-dimethoxy(2.03%), 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1.69%), phenol, 2-methoxy-4-(1-propenyl), (E)-(1.69%),β-pinene(1.56%) were the most abundant volatiles released from fresh flowers of lilium. spp and a total of 23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eadspace SPME-GC/MS is a simple, rapid and solvent free method suitable for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emitted from fresh flowers of lilium. spp.  相似文献   

14.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从罗勒的花和叶分别分离出50和5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33和4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7%和94.3%。罗勒花和叶的主要成分均为蒿脑,芳樟醇,樟脑,石竹烯等。  相似文献   

15.
Th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method was used for extracting the volatile substances in Brassica rapa pekinensis L. 30 kind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main compounds extracted are secbutyl cyclopentyl sulfide, butanenitrile, benzene isothiocyanate, cyclopentyl isothiocyanate and other glucosinolates breakdown compounds were also found in Chinese cabbage.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柳州产马尾松和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柳州产新鲜马尾松和湿地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两树种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出96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93.13%;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出133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88.83%。两树种松针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似,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以及少量萜烯的醇、酯类化合物,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α-蒎烯的含量约为湿地松的3倍,而后者的β-蒎烯含量是前者的1.29倍。  相似文献   

17.
利用顶空固相微苹取技术(HS—SPME)吸附新疆和田玫瑰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建立玫瑰花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试验从玫瑰花中共分离出18个峰,鉴定出其中的16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5.88%。本次试验得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茅醇、α香橙烯、2-十三烷酮、异丁香酚甲醚等。该方法分离度好,准确、可靠,为新疆和田玫瑰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