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磁兼容技术在某加固计算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某系统中对加固计算机的电磁兼容性要求,针对其中最难满足的两项指标,着重阐述了屏蔽、合理走线及滤波等电磁兼容技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对几个关键部位采取的电磁兼容措施及采用的电磁屏蔽材料进行了详述,并对电磁兼容试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使用电源滤波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电机及驱动控制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机及驱动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电磁兼容设计对于保证电动汽车的可靠运行非常重要.介绍了国家十五项目中某混合动力轿车用电机及控制器系统的电磁兼容措施,分别从控制电路、信号电缆、功率电路及屏蔽机箱等工程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该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符合GB/T17619-1998的要求,且已应用于实际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信开关电源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干扰源之一,由于他本身工作特性使得电磁干扰问题相当突出,同时他的电磁兼容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简要分析了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兼容性的成因及解决方法。主要从耦合途径出发,介绍了开关电源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滤波和屏蔽技术,以提高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保证开关电源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4.
电磁兼容自动测试软件开发平台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选择软件开发平台是实现电磁兼容自动测试的关键.分析了当前各种自动测试软件开发平台VC 、VB、LabWindows/CVI、Agilent VEE、LabVIEW的特点和在电磁兼容性测量领域的应用.各种平台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点,可根据系统要求和复杂程度选择.利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实现了电磁兼容测试软件开发,使用结果表明:系统开发周期短,运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张卫华  陆阳  孙华 《电子世界》2014,(17):44-45
电磁兼容性测试是对设备在电磁环境中不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并能符合要求运行的能力进行测试。文章介绍了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主要针对的内容和项目,对影响电磁兼容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的重要作用,对提高电子、电气产品的电磁兼容度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某型飞机交流电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为例,介绍了航空电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的测试方法,并对试验结果和电磁干扰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车载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在设计阶段就需对其进行合理的电磁兼容设计,并且电磁兼容工作要贯穿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因此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其实际的电磁兼容性进行系统的测试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载通信系统的系统级电磁兼容性测试验证方法,通过对系统安全裕度、天线隔离度与驻波、通信射频兼容(含互扰、谐波和互调)、舱体屏蔽效能等项目的实际测试,实现对车载通信系统的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全面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和获取的数据可以有效指导后续的电磁兼容加固和通信系统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电子通讯设备抗干扰能力的好坏决定了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操控台在炮位计算机系统中起着指挥作战及系统检测的作用,所以基于电磁兼容性的考虑,从电路到结构对操控台进行了系统的电磁屏蔽设计,经过一系列试验,电磁兼容性设计满足了GJB151A-97的要求,通过了GJB152A-97中CE102、RE102等电磁兼容项目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利滨 《移动通信》2003,27(Z2):185-188
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是系统产品化的关键指标.本文讨论了电磁兼容性的概念及单片机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某特装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分析了系统产生干扰的原因,并对系统的电磁兼容从电源设计、接地设计、屏蔽设计及电路板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本系统能够满足电磁兼容性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吴冬燕 《电子测试》2009,(12):75-81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EMC检测包括测试方法、测量仪器和检测场所。电波暗室的建设是EMC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EMC检测质量的关键。EMC实验室按照暗室尺寸来分常见的有3种:3m法、5m法、10m法。本文介绍如何建设一个标准的电波暗室(3m法),并提出具体方案和验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电能转换装置电路拓扑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内部各部分标准进行研究与比较,从而制定出可再生能源电能转换系统电磁兼容相应标准,并可根据标准制定出相应的可再生能源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标准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尹仲琪  胡勇  黄凯冬 《电讯技术》2005,45(6):169-172
本文介绍一个噪声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两大类功能:测试低噪声器件的噪声温度和校准固态噪声源的超噪比。同时兼有测量被测件的电压驻波比和测量电子部件/器件及接收机的噪声系数等功能。测试/校准软件用于控制仪器的设置和测试流程;计算和补偿插入损耗;计算和修正失配影响;自动生成标准格式的原始记录和证书报告(包括曲线)。该系统为同轴、宽频段、全面开展无线电噪声参数测试/校准的自动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4.
电磁兼容测试结果与检测实验室可靠性程度直接相关,检测实验室自身质量是保证电磁兼容测试结果准确性先决条件,检测实验室测试系统相符性则成为电磁兼容系统性能评估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实验室测试系统相符性比对是实现电磁兼容系统评估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首先针对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测试系统相符性比对的特点,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测试实践论述了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测试系统相符性对比方案,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案例同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出了影响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测试系统相符性因素,整个案例和分析过程及结果可作为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测试系统相符性比对的手段和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吕晔 《电子质量》2009,(5):74-76
该文主要介绍了一种EMC自动测试系统设计。该系统主要由机械运动平台,步进电机驱动电路,EMC测试仪(频谱分析仪),PC机的系统测试软件等部分组成。详细说明了该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结构,并给出了相应的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和测试结果。该测试系统简单,可靠,易于实现,能精确地完成在产品设计初始阶段的EMC预测分析,从而降低了企业产品的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刘佳 《电子科技》2010,23(9):113-114
介绍了如何实现荧光磁粉探伤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在荧光磁粉探伤原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作为中心控制系统,控制磁粉探伤机和步进电机,同时结合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对工件的金属壳体进行尺寸和缺陷检测。  相似文献   

17.
尹华  冯小飞  徐勇 《微电子学》2012,42(2):215-218
通过分析一种车载部件电源电磁干扰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点,结合系统电磁兼容要求,提出针对多路输出混合电源的电磁兼容解决方案.研究了输入输出滤波器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线路和仿真数据.结合电磁兼容测试结果,提出设计改进措施,并通过了相关的电磁兼容试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电磁兼容检测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分析并阐述了电磁兼容检测的三个规约,即最大骚扰电压、正常工作状况和统计结论。使用最大骚扰电压这一规约的基本原理及要求,讨论了模拟手不同接入方式对传导骚扰检测结果的影响,给出一种低背景电磁噪声的人工模拟手走线方式。利用电磁兼容检测规约给出模拟手的一种阻抗模型,并结合三种不同样品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精确测试环氧模塑料的弯曲性能,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设备和国标GB/T1449-2005测试方法,变化测试条件进行测试和分析,样块的制备、试验跨度、加载速度、试验温度等因素对测试数据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balancing of complex rotating systems is a challenging task as it may require repetitive (dis)assembly to enable mass adjustments; thus, developing methods for in-situ dynamic balancing of rotatives is regarded as a key technology enabler. In this context laser balancing with its high flexibility in adjusting its firing frequency (to match that of the rotating part) and pulse energy (to vary the material removal) could offer significant advantages from both precision and cost point of view.In this paper, a laser balancing system is developed to continuously remove material from a target part in a controlled and automated manner. The amount of material ablated can be controlled by an influence coefficie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hange in vibration amplitude for a predefined amount of pulses at a given operational balancing speed, material, and geometry of the rotative part. The proposed system features a three-layered case-driven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optimize single-plane balancing process duration in a fully automated system. This enables the use of prioritization to avoid misfire and therefore, structural damage to the targeted part. Furthermore, the application allows the component to be balanced to all common balancing grades as specified in the ISO 1940/1 standard. Thus, validation trials involved balancing an Inconel 718 rotative to a preliminarily specified balancing grade by extracting the acceleration signals using an IIR peak filter. A computer simulation encompassing the rotor bearing state space system, a model of the laser and the adapted peak detection algorith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to validate the trials conducted. Henceforth, a maximum deviation from the desired correction position of less than 1 mm has been recorded. Moreover,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imbalances can be reliably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vibration level of a rotor from G 22.5 to G 1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