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高峰期多线港湾式公交站点的公交车辆呈车队离站的重返延误特性,通过排队论和间隙理论计算车队离开的重返延误值,对HCM通行能力模型的重返延误进行修正,并给出车队重返延误、平均车队长度和平均等待间隙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修正模型和HCM模型计算八宝街港湾式公交站点通行能力,结果表明实际观察值大于HCM模型结果,修正模型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且其平均的离开车队长度1.3辆,重返延误值10.8 s。  相似文献   

2.
行人过街延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无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的机动车和行人的运行特征、穿插特征,确定了行人穿越机动车的可穿越间隙,针对行人一次穿越一条车道和多条车道出现可穿越间隙下过街两种情况推算出行人过街平均延误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信号控制无干扰情况下行人过街的机动车和行人的运行特征,描绘出了行人的聚集和消散示意图,得出行人过街平均延误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在信号交叉口处行人过街有干扰情况下行人延误的产生机理,给出行人过街的平均延误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车道路段公交车辆对交通流延误影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路段上公交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公交车辆行驶及停靠对车流的影响。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将公交车看作服务台,利用排队理论、间隙理论建立了公交车影响产生的延误模型;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结合车辆到达与服务图示,建立了延误模型,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确定更合理的路阻函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混合交通中非机动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混合交通流中,交通流由于非机动车的阻滞干扰,容易造成交通延误.目前尚缺乏明确对这种延误进行分析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本文针对双向两车道的道路,建立了非机动车由于阻滞干扰造成的路段交通流延误的模型.该模型对于定量分析混合交通中非机动车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对于评价路段的服务水平,确定合适的路阻函数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人们为各种目的出行十分频繁,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交通调查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目的是要找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问题的合理解决,以及规划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从而使城市交通始终适应城市的发展。本文针对柳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对柳州市城中区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交通流、路网特性、公共交通客流特性、交通安全、静态交通现状、交通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出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改善城市交通的途径和解决的方案,从而更好地改善柳州市城中区的现有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设计带提前右转渠化车道信号交叉口,研究了自行车交通流对机动车交通产生干扰的过程及结果.通过视频摄像的方法,在昆明、长春、吉林采集到大量的信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数据,以饱和车头时距为分析指标,分析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交通流运行特征.结果表明:在绿灯时间初,随着自行车流量的增加,部分自行车将涌入机动车行驶空间,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运行延误.通过构建延误计算模型,对其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最后应用该延误模型确定了自行车交通流对带提前右转渠化车道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7.
流是现代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of?the?Solution?of?Inventive?Problems,?TRIZ)中的一种新概念,而流分析是基于流形成的系统化分析问题的工具,但形式化研究不足,难以应用于智能设计.本文基于可拓创新方法中的可拓模型建立方法和拓展分析方法,对流与流分析进行形式化研究,利用基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无控制状态下行人穿越道路时机动车的运行状态,运用排队论和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在不同流量条件下路段车辆延误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讨论了路段交通流量很小、较大和很大三种情况下,行人穿越道路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为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或是否限制行人过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动态下求解运动副间隙方向的误差逼近法,给出了近似直线不直度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直接计算出近似直线轨迹最大误差和每一点沿近似直线垂直方向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螺栓间隙对螺栓受力影响的分析,给出了螺栓强度分析时如何考虑螺栓间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评价快速路公交站设置在出入口附近对主路车流行驶时间的影响,在分析快速路公交停靠站和出入口交通特性的基础上,以公交停靠站设置在出口上游为例,利用半参数比例风险模型研究主路车辆行驶时间与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生存率对协变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有4个协变量与主路车辆行驶时间显著相关,模型能准确估算车辆行驶时间分布,还可用于短时预测单个因子变化对车辆行驶时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交专用道设置前后路段交通流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的分析,分别建立了路段上无公交专用道及设置不同形式的公交专用道条件下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速度模型,并对比分析了车辆的运行状态和车速变化特征,为确定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以及公交专用道的效益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和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快速公交车辆进出停靠站的延误时间,利用人工调查法和视频采集法采集济南市BRT-1号线的数据,建立了车辆进、出站延误时间和车辆停靠时间模型,并对进出停靠站延误时间进行推导.计算结果表明:乘客人均上车时间和人均下车时间并不相等,乘客人均上车时间大于乘客人均下车时间;车内乘客密度对乘客上车时间和停靠时间有正相关影响,对乘客下车时间没有影响;如果没有乘客上下车,车辆进出停靠站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12.5 s.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上海市中心区域公交站距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寻优拟合和K S检验法确定其实际公交平均站距,并通过公交停靠站站距优化模型,对市内区域的公交线路的平均站距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大型公交停靠站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今公交优先的大环境下,国内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公交车辆在停靠站的延误是一个较大的症结.从分析公交服务水平的不利因素出发,论述了公交停靠站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并以武汉市鲁巷站为例,系统全面地提出大型公交停靠站优化设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主干道公交专用道设置交通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就城市主干道公交专用道设置中公交流量条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公交流量判断标准.论文将城市主干道路段分为纯路段、公交站点影响路段和交叉口影响路段.对于纯路段设置专用道的公交流量比例,论文结合路阻函数模型以路段人均出行时耗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求解设置专用道的最佳公交流量比例,并给出了不同车道数和交通量条件下的最佳流量比例值;对于交叉口设置专用道的公交流量比例,论文结合交叉口停车延误公式以人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求解设置专用道的最佳公交流量比例,并给出了不同进口道数量、交通量条件和典型信号配时条件下设置专用道的最佳公交流量比例.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车流加减速延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车辆在平面交叉口附近的行为,导出了平均加减速延误对排队车辆数的依赖,进而建立了在不同饱和度情况下适用的平均加减速延误与车流流量、饱和流量和信号长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讨论城市公共汽车的选址原则 ,提出了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模型求解。说明在无约束条件下模型解的存在性 ,给出了适用条件和实用软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路口上游停靠站影响下的公交延误分析问题,考虑路口上游停靠站位置、信号配时、停靠时间、输入流量等因素,将建模场景按照是否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及停靠站位置是否大于路口最远排队点分成3类,基于交通波理论对各场景分别建立停靠站影响下的公交延误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测算. 结果表明,BL场景下的期望公交延误仅与周期和绿信比有关;NBL1场景下的延误随着流量、周期、红灯时长的增大而增大,且与公交停靠时长无关,NBL2场景下的延误随着站点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加,NBL1下的期望公交延误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