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重力技术在硫酸尾气脱硫中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超重力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厂2套制酸装置的尾气脱硫系统原采用泡沫塔—复喷复挡装置两级氨法脱硫工艺,技术改造后采用泡沫塔—超重力机两级氨法脱硫工二艺。改造后72h性能考核表明,新脱硫系统排放尾气ρ(SO2)最高429mg/m^3、最低74mg/m^3,ρ(H2SO4)最高31.9mg/m^3、...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DS-SO2尾气处理系统在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回转窑煅烧车间的应用情况。为解决原有回转窑尾气脱硫系统运行费用较高的问题,采用DS-SO2尾气处理系统代替原来的钠碱法脱硫系统,减排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改造后尾气SO2脱除效率达到99%以上,尾气排放ρ(SO2)≤1 mg/m3、ρ(NOx)≤60 mg/m3、颗粒物(ρ)≤10 mg/m3,远低于气体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每年可节约成本约752万元,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冶炼烟气制酸尾气的治理,介绍了一种离子液循环吸收脱硫技术及在制酸尾气脱硫装置中的应用情况。离子液循环吸收法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较好回收硫资源等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脱硫装置运行稳定。当进吸收塔ρ(SO2)为1 200 mg/m3时,出吸收塔ρ(SO2)为50 mg/m3。  相似文献   

4.
烟气制酸尾气钠碱法脱硫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钠碱法制酸尾气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硫酸一,二系统采用一转一吸工艺流程,制酸尾气ρ(SO2)在2.0~2.8 g/m3,采用钠碱法脱硫后,外排气体ρ(SO2)控制在350mg/m3以下,可以全时段达到GB 26132—2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该脱硫工艺具有适应性强、脱硫效果好、吸收废液可综合处理等优点,副产物可利用净化工序循环稀酸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钠,与现有硫酸装置酸性废水一并处理。  相似文献   

5.
陈淼  韩磊 《硫酸工业》2020,(2):9-12
介绍了山东铁雄冶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硫膏和脱硫废液原有处理工艺状况及存在问题。技术改造后采用富氧燃烧高温裂解及二转二吸干法制酸工艺,将硫膏和脱硫废液制成硫酸产品。该30 kt/a硫膏和脱硫废液制酸装置包括预处理、净化、干吸、转化、尾气处理等工序,装置投产后运行稳定,SO2总转化率大于99.85%,制酸尾气流量7800~8000 m3/h,外排尾气ρ(SO2)<200 mg/m3,硫酸雾(ρ)小于5 mg/m3。净化副产w(H2SO4)2%~4%稀酸2.2~2.6 t/h,在硫铵工序全部回收利用。硫膏和脱硫废液制酸既无害化处理了焦化副产硫膏和脱硫废液,又回收了硫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淄博建龙化工有限公司硫酸装置尾气采用石灰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设计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实际运行状况.4套硫酸装置合用1套石灰法尾气脱硫系统,减少了投资并降低了运行成本.投用后系统运行平稳,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脱硫后尾气ρ(SO2)为117 mg/m3,气体中未检测出酸雾,尾气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硫是硫酸尾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其处理工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硫酸工业的重要工作。阐述了过氧化氢法脱硫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采用w(H2O2)27.5%的过氧化氢作脱硫剂,可回收w(H2SO4)20%~30%的稀硫酸并返回干吸工序,脱硫效率高,脱硫后排放的尾气中ρ(SO2)20mg/m3,远低于新国标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某硫酸厂进行的超重力机-氨法净化含SO2尾气的侧线试验研究,超重力机分别用于一段脱硫和二段脱硫。确定了超重力机的操作条件:一段超重力机的气液比为900~1 000,S/C值控制在0.8以上,SO2吸收率大于80%;二段超重力机的气液比为900~1 000,S/C值控制在0.77~0.8,SO2吸收率大于95%,尾气ρ(SO2)14 286 mg/m3左右时,净化气ρ(SO2)可小于286 mg/m3。  相似文献   

9.
介绍包头华鼎铜业360 kt/a烟气制酸装置尾气脱硫系统采用电石渣动力波洗涤工艺进行的升级改造,详述了工艺方案的选择、流程优化和设备配置。系统试运行情况显示,设备运行平稳,脱硫率达到91.89%,外排尾气ρ(SO2)33.6~150 mg/m3,酸雾质量浓度低于30 mg/m3,其他污染物含量达标;吨酸尾气处理成本仅5.28元。  相似文献   

10.
张建康  刘伟  赵永  宋刚 《硫酸工业》2021,(1):17-19,24
介绍了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冶炼烟气制酸装置采用氧化锌脱硫工艺处理尾气的应用实践情况.详细介绍了氧化锌脱硫工艺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对尾气脱硫装置进行设备升级改造、优化工艺参数,烟气制酸装置排放的尾气ρ(SO2)<120 mg/m3,颗粒物(ρ)<15 mg/m3,远低于GB 2...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300 kt/a硫磺制酸装置尾气脱硫技改情况,重点阐述了二级脱硫改造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相关运行数据,改造后硫酸装置尾气中的颗粒物(ρ)由30 mg/m^3降到5 mg/m^3,ρ(SO2)由120mg/m^3降到20 mg/m^3以下,达到了环保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过氧化氢与TS-1/2稳定剂法脱硫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采用w(H2O2)27.5%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吸收剂,回收SO2后可产生w(H2SO4)20% ~30%的稀硫酸并返回干吸工序使用,脱硫效率高,脱硫后排放的尾气中ρ(SO2) <200 mg/m3,远低于新国标规定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硫是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其处理工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硫酸工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阐述了用过氧化氢法脱硫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经工业化应用,效果稳定可靠,采用w(H2O2)=0.1%~1.0%的过氧化氢做脱硫剂,可回收w(H2SO4)=20%~30%的稀硫酸并返回干吸工序,脱硫效率高,脱硫后排放的尾气中ρ(SO2)<20 mg/m3,远低于新国标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津渤大硫酸工业有限公司双氧水尾气脱硫装置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控制仪表和运行情况。为确保尾气达标排放,该装置在脱硫塔后增加一级电除雾器,排放气体ρ(SO2)为200mg/m3,硫酸雾质量浓度为5 mg/m3。针对w(H2O2)27.5%双氧水的储存使用、尾气排放设备腐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华兴化工200 kt/a硫铁矿制酸装置尾气超重力脱硫工艺流程和生产实践情况。硫酸二系列尾吸系统采用超重力技术改造后已稳定运行2个多月时间,超重力反应器氨法脱硫后的尾气ρ(SO2)240~680 mg/m3,达到预期改造目的。脱硫副产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含量约400 g/L的亚盐溶液7 kt/a左右,用于液体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硫酸铵、过硫酸铵、过硫酸钠、亚硫酸钠等硫酸盐系列产品生产。在减少SO2污染的同时,华兴化工进一步拓宽了硫化工产品链。  相似文献   

16.
针对硫磺回收加氢尾气脱硫溶剂在低压下脱硫效果不理想,导致排放尾气SO_2浓度升高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了CT8-26加氢尾气深度脱硫溶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天然气净化厂气质条件下,可使脱硫后加氢尾气中的ρ(H2S)20 mg/m~3;在炼厂气质条件下,可使脱硫后加氢尾气中ρ(H_2S)10 mg/m~3,能满足最严格的尾气SO_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360 kt/a铜冶炼烟气制酸技改工程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试生产情况。装置采用ⅢⅠ-ⅣⅡ"3+1"二转二吸工艺和进口催化剂,并设置了动力波石灰乳尾气脱硫系统和石灰-铁盐法、电絮凝、砂滤加滤料吸附3级酸性污水处理系统。当转化工序进气φ(SO2)为10.54%时,总转化率为99.87%,排放尾气ρ(SO2)低于200 mg/m3,处理后废水全部回用于工艺。  相似文献   

18.
新型催化法脱硫技术在硫酸尾气处理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磷肥与复肥》2012,27(1):63-65
分析目前硫酸尾气治理现状及常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新型催化脱硫技术处理硫酸尾气并回收硫资源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工程实例。与传统的氨-酸法、活性焦法、石灰石-石膏法对比,新型催化法技术采用低温非钒系催化剂可有效脱除硫酸尾气中的SO2,保证ρ(SO2)<50 mg/m3,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限值。该方法处理硫酸尾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硫酸生产钠碱法尾气处理的技术原理、工艺特点。针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系统阻力大、管道积盐、尾气夹带及尾气排放超标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技改措施。技改后脱硫效果稳定可靠,脱硫后排放的尾气中ρ(SO_2)200 mg/m~3,硫酸雾(ρ)为0.6 mg/m~3,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影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因素,系统研究了降低硫磺回收装置外排尾气SO2浓度的方法。外排尾气SO2浓度取决于净化尾气和液硫脱气废气中的总硫含量,胺液和催化剂性能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新开发的液硫脱气及废气处理新工艺,可将外排尾气ρ(SO2)降至50~150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