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ndroid 系统正日益面临着恶意软件的攻击威胁。针对支持向量机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难以有效进行大样本多分类的恶意软件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与家族分类方法。该方法在全面提取应用组件、Intent Filter、权限、数据流等特征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特征选择以降低维度,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进行面向恶意软件的大样本多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进行有效检测和分类,良性、恶意二分类精度为 97.73%,家族多分类精度可达到 93.54%,比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的数量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地识别恶意软件,对保护手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提出了基于权限和API特征结合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反编译apk文件来提取权限特征和API特征,并将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集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类算法进行恶意软件的甄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判别准确率高于权限集合或API集合单独作为特征的判别方法,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检测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3.
Android操作系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分析Android恶意行为的特点,采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静态分析的方法进行Android文件静态特征的提取,将Android恶意应用的静态分析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最后通过使用提出的方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Android恶意行为检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通常仅有检测结果缺乏对其检测结果的可解释性.基于此,从可解释性的角度分析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综合利用多层感知机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可解释性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multilayer perceptron attention-method, MLP_At).通过提取Android恶意软件的应用权限和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特征来进行数据预处理生成特征信息,采用多层感知机对特征学习.最后,利用BP算法对学习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在多层感知机中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捕获敏感特征,根据敏感特征生成描述来解释应用的核心恶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检测恶意软件,与SVM、RF、XGBoost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65%、3.70%和2.93%,并能准确地揭示软件的恶意行为.此外,该方法还可以解释样本被错误分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恶意软件通过实施各种恶意行为对Android设备用户构成威胁。针对目前大部分现有工作只研究粗粒度的恶意应用检测,却没有对恶意应用的具体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行为特征的细粒度恶意行为分类方法。该方法提取多维度的行为特征,包括API调用、权限、意图和包间依赖关系,并进行了特征优化,而后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实现恶意行为分类。在来自于多个应用市场的隶属于73个恶意软件家族的24 553个恶意Android应用程序样本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细粒度恶意应用分类的准确率达95.88%,综合性能优于其它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锐  杨吉云 《计算机应用》2014,34(5):1322-1325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需求和Android权限特征冗余的问题,提出一套从权限相关性角度快速检测恶意软件的方案。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各权限属性对于分类结果的影响大小,去除冗余权限特征,再对权限属性聚类,提取代表性权限特征,进一步减少冗余。最后利用基于不同权限特征权重的改进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软件分类。在收集的2000个软件样本上进行了实验,恶意软件漏检率为10.33%,总体预测准确率达到88.9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利用少量权限特征,能够初步检测Android应用软件是否有恶意倾向,为深入判断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软件》2017,(2):33-36
针对目前Android手机恶意软件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框架。该框架通过提取Android应用程序的特征属性,结合Fisher Score、信息增益和卡方检验三种特征选择方法,对属性特征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恶意检测模块中的改进决策树算法对软件进行分类。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检测框架检测恶意软件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Android版本的不断更替,以及恶意软件的代码混淆技术的发展,主流的静态检测方法开始面临检测效率逐年下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抽象API调用序列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API包名、混淆名和自定义名来抽象API调用序列,使得抽象出来的序列不依赖API版本,同时又包含混淆代码特征,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在此基础上,计算抽象API调用序列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作为分类特征,采用RandomForest分类算法进行恶意软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PI版本依赖性小,且判别准确率高于一般使用API调用序列作为特征的判别方法,从而能更有效地检测未知应用软件的恶意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贡献度的特征选择算法。针对现有Android应用数据集特征的分布特点,通过计算特征的类内以及类间贡献度,设定阈值筛选出贡献度高的特征数据,用于恶意应用检测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且可靠地检测恶意应用,其准确率和召回率十分接近,适用于恶意应用检测;与传统特征选择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在较少特征数量的情况下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融合多特征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特征构建维度单一,难以全方位表征Android恶意软件行为特点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融合软件行为特征、Android Manifest.xml文件结构特征和Android恶意软件分析经验特征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Android应用的Dalvik操作码N-gram语义信息、系统敏感API、系统Intent、系统Category、敏感权限和相关经验特征,多方位表征Android恶意软件的行为并构建特征向量,采用基于XGBoost的集成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实现对恶意软件的准确分类。在公开数据集DREBIN和AMD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高于97%的检测准确率,有效提升了Android恶意软件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刺激了恶意软件的广泛传播,Android平台因其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开源特性,已成为攻击者首选的攻击目标。针对传统的基于签名的反病毒软件仅能检测已知恶意软件的缺点,文章提出基于沙盒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分析方案,用于有效地分析未知恶意软件的行为。文章通过在虚拟化软件Oracle VM VirtualBox中安装Android x86虚拟机的方式来实现Android沙盒,利用VirtualBox提供的命令行工具来控制Android沙盒。Android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相应系统API来完成对应的行为,文中方案通过在应用程序包中插入API监视代码的方法监测Android应用程序调用的系统API,并通过脚本程序向Android沙盒发送不同的用户事件流来模拟用户对应用程序的真实操作,控制Android应用程序在沙盒中自动运行,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当前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在传播环节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动态分析技术的Android恶意行为检测方法。 通过自动化测试技术触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行为,同时构建虚拟的沙箱监控这些行为。设计了一种组合事件行为触发模型——DroidRunner,提高了Android应用程序的代码覆盖率、恶意行为的触发率以及Android恶意应用的检测率。经过实际部署测试,该方法对未知恶意应用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能帮助用户发现和分析未知恶意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的高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Dalvik指令的Android恶意代码特征形式化描述和分析方法,能够在无需反编译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快速检测样本的恶意特征.该方法首先依照DEX文件格式对Android应用程序切分得到以方法为单位的指令块,通过对块中Dalvik指令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实现程序特征的简化和提取,之后综合使用改进的软件相似度度量算法和闵可夫斯基距离算法计算提取特征与已知恶意特征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比对结果来判定当前待测软件是否含有恶意代码.最后建立原型系统模型来验证上述方法,以大量随机样本进行特征匹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描述特征准确、检测速度较快,适用于Android恶意代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对未知应用程序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extCNN神经网络模型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多种触发机制从不同层面上诱导激发程序潜在的恶意行为;针对不同层面上的函数调用,采用特定的hook技术对程序行为进行采集;针对采集到的行为日志,使用fastText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代码呈现急剧增长。而现有的Android恶意代码分析方法多聚焦于基于特征对恶意代码的检测,缺少统一的系统化的分析方法,且少有对恶意代码分类的研究。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了恶意软件基因的概念,以包含功能信息的片段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基于Android平台软件的特点,通过代码段和资源段分别提取了软件基因,其中代码段基因基于use-def链(使用-定义链)进行形式化。此外,分别提出了基于恶意软件基因的检测框架和分类框架,通过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对恶意软件基因进行学习,有较高的检测率和分类正确率,其中检测召回率达到了98.37%,验证了恶意软件基因在分析同源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级签名匹配算法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ndroid恶意应用泛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恶意应用样本库的多级签名匹配算法来进行Android恶意应用的检测。以MD5哈希算法与反编译生成的smali文件为基础,生成API签名、Method签名、Class签名、APK签名。利用生成的签名信息,从每一类恶意应用样本库中提取出这类恶意行为的共有签名,通过匹配待检测应用的Class签名与已知恶意应用样本库的签名,将待测应用中含有与恶意签名的列为可疑应用,并回溯定位其恶意代码,确定其是否含有恶意行为。在测试中成功的发现可疑应用并定位了恶意代码,证明了本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传统的恶意程序检测方法存在的缺点,针对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被应用在未知恶意程序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当前使用单一特征的机器学习算法无法充分发挥其数据处理能力,检测效果不佳。文中将语音识别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首次提出了综和APK文件多类特征统一建立N-gram模型,并应用随机森林算法用于未知恶意程序检测。首先,采用多种方式提取可以反映Android恶意程序行为的3类特征,包括敏感权限、DVM函数调用序列以及OpCodes特征;然后,针对每类特征建立N-gram模型,每个模型可以独立评判恶意程序行为;最后,3类特征模型统一加入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学习,从而对Android程序进行检测。基于该方法实现了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系统,并对811个非恶意程序及826个恶意程序进行检测,准确率较高。综合各个评价指标,与其他相关工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恶意程序检测准确率和有效性上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移动终端崛起迅速,其功能已扩展到商务应用等领域,与用户的隐私、财产等信息关系紧密。静态监控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应用软件安全使用的需求,采用动态监控沙盒分析可以实时监控应用程序,具有速度快、准确性好、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的特性。针对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在后台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如获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网络端、拦截和窥探用户电话和短信等问题,提出一套采用动态检测沙盒分析技术记录Android恶意软件敏感行为的方案及系统--AnDa,详细描述了该系统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访问电话、短信、位置信息、手机SIM卡信息等行为的实时监控,并在虚拟机和实体机上测试了AnDa系统。该作品采用动态监控沙盒分析技术,实现了在Android平台下软件动态监控和行为分析,并且实现了对Android框架层API的Java Method Hook和常见的恶意软件特征的有效监控。它可以在Android 4.0以上的设备上使用,可以根据监控到的应用软件恶意行为信息,判定所属恶意软件的类型,使得更加迅速发现新型病毒和更加隐蔽的病毒模型,从而更好地保护手机以及个人重要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