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某麦弗逊悬架参数,建立悬架系统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架进行了三种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得出悬架的强度和刚度特性,并对悬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将计算得到的悬架固有频率与汽车受到的其他激励频率进行对比,评价该悬架是否具有避开与车辆其他系统产生共振区域的性能,为今后的悬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蒋冬清  李三雁 《机械》2016,(11):51-53
建立了CDK66610CBEV车型的底盘悬架系统的三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具体的设计工况和相关设计要求进行了边界条件定义与载荷施加,完成了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应力和应变云图。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计算出底盘悬架的强度和偏频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该车型底盘悬架的强度和振动频率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首先建立了半车模型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以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车身俯仰角加速度为控制对象设计了主动悬架系统控制器。在Simulink中建立相应的仿真系统模型和控制器模型,并对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被动悬架系统和以前、后车身垂向加速度为控制对象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主动悬架控制可极大地抑制车身振动、车身俯仰变化,明显改善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模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车身承载式结构可以减轻自重,降低车身的高度等,因而在轻型客车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承载车身强度、刚度和模态分析的方法。首先建立了轻型客车承载式车身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该车型的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和对比,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所探讨的方法可以对结构静态和动态性能评价或优化,从而提高初始设计的可信度,缩短新产品定型的周期。  相似文献   

5.
FYC6100 大客车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对上海飞翼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FYC6100型52座高级旅游客车车身结构静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及路试表明,该型客车的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基本符合设计要求,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上海飞翼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FYC6100型52座高级旅游客车车身结构静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及路试表明,该型客车的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基本符合设计要求,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板的方法构建了参数化的白车身概念设计线框模型,基于梁单元建立了柔性的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了基于真实截面形状的参数化车身梁截面库,可直接计算截面的特性参数;实现了单元接头实现了对接头参数化精细模拟,提高了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分析精度;最后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了该模型和详细车身结构模型的结构仿真分析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梁单元模型构建车身结构符合车身设计初期的精度要求,并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速度快、易实现参数化等优点,适合在车身设计概念阶段快速评估车身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某客车厂的12 m全承载客车为研究对象,根据TBS理论建立车身骨架参数化模型,利用NX强大的CAD/CAE无缝集成功能,实现参数化有限元建模,并提出整体式空气弹簧悬架等效计算模型。根据有限元单元法完成典型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刚度分析,最后进行了车身骨架自由模态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精度较高,基本符合强度要求,存在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车身结构概念设计是车身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车身的设计效率和精度,在概念设计阶段对车身进行结构分析至关重要,以某款轿车为原型,采用UG软件对车身结构进行了简化,建立了车身的简化几何模型,根据截面力学性质对车身梁截面进行了简化并计算了相关的力学参数,建立了接头的刚性方程并进行解耦得到接头分支的刚度值,采用弹簧单元和刚性单元模拟了接头单元,创建了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车身刚度和模态,将仿真结果与详细设计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悬架是车辆中联结车身和车轮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来自路面的冲击载荷容易造成悬架的断裂破坏.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工作,需要依据结构可靠性的要求对悬架系统进行结构设计.文章介绍了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理论,并针对悬架结构不太规则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结构可靠性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悬架结构的设计实例.该研究为悬架结构的设计和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