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洗低碳铝镇静SPHC钢板易出现横折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成材率。对横折缺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洗SPHC板自身材料存在屈服平台是产生横折的内因,而开卷过程应力分布不均是其外因。适当提高碳含量以及降低卷取温度、严格控制酸洗工序的开卷温度、采取防皱辊控制以及其他机组控制参数的合理匹配,可消除或减轻横折缺陷。  相似文献   

2.
采用工业试验方法,研究了B、Ti对SPHC热卷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在常规SPHC钢基础上添加微量Ti,可以析出大量富N的Ti(N,C),减少间隙原子C、N的数量,减弱屈服现象。但晶粒细化,不利于屈服平台的消除。添加微量Ti不能避免热卷板SPHC在沙钢推拉式酸洗线开卷时产生横折印缺陷。在常规SPHC钢基础上同时添加微量Ti和微量B,在析出富N的Ti(N,C)后进一步形成的BN可减少间隙原子C、N的数量,减弱屈服现象;同时,钢板的组织和强度与常规SPHC钢基本一致。添加微量Ti和微量B后热卷板SPHC在轧后不平整条件下在沙钢推拉式酸洗线酸洗生产5万余吨,因横折印缺陷判次率低于0.3%。  相似文献   

3.
王畅  于洋  刘珂  王林  刘朋  张亮亮 《轧钢》2022,39(3):11-16
针对热轧酸洗板表面条带状色差缺陷问题,以SPHC带钢为试验材料,采用金相法研究了色差缺陷的组织特点,明确了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带钢表层存在增碳现象,使表层碳化物密度上升,晶界出现珠光体形貌异常组织而导致。应用差热分析仪分析了不同自由碳含量保护渣、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带钢表面增碳层深度和珠光体组织比例的影响,明确了SPHC热卷表层增碳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优化保护渣熔化性能、控制结晶器液面波动和调整加热炉工艺等措施,为消除酸洗板条带状色差提供了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酸洗板SPHC在用户冲压时出现制耳缺陷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成材率。通过对产生制耳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及对实例样品进行金相检测、化学元素成分检测、力学性能检测以及厚度测量分析,确认SPHC酸洗板尤其是带钢边部存在混晶组织、厚度设计控制以及用户模具使用等问题是引起制耳的主要原因。实践生产也表明: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制度、优化成分设计、采取厚度负公差轧制设计,以及用户采用合理的模具参数均可有效降低制耳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柳钢生产的SPHC热轧带钢氧化铁皮难以酸洗清除,酸洗后板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黑现象,影响了酸洗板表面质量。利用粗糙度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静态酸洗等多种试验分析方法,探究酸洗板发黑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柳钢生产的SPHC带钢残余元素Cu、Ni、Cr和As偏高,这些残余元素会富集于氧化铁皮下的基体金属中,增强氧化铁皮的黏附作用力,导致酸洗困难,残留的氧化铁皮会造成酸洗板表面偏黑。通过控制残余元素含量,酸洗后带钢表面色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酸洗板SPHC在用户冲压时出现制耳缺陷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成材率。通过对产生制耳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及对实例样品进行金相检测、化学元素成分检测、力学性能检测以及厚度测量分析,确认SPHC酸洗板尤其是带钢边部存在混晶组织、厚度设计控制以及用户模具使用等问题是引起制耳的主要原因。实践生产也表明: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制度、优化成分设计、采取厚度负公差轧制设计,以及用户采用合理的模具参数均可有效降低制耳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于洋  王畅  郭子峰  王林  陈瑾  焦会立 《轧钢》2015,32(2):22-26
针对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斑状色差缺陷, 从微观特征与生产关联性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状色差缺陷的产生与基体和氧化铁皮的界面状态密切相关, 酸洗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是导致色差缺陷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关联性因素跟踪及分析发现: 色差缺陷的产生主要与热轧精轧工作辊辊面的状态密切相关, 轧辊氧化膜剥落导致的铁皮压入缺陷是导致带钢酸洗后出现斑状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为此, 制定了合理的热轧工艺及轧辊使用和精轧用水、轧制润滑的优化等控制措施, 成功消除了热轧酸洗板表面的斑状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热轧酸洗带钢已经广泛用于汽车、空调等行业。在汽车应用方面,热轧酸洗带钢主要用于制造横梁、支架等结构件。介绍了首钢汽车结构用热轧酸洗带钢SAPH440炼钢、热轧等生产工艺,检验并分析了其基体组织、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等。结果说明,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少量的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为11级,仅发现夹杂物1.0级D类和0.5级DS类,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针对热轧酸洗板在酸洗过程中易于发生划伤、停车斑和辊印等缺陷,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SPHC热带氧化铁皮酸洗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SPHC带钢的成分、氧化铁皮厚度、氧化铁皮与基体结合面的粗糙度、酸洗试验、氧化铁皮的相结构分析入手,剖析了氧化铁皮酸洗困难的原因;在不影响带钢供冷轧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和冷轧轧制力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热轧生产工艺,改善了SPHC带钢的酸洗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冷轧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主要取决于热轧原料的酸洗质量。针对常规热轧(HR)工艺、CSP工艺及ESP工艺生产的热轧SPHC带钢,对其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及其酸洗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指出缩短孕育期,使带钢快速进入氧化铁皮大面积剥离阶段是提高酸洗效率的关键,提出了热轧SPHC带钢预升温酸洗工艺,并进行了带钢升温、未升温酸洗试验以验证酸洗效果。结果表明:HR带钢、CSP带钢、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均由外层的Fe3O4和内层为的FeO组成,前两者氧化铁皮厚度约为6~8 μm,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两层之间有较为明显的间隙,总平均厚度约为18 μm。3种热轧带钢的酸洗曲线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酸洗效率随着酸液温度及紊流度的提高而提高,且在低温和低雷诺系数下增幅明显。HR带钢与ESP带钢的酸洗曲线接近,相对于前两者,CSP带钢的酸洗效率更高、更易酸洗。热轧SPHC带钢氧化铁皮去除符合S型曲线,经历孕育期,加速期和平稳期的时长的占比分别为40%、40%及20%。板带预升温酸洗工艺实施简单,可使表层难酸洗氧化铁皮快速剥离,缩短酸洗时间约50%,显著提高了酸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