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11):1673-1678
可控震源已成为目前绿色勘探的主要装备,振动器平板是整个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输出信号品质,是决定油气勘探质量的关键。为研究KZ-28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性能特性,根据有限元分析相关理论,建立振动器-大地模型,利用LS-DYNA软件采用振动器结构安全、平板与大地的互作用机理、平板变形、平板脱耦、平板与大地接触力、平板能量传递率这5个评价指标分析KZ-28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性能。分析表明,平板在动载荷作用下存在弯曲变形,平板与大地的接触力分布很不均匀,并且平板与大地会发生脱耦。  相似文献   

2.
可控震源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勘探装备,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随着地质勘探精度要求的提高,对可控震源输出信号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液压伺服阀滑阀内存在湍流扰动,导致液压系统压力波动,降低了对动作机构的控制精度,影响了输出信号的品质。利用FLUENT软件研究液压伺服阀滑阀内的流态扰动规律,分析表明湍流扰动的增加速率在阀芯刚打开时为最大值,但积累量小扰动不明显,滑阀内部流场呈环向轴对称分布。随着阀口开度逐渐增大,积累量逐渐增加,内部流场达到充分湍流状态。对阀体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阀套开孔直径为12 mm时,湍流扰动最小,有利于提高输出信号精度。  相似文献   

3.
可控震源相控地震的相关检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野外强噪声S/ N 1条件下,单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分辨率不高,提出了多震源相控地震技术,该法通过提高有用信号能量从而提高了地震勘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这里给出了可控震源相控阵系统模型,及采用相关技术实现相控震源地震信号检测的原理,并设计了相关用参考信号。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相关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检测相控地震信号,实验条件下,四震源相控地震能使信噪比提高1 2 .0 4d B,地震勘探分辨率提高7.1 5倍,可见,相关检测是解决可控震源相控阵系统信号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谐波干扰在可控震源的地震勘探过程中不可避免,但是随着可控震源的采集方式不断变化,谐波干扰逐渐成为了可控震源技术发展阻碍的主要因素。如果想最大限度的控制震源信号的畸变,需要准确掌握产生谐波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小震源谐波。为了能够准确分析出谐波干扰的原因,需要从机械系统畸变和表面介质相应畸变产生的谐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5.
常规的可控震源Chirp扫描信号的地震响应存在着相关信号旁瓣大、分辨率低的缺点。本文针对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的特点,对伪随机编码扫描方式进行研究,并分别采用二元伪随机扫描工作方式和三元伪随机扫描工作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了二元、三元伪随机码的生成方法,利用得到的伪随机码得到实际应用的伪随机序列,并将所研制的三元伪随机编码扫描信号发生器嵌入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驱动可控震源上,通过测试将得到的自相关函数进行分析,得到了适合于地震勘探的伪随机编码扫描信号。  相似文献   

6.
相控震源对水平层状地下介质的高信噪比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弢  林君  陈祖斌  张林行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11):1369-1372
为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数据的信噪比,采用能够产生定向地震波的相控震源,针对水平层状地下介质模型,给出了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单震源、相控震源信号检测结果。使用单震源时不能分辨的目标层反射波信号,在相控震源地震记录中清晰可见;通过定量计算,用12单元的相控震源地震与单震源情况相比,反射波信噪比平均提高了19.25dB;与12单元的组合震源地震相比,反射波信噪比平均提高了8.46dB。可见,相控震源应用于水平层状地下目标体的高信噪比探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滑鞍进行受力分析,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两种不同形式滑鞍进行静力学分析对比,最后采用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加工中心滑鞍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滑鞍质量减轻了227.8 kg,相比原结构质量减轻15.32%,最大变形量减小了0.241 6μm,相比原结构最大变形量减小9.94%,同时动态特性略有提高,为滑鞍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摊铺机工作时,熨平板变形程度直接影响路面作业质量.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熨平板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熨平板纵向变形,并通过试验分析垂向变形.仿真计算和试验得出:在熨平板纵向,可通过施加合适的预紧力使熨平板纵向变形最小;在垂向,可通过设置激振轴的相位提前角来弥补相位滞后,使各段振动器同步旋转,减小垂向变形,从而达到提高熨平板作业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轻便浅层地震可控震源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轻便浅层地震可控震源是一种用于浅层地震勘探的激震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根据野外的实际勘探目标所确定的参数输出严格控制的Chirp信号。在此,系统地阐述了轻便浅层地震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技术特点等。并针对野外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的任意波形发生器(AWG)的设计、扫描信号相位实时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构优化能综合处理并最大限度满足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要求,实现减轻结构重量、保证结构刚度、降低应力水平、提高产品可靠性等多方面目标。针对一类高速数控龙门铣床关键结构件,为减小切削力下机床的变形,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对机床主轴滑枕零件从轮廓形外形到加强筋的位置、厚度进行多层次优化。分析表明,拓扑优化后结构与原始结构相比,重量增加了3.6%,但变形减小了30%,固有频率提高了29%,通过优化既提高了机床的精度,也提高了机床的动态性能,优化效果非常明显。新产品开发中采用优化计算不但可以改变材料的分布,使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且对创新设计思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如何应用MEM快速成型技术(属于RP技术的一种)进行产品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实验方案,对支撑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实际加工,利用现有的MEM-300-1快速成型机设备,针对常用零件的通用特征,得到了在加工工艺过程中不加支撑或尽量减少支撑的条件:开放式悬臂长度L≤6mm、倾斜形特征倾斜角度θ≥30°、圆孔半径R≤4 mm、平顶长度M≤8 mm.  相似文献   

12.
主轴系统结构设计参数对其动力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以某车床主轴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和实验建立轴和支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轴承等效径向(轴向)风度与阻尼参数、轴承预紧力、跨距,附加集中质量和阻尼等设计参数对主轴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主轴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进行了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应用ANSYS二次开发的塔架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风速变化和变桨引起的风力机塔架上方各部件重心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NSYS二次开发技术,建立适合多种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塔架模型结构,研究塔架在不同风速模型、不同重心位置和在暴风速工况下,塔架结构底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塔架结构的最大应力点位置变化较小,塔架上方各部件重心的变化对塔架最大应力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o/E的截割头截齿安装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上的截齿空间位置状态及确定其空间位置所需要确定的参数,并提出了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在Prol/E中建立了一些参考平面,提出了在Pro/e中确定截齿空间位置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局域环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处各局域环境为背景,从其对人类自身、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3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LCA评估决策体系。在此体系中以产品所处的局域环境为基础,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阶段性划分,从而使得整套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使所得到的各项指标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评估体系可被应用于各类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选用润滑剂以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减少磨损发热已成为研究蜗杆传动热点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标准试验机和蜗杆试验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筛选试验研究及其主要成果,从而为合理地选用润滑剂(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径向滑动轴承不同配合间隙,分析了血液润滑膜组分变化机制及组分变化对血液润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保证血液稳定润滑的最小膜厚。结果表明:在低剪变率范围,红细胞压积(hemotocrit,HCT)愈大,血液的非牛顿特性愈明显,当剪变率较大时,各种HCT的血液均呈现牛顿流体特性,HCT愈大,高剪切条件下血液的表观粘度愈大,血液从非牛顿特性转变为牛顿特性所需的剪变率愈大;在同一剪变率下,随着血液HCT增加,血液的表观粘度呈加速增加;当润滑血膜的最小膜厚大于12μm时,才能从机械上和生理上保证血液的有效润滑。  相似文献   

18.
首先建立某微型车有限元模型,根据FMVSS 216a《乘用车顶抗压强度》法规标准,进行顶部抗压强度试验仿真模拟分析。通过能量变化曲线,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汽车车身关键部件(A柱、B柱的上下端、顶盖横梁)进行大量仿真试验,研究其厚度对车顶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关键部位的影响大小为B柱上端A柱下端前挡风横梁顶盖横梁A柱上端B柱下端;其中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B柱的上端部位。对汽车车身关键支撑结构(A柱、B柱、顶盖横梁)进行优化设计,得出最佳优化方案,提高车顶抗压强度与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19.
刀具刃口钝化通过消除刃口上的微观缺口,改变切削刃的微观形貌,实现增加刀具的寿命,提升刀具的切削性能,使已加工零件获得更好地表面质量的目的。基于立式旋转钝化特点,获得了刀具刃口的运行轨迹。对硬质合金刀具采取立式旋转钝化的方式进行钝化,通过刀具钝化实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钝化后的刀具刃口钝圆半径进行测量,研究刀具转速和钝化时间对刀具刃口钝圆半径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刀具钝化工艺参数和提高刀具刃口钝化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何沛恒  邓斌  王奇 《机械设计》2021,38(6):16-24
双稳态电磁换向阀可在确保换向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能耗并降低温升.建立换向机构磁路模型,推导出电磁线圈断电和通电时动铁芯位移与轴向磁场力之间具体函数关系,利用MATLAB分析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稳态保持力和瞬态换向力的影响,分析了两种控制线圈通电方案的差异,得到更为经济的换向方案,通过Ansoft Maxwell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