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介绍一种基于RS485通讯协议和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煤矿井下变电所的无人值守,提高管理人员对供电运行的管理水平,保障了井下安全可靠供电,从而提高整体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供电系统信息共享不完善,监控分站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提出一种智能监控分站方案,并阐述了分站所实现的功能.以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井下供电监控分站,并对主控模块进行选型,设计了分站的存储模块与RS485通信模块,在软件方面提出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并通过调试实验,验证了分站的抗干扰能力.分站之间以RS485串口通信组网,利用以太网与上位机通讯,提高了各设备之间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同时加快了系统处理故障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煤矿供电系统中包含高压供电区域和低压采区供电两部分,高压供电区域成功地实现了智能监控,而低压采区设备性能不统一,大多数不具备智能性.为了实现全矿井自动化需求,设计了一套高可靠性低压智能供电监控系统,完成对低压设备信息采集.通过串行通讯标准RS - 485传输到监控分站,利用井上监控软件对井下低压供电设备的监测监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井下供电监控系统通讯方式单一、数据交互性差、不具备数据远距离传输能力等问题,结合以太网通讯和数字化集成电路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工业以太环网架构的煤矿井下智能供电监控系统,可实现地面调度指挥中心与井下监控分站的远程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对井下供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及各类保护装置动作参数整定的远程操作,保证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井下供电网络分布范围广,无统一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故障,影响煤矿井下供电安全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井下供电网络自动监测控制系统,该监控系统以工业以太网为基本架构,对监控、调节、通信等进行统一控制,在地面监控中心即可完成对整个矿山电网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和调整,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监控的有效性和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矿井下积水过多造成开采环境恶化,现有人工巡检效率低,设计了一种基于C8051F040单片机且具有红外遥控功能的井下水位监控预警装置,通过对水位、水压、排水泵运行状态等参数的采集、分析,实现了排水泵的自动调度、异常情况报警并经RS485接口进行信号传输,完成了井下积水实时监测、预警及自动排水。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控制精确、工作可靠,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刀具故障远程监控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全新远程故障监控系统,通过RS485总线实现远程的数据采集和控制,通过Matlab Web Server实现与Internet进行通信,而Matlab把采集的数据进行小波神经网络分析处理和图形绘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该系统充分论述了利用Matlab小波、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实现故障分析和Matlab在PC机环境下实现与单片机的RS485总线通信以及Matlab Web Server网络通信。测试结果表明方案可行、实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以STM32互连型系列微控制器STM32F107VCT6为核心的矿用多功能以太网串口信号转换器。该转换器移植了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嵌入了LwIP协议栈,通过软硬件的设计实现了以太网信号与M-Bus信号、RS485信号与RS232信号的相互转换,使煤矿井下各种监控设备接口之间的互联更加便捷。该转换器有效解决了各种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某矿井下供电系统无法实现有效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计算可靠性差、数字化水平低,根据矿井供电系统的具体要求,设计一套煤矿供电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对井下供电监测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设计,实现对井下8所供电站内供电设备运行状态与故障监测全覆盖,并完成井下与地面监测中心之间供电数据的处理、运算等工作,实现煤矿供电监测的自动化、现代化。应用实践表明,此供电监测系统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与信息化水平,对煤矿电网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强 《机械管理开发》2022,(4):319-320+330
为实现对煤矿井下开采过程的综合管理,设计了基于监控及控制系统的煤矿井下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对刮板输送机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配电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融合设计,利用Zigbee无线传输、PLC智能控制和总线传输等技术,实现了对煤矿井下故障的快速定位和各系统状态的直观显示及处置。该系统对于提高煤炭开采整体效率和安全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