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缩感知原理测量微弱信号的方法,测量信号由伪随机序列调制,应用改造的测量矩阵,在一次测量基础上进行二次测量,利用压缩感知的恢复算法可以精确地确定信号在字典中的位置并且得到其幅度值。仿真实验证明本文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信噪比高于-20 dB的微弱信号,将信号较完整地从噪声干扰中恢复出来,信号幅度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2.
压缩感知利用信号的稀疏性,无损地从低维测量信号中恢复高维度稀疏信号,近年来得到极大发展。然而,目前存在的测量矩阵中大多存在元素相关性高等问题,无法保证恢复效果的精确性,大大制约了它们的应用前景。基于此,通过引入切比雪夫混沌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采样列化的切比雪夫混沌感知测量矩阵(SC3M)。不同于经典的相对独立取值的构造方法,SC3M矩阵通过对切比雪夫混沌序列做采样列化及归一化处理等操作来确保矩阵的低列相关性,以优化重构效果。进一步,结合Johnson-Lindenstrauss引理严格证明了其满足约束等距特性(RIP),给提出的测量矩阵的应用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实验仿真表明,提出的混沌测量矩阵能确保良好的信号和图像重构精度,明显优于纯随机矩阵、伯努利矩阵和高斯矩阵等其它经典测量矩阵。  相似文献   

3.
压缩感知分组分离语音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是一种基于信号稀疏性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分组分离压缩感知语音增强新算法。算法利用语音在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域下的稀疏性,设计复域观测矩阵与软阈值对带噪语音进行压缩测量与去噪,通过可分组分离逼近稀疏重建(Sparse Reconstruction by Separable Approximation,SpaRSA)算法恢复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增强。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含噪信号压缩重构,信噪比幅度较大提高,能更有效地抑制背景噪声。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压传感器信号实时处理计算量大,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自适应随机测量矩阵对原始电压传感器数据进行压缩采样,然后用二次最优对压缩信号进行重构,恢复原始信号.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重构精度高等优点.在电压传感器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的重构平均精度能达到92.34%.  相似文献   

5.
压缩感知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信号采样必须遵循香农采样定理,产生的大量数据造成了存储空间的浪费.压缩感知(CS)提出一种新的采样理论,它能够以远低于奈垒斯特采样速率采样信号.压缩感知的基本论点是如果信号具有稀疏性,可投影到一个与变换基不相关的随机矩阵并获得远少于信号长度的测量值,再通过求解优化问题,精确重构信号.本文详述了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压缩感知适用的基本条件:稀疏性和非相干性,测量矩阵设计要求,及重构算法的RIP准则,并介绍了压缩感知的应用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采样个数大于K×log(N/K),就能将N维信号稳定地重建出来.  相似文献   

6.
压缩感知是近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信号获取方法。根据压缩感知理论,频域稀疏信号可以以远低于奈奎斯特定律所规定的采样率进行采样和高精度的恢复。压缩感知在宽带信号获取中的应用将有利于降低对模数转换器的要求。最近,利用光子学技术实现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号获取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光子学技术及其相关器件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带宽,使得光子学压缩感知成为超宽带稀疏信号获取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光子学压缩感知技术在稀疏信号获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图像重构是图像数字化和恢复高质量图像信号的关键技术,使用压缩感知理论进行图像重构的意义在于显著减少采样次数,降低系统资源的消耗。测量矩阵的构造是压缩感知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提出一种基于Kent混沌测量矩阵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将Kent混沌序列作为测量矩阵,采用离散小波变换的稀疏化方法,在小波域对原始图像信号进行测量。最后采用正交匹配追踪方法恢复原始图像。仿真实验中,对比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和Logistic混沌测量矩阵,对不同的图像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证明,基于Kent混沌测量矩阵的重构算法能够恢复原始图像,重构性能优于高斯随机观测矩阵和Logistic混沌测量矩阵,同时克服了随机测量矩阵硬件难以实现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提出了一种采样点少且结构简单易实现的图像融合方法。对需要处理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分别对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稀疏处理得到稀疏矩阵,通过系数绝对值较大法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系数矩阵通过随机观测获取压缩采样,而图像恢复则是对得到的压缩采样通过求解最优化的问题得到。由于对小波系数进行了稀疏处理,故该方法可以用少量的采样点来恢复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采样点下,该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PSNR)明显优于传统的系数绝对值较大法融合;在少量采样点下,采用该方法也可以使融合的图像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秀梅  王敬时  王伟  赵扬  汤敏 《计算机科学》2015,42(11):299-304
压缩感知是一种全新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的理论框架,借助信号内在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可从小规模的线性、非自适应的测量值中通过非线性优化的方法精确重构信号。压缩感知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采样频率,在压缩成像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算法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稀疏表达原始图像,通过傅立叶矩阵进行测量,最后采用迭代软阈值算法实现医学MRI图像的压缩感知重构。以峰值信噪比、互信息、伪影功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小波变换、频率局部化轮廓波变换以及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三者的压缩感知重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无论采样率设置如何变化,提出算法在峰值信噪比、原始信息保留比例以及重构精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快速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压缩感知理论是近年来针对稀疏信号提出的一种新的信号处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对信号采样和压缩是同时进行的。测量矩阵是实现该创新点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着信号能不能精确重构。利用行列式非零的对角矩阵的正交性,结合正交基线性表示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更简单的测量矩阵的构造方法。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新矩阵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常稀疏随机投影的图像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非常稀疏随机投影引入可压缩传感CS(Compressed Sensing)理论,提出一种新的CS测量矩阵:非常稀疏投影矩阵。利用非常稀疏投影分布的渐近正态性,证明了新的矩阵满足CS测量矩阵的必要条件。该矩阵由于其构成的非常稀疏性大大简化了图像重建过程中的投影计算,从而提高重建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非常稀疏投影矩阵在满足一定测量数目要求的条件下可以精确重建。最后给出了新的测量矩阵与一般采用的高斯和贝努里测量矩阵的重建结果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胡强  林云 《计算机应用》2017,37(12):3381-3385
为提高传统压缩感知(CS)恢复算法的抗噪性能,结合观测矩阵优化和自适应观测的思想,提出一种自适应压缩感知(ACS)算法。该算法将观测能量全部分配在由传统CS恢复算法估计的支撑位置,由于估计支撑集中包含支撑位置,这样可有效提高观测信噪比(SNR);再从优化观测矩阵的角度推导出最优的新观测向量,即其非零部分设计为Gram矩阵的特征向量。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观测数增大,Gram矩阵非对角元素的能量增速小于传统CS算法,并且分别在观测次数、稀疏度和SNR相同的条件下,所提算法的重构归一化均方误差低于传统CS恢复算法10 dB以上,低于典型的贝叶斯方法5 dB以上。分析表明,所提自适应观测机制可有效提高传统CS恢复算法的能量利用效率和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13.
蒋小燕  谢正光  黄宏伟  蔡旭 《计算机应用》2014,34(11):3318-3322
针对随机测量矩阵元素随机产生、不易于硬件实现的缺点,利用有限域上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奇偶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设计了一种确定性的结构化稀疏测量矩阵。由于QC-LDPC码的信道编解码性能较好,故以此为基础构造压缩感知(CS)测量矩阵预计有较好的性能。分别用一维和二维信号的CS重建实验验证新矩阵的性能,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测量矩阵相比,在相同的重建算法和压缩比条件下,新矩阵对应的重建误差较低,在峰值信噪比(PSNR)的评价指标上有所提高(0.5~1dB)。特别地,所提的确定性测量矩阵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特性和准循环特性,如将其应用于硬件实现,可降低物理内存的需求量与硬件实现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压缩感知的数据采集方法。通过分析信号压缩观测过程,提出了适合在硬件资源有限的传感器节点中实现的循环稀疏伯努利观测矩阵CSBM(Cyclic-Sparse-Bernoulli Measurement),该矩阵使用循环稀疏矩阵与伪随机伯努利序列,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构造,具有非零元素少、良好的伪随机性、硬件易于实现等优点。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类型的观测矩阵相比,CSBM矩阵在一定信号重构精度前提下具有更低的压缩采样比CSR(Compress Sampling Rate)。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应用中,感知节点可以通过压缩观测得到更少的观测数据,能够大大减少网络通信数据量。  相似文献   

15.
现有压缩感知成像系统存储测量矩阵时需要较大空间,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块的Toeplitz结构块循环测量矩阵设计方法。将图像分块进行压缩感知,减少测量系统的存储空间,从而降低硬件实现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获得测量值,且重构图像的主客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压缩传感(Compressed Sensing,CS)是数据采样同时实现压缩的新理论、新技术。针对大图像重构时采用的测量矩阵维数高,所需存储空间过大的问题,引入稀疏带状概念,提出了稀疏带状测量矩阵,可减少测量矩阵独立随机元,根据图像按列逐步处理的方式,测量矩阵维数大大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稀疏带状测量矩阵的逐列图像重构算法在保证重建质量的情况下,计算速度也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7.
周钦青  陈遵德 《计算机工程》2014,(3):258-261,265
为降低视觉传感网络中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规划的网络图像恢复算法。该算法将压缩感知重构中的欠定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有界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阿米霍步长准则,设计一种压缩感知图像恢复算法,通过求解二次规划问题对网络图像数据进行恢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相比,该算法可减少约1/3的图像数据恢复运算时间,且图像重构质量提高3 dB~6 dB,有效提高了视觉传感器网络图像恢复算法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吴桂峰  王轩 《计算机应用》2013,33(4):935-938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压缩感知中恢复算法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规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恢复算法。该算法将压缩感知重构中的欠定线性方程组求解转化为有界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阿米霍步长准则对二次规划进行求解,从而对网络数据进行恢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准确恢复网络数据,并且相比传统压缩感知恢复算法,可明显降低数据恢复的计算复杂度,有效提高网络数据恢复算法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9.
压缩视频感知(Compressed Video Sensing,CVS)是一种利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以及分布式视频编码(DVC)的视频压缩方法,故又被称为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在CVS中,每帧图像经过块划分、压缩采样后对数据进行DPCM,最后使用均匀或者非均匀量化进行量化。目前,CVS量化器的设计大多是在采样数据或残差数据服从高斯分布的前提下设计的,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一步分析压缩采样后的数据,利用劳埃德最佳量化器准则训练量化码书,设计出一种简单、高效的量化器。经实验,设计的量化器相比于传统的量化方法在BD-Rate上减少了约14.2%,在BDPSNR上提升了约0.11?dB,提高了CVS的压缩效率和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