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能》2016,(12)
选取了单玻、双玻单面、双玻双面等不同类型组件共6块,安装在不同的地面环境,通过在户外对其发电效率进行长时间跟踪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组件单位辐照、单瓦功率的发电效率,为电站投资建设方对双玻双面组件的选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根据IEC 61215:2021系列标准中的测试序列,在对p型PERC双面光伏组件进行PID测试后,再对其背面进行光照恢复处理,用于观察采用不同封装材料时该类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衰减情况.当以EVA胶膜作为封装材料时,在光伏组件背面观察到2种PID机理,分别是因减反射/钝化层的极化引起的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衰减(PID-p)...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PERC双面单晶硅产品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及技术优势;并以黄河水电共和晨阳光伏电站为例,对比了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与常规单晶光伏组件的实际发电情况,结果显示,2017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平均发电量比常规单晶硅光伏组件的高10.5%左右,这对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应用和推广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琦  王海华 《太阳能》2022,(4):36-41
首先引入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模型,分析了计算LCOE时合适的折现率取值;然后对典型场景下采用单面光伏组件和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的光伏电站进行了发电量模拟;最后结合发电量模拟结果和LCOE模型,比较了典型场景下单面光伏组件和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的经济性.此外,还对分析结果进一步拓展,得到了不同价差、不同发电量增益下的单面光...  相似文献   

5.
李永鑫  苑海涛 《太阳能》2020,(10):63-67
以战石沟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为基础,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验证双玻双面光伏组件在降雪天气时和降雪后的运行情况。数据结果显示,相比于单面光伏组件,在降雪天,双玻双面光伏组件的可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增幅为57.92%;降雪后第2天,双玻双面光伏组件的可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增幅为12.92%,总平均增幅为27.39%。双玻双面光伏组件在冬季降雪丰富、积雪时间较长的地区有较大的运行优势。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2016,(5)
随着光伏组件PID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抑制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目前研究或应用的光伏组件PID现象抑制方法的分析研究,预测了光伏组件PID现象抑制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PID现象抑制系统,该系统符合PID抑制研究和光伏电站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2017,(6)
以建立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楼顶双玻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批在广州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并网运行近10年的多晶硅双玻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及系统长期累积发电统计后发现,该双玻组件系统发电性能较为稳定,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按不同电阻率对现有产线的硅片进行划分,通过对电池及组件EL测试的机理探索,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电阻率硅片加工成太阳电池及组件后EL测试的差异,为解决PERC单晶硅光伏组件EL明暗不均的现象提供了方向,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型的p型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双面光伏组件,以及n型钝化发射极背表面全扩散(PERT)双面光伏组件,从电池工艺路线、组件工艺路线和发电量增益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将以上方面同常规光伏组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双面光伏组件的电性能测试,通过选择6种不同的双面光伏组件,分别采用等效光强法、双面同步打光法以及公式法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测试方法对同一块组件进行I-V测试的结果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在不同类型组件测试中并不一致,所以3种测试方法并不能简单地等同。最后根据光伏组件应用场景分析,推荐使用SEMI的双面同步闪光法对双面光伏组件进行I-V测试。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国家能源局为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牵头推动、实施了光伏扶持专项计划"领跑者项目",自此开启了光伏组件同质化竞争向高效产品的变革之路。该文介绍了PERC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产品结构以及PERC单晶的技术优势,同时还以晶澳大同50MW领跑者项目为例(此项目为目前国内外PERC单晶组件大规模应用的典型案列),分析了PERC单晶组件的实际发电数据,相比于常规多晶组件,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PERC单晶组件平均发电量高2.9%左右。该文对PERC单晶组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双面光伏组件正面和背面获均能吸收太阳光的特点,通过光线跟踪辐照度模型分析,构建区分阴影区和无阴影区的热传输理论视觉因子太阳辐照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当双面光伏组件倾斜角比单面组件增加约4°,在地面反射率为30%和50%的情况下,年辐照度增益可提高17.41%和28.79%;且随着离地高度与行间距增加,年辐照度可进一步提高。双面光伏组件辐照度模型为双面光伏组件电站安装时的地面反射率、最佳倾斜角、离地高度及行间距的设置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玻光伏组件设计了一种新的PV/T(photovoltaic/thermal)太阳能集热器,并对其热转换和传输特性进行研究.制备了透光率分别为50%和10%的2种双玻光伏组件PV/T空气集热系统样机,并对其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透光率50%的PV/T太阳能集热器,其吸热板温度高于双玻光伏组件温度,透光率10%P...  相似文献   

14.
首先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双玻光伏组件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然后选取光伏组件边框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厚度为影响因素,以组件成本最小和强度最优为目标进行多次正交试验分析;最后,通过Pareto最优解方法获得光伏组件的最佳尺寸。结果表明:组件中心最大变形实验值与仿真值的最大误差仅为7.33%,证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应力随长度的增加而上升,随宽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厚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单位面积价格随长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宽度的增加略微下降,随高度的增加而大幅上升,随厚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组件长度为1200 mm,宽度为787.5 mm,高度为37.5 mm,厚度为1.5 mm时,满足应力要求且成本最低,与初始结构相比成本降低8.41%。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双面光伏组件的类型与特点,通过几个实例说明了双面光伏组件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双面光伏组件应用尚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宝华  杜军伟  王慧 《太阳能学报》2015,36(11):2698-2702
从封装材料和电池片两方面对引发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电位诱发衰减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引起该现象的关键因素和产生机理。通过优化电池片工艺及优化封装材料两种措施来消除该因素的影响,最终通过改变封装材料和优化电池片表面钝化层的方式分别制备两类具有抗电位诱发衰减性能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其在-1000 V、85℃、85%相对湿度条件下大于1000 h的测试后,两类组件功率衰减都小于3%,组件的电位诱发衰减现象得以消除,光伏组件的抗电位诱发衰减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李诚  惠星  平悦 《太阳能》2021,(5):78-82
针对影响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应用PVsyst软件,以采用前后排光伏组件固定间距、固定式光伏支架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以草地作为代表地表特征,模拟分析了双面光伏组件在不同安装高度和不同安装倾角条件下其背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一定时,其安装高度与...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面光伏组件建立一种耦合模型,可用于模拟双面光伏组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输出特性。采用视角系数法建立便于模拟背面辐照度的二维辐照度模型,提出一种简化计算方法来求解七参数电学模型,并根据能量守恒的非稳态热学模型来估计电池温度。之后通过输入参数的传递,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辐照度模型可对不同天气条件下双面光伏组件辐照度进行模拟,晴天时更准确,均方根误差仅为6.9%;采用简化方法求解的七参数电学模型,求解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在最大功率处的功率偏差仅为0.4 W;所建立的耦合模型可对双面光伏组件单日输出功率及年度发电性能进行评估,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光伏市场上3种主要的双面光伏组件:单晶n型双面光伏组件、单晶PERC双面光伏组件、异质结(HIT或HJT)双面光伏组件,分析了双面光伏组件的应用特点,并结合当前光伏行业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分析了双面光伏组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掺杂元素的高效双面p型PERC电池电性能参数在紫外辐照后的衰减特性为研究对象。硼元素掺杂和镓元素掺杂的双面PERC电池背面受紫外光辐照后,背面、正面效率均发生衰减,但两者背面效率衰减主要来自于Isc衰减,而正面效率衰减主要来自于FF衰减,Uoc在整个紫外辐照过程中表现稳定,背面衰减与紫外辐照后钝化层的折射率增大有关,而正面衰减可能与电池串阻增大有关。通过增加电池背面钝化层厚度优化紫外稳定的镓掺杂双面电池的紫外稳定性。优化后的电池在15 kWh/m2紫外辐照后,电池背面效率衰减仅为0.04%,同时其正面效率衰减相比于未加厚的电池下降0.32%,说明这种镓掺杂双面电池在户外光照下高稳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