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炭/炭复合刹车材料的防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炭/炭复合材料氧化特点、抗氧化要求出发,综述了基体改性技术和涂层技术,对炭/炭复合材料防氧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对其高温抗氧化研究方向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制备出了SiC/SiC-Al2O3-Y2O3炭/炭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该复合涂层的内层SiC基涂层采用料浆固渗法制备,SiC-Al2O3-Y2O3外层涂层采用大功率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研究表明,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能达到较好的沉积效果,在制备过程中形成了柱状晶结构的涂层,使得涂层具有更高的应变容限,涂层非常均匀致密。用SEM、XPS和EDS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涂层的防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和氧化过程中,涂层内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氧化物,显示出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在制备炭/炭复合材料防氧化涂层方面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抗氧化问题一直是国际材料界研究的热点。硅基陶瓷作为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涂层体系。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硅基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硅基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和对已有工艺的改进方法,分析了硅基陶瓷涂层在高温空气中、燃烧环境中的氧化失效机理。结合硅基非氧化物陶瓷(SiC,Si3N4等)环境障碍涂层的发展,展望了C/C复合材料在复杂环境中抗氧化涂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研究现状;阐述了炭-石墨材料的氧化机理和炭/炭复合材料的氧化规律;分别对改性技术和外部涂覆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于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重点侧重于抗氧化涂层制备方法及研究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650℃以上抗氧化涂层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种中温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备了一种使用温度约1173K的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它由磷酸盐过渡层和陶瓷相阻挡层构成。通过与单一陶瓷相涂层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它的抗氧化机理。涂覆有该复合涂层的炭/炭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中1173K下氧化10h的失重为11.25wt%,氧化失重率为9.84×10-5g/cm2·min),而且其氧化失重率随氧化时间延长而降低;4小时内经过30次从1173K至室温急冷急热循环后失重为6.38wt%,涂层基本完好,说明涂层在不超过1173K温度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能。该种涂层适合于中温下炭/炭复合材料的抗氧化保护。  相似文献   

7.
利用熔盐反应法在由NaCl和KCl组成的混合盐体系中成功地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TiC涂层。使用XRD和SEM等方法对涂层的晶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研究了涂层试样从室温到1 200℃范围内的氧化行为以及在800℃静态空气中的氧化失重情况。结果表明:在850~950℃内能够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TiC涂层,在950℃制备的TiC涂层中还含有AlCTi2。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涂层的厚度增加,涂层颗粒尺寸增大。在950℃保温6 h制备的涂层完整均匀,与基体的结合良好,但是在局部区域仍有微小的裂纹存在。高温生成的AlCTi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涂层试样的抗氧化性,涂层后炭/炭复合材料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原来的450℃升高到800℃左右,氧化12 h的失重率为5.09%。  相似文献   

8.
《炭素》2018,(4)
针对单晶硅拉晶过程不断受硅化侵蚀造成炭/炭埚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从炭/炭埚帮的破坏模式出发,分析了埚帮在单晶硅炉热场中受侵蚀破坏的机理。采用准三维针刺法制备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沉积、树脂浸渍炭化、高温处理及热解碳涂层处理后制成炭/炭复合材料埚帮。研究了不同密度、炭纤维含量以及涂层对炭/炭埚帮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环向炭纤维含量的提升,炭/炭埚帮的使用寿命明显提升,而炭/炭埚帮表面热解碳涂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使用寿命,但提升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包埋浸渍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凝胶法(Sol-Gel)和水热电沉积法以及近几年针对抗氧化涂层开裂问题各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华  吴明铂  查庆芳 《炭素》2006,23(3):38-45
C/C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性能限制了其在高温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及两种主要的抗氧化技术,即抗氧化涂层技术和内部抗氧化技术,并就涂层的结构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介绍。介绍了添加抑制剂磷和硼对C/C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抑制,重点分析了将硼引入C/C复合材料的方法及硼在其中的接触氧化抑制和优先分配。对C/C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对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高林 《炭素技术》1990,(4):23-27
本文评论了炭/炭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讨论了氧化硼、基质抑制剂和玻璃状涂层对炭/炭复合材料氧化反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铝炭制品的氧化过程,研究了以阻断铝炭制品与氧气接触来实现防氧化的硼硅酸盐系涂料的高温特性和防氧化机理,以及不同结合剂对涂料与铝炭制品界面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碳化硅涂层是目前解决单晶硅生产用炭/炭热场材料高温侵蚀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碳化硅涂层的制备技术及优缺点,综述了碳化硅涂层在炭/炭热场材料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炭/炭热场材料高温抗侵蚀涂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炭/炭刹车盘的摩擦磨损性能对飞机获得高能量刹车时的高摩擦磨损特性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控制炭/炭(carbon/carbon,C/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高性能刹车的炭刹车盘。影响C/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讨论了炭纤维预制体、致密化过程、高温热处理和机械加工对炭刹车盘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这几个工艺参数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碳化硅涂层是目前解决单晶硅生产用炭/炭热场材料高温侵蚀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碳化硅涂层的制备技术及优缺点,综述了碳化硅涂层在炭/炭热场材料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炭/炭热场材料高温抗侵蚀涂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伟  陈振华  张明  周海涛 《炭素》2007,(4):14-18
炭/炭(C/C)复合材料作为高温高强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C/C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序作了简单评述,重点分析比较了各种致密化工艺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C/C复合材料在各民用领域的应用趋向作了乐观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提高C/C复合材料抗氧化能力的方法,简述了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抗氧化涂层的几种典型结构。提出了对于C/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保护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阐明了其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航空刹车及发动机用炭/炭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介绍了航空刹车用炭/炭(简称C/C)复合材料及其再生技术研究应用的国内外状况,以及航空发动机用C/C复合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了目前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使用炭毡为增强体分别制备了热解炭基、树脂炭基、沥青炭基和热解炭/树脂炭双基体、树脂炭/沥青炭双基体C/C复合材料,比较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与不同先驱体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前驱体C/C复合材料电导率有较大的差异,热解炭基C/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是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和树脂炭基C/C复合材料电导率近3倍,热解炭和沥青炭双基体C/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符合简单并联混合法则,树脂炭和沥青炭双基体C/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树脂炭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分别以丙烯、糠酮树脂和煤沥青为前驱体制备了密度在1.85g/cm3以上的三维炭/炭(C/C)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沥青炭、热解炭+沥青炭以及热解炭+树脂炭结构(分别为A、B、C组)的等三种不同炭基体C/C复合材料的增密效率与力学性能,采用排水法表征C/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及密度,利用扫描电镜进行炭基体的微观结构表征,采用万用电子力学试验机进行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热解炭质量含量相同的前提下,树脂浸渍裂解增密速率低于沥青浸渍裂解工艺,树脂炭基体孔隙率低于沥青炭基体。不同炭基体结构的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次序为:热解炭+树脂炭双元炭基体最高,纯沥青炭基体次之,热解炭+沥青炭双元炭基体最低,分析原因为热解炭与树脂炭双元炭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高,而沥青炭为混乱无序碳结构,热解炭和沥青炭双元炭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弱,因此力学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