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特殊钢》2017,(5)
0Cr13C钢(/%:0.02C,0.32Si,0.18Mn,0.016P,0.002S,12.25Cr,0.0140N)冷拔丝的工艺为Φ5.5mm热轧退火材(680~700℃退火)-冷拔至Φ2.0 mm材-氢气退火-冷拔至Φ0.70 mm丝-氢气退火-冷拔至Φ0.3mm丝。通过成分、断口、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得出退火Φ5.5 mm热轧材为混晶组织,强度较高,造成冷拔时变形不均和断丝。通过720~760℃退火试验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降低,720、740、760℃退火后0Cr13C钢Φ5.5 mm热轧材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71~503 MPa,417~448 MPa和378~417 MPa。生产结果表明,通过将Φ5.5mm热轧盘条的退火温度从原680~700℃2 h提高至740℃3~4 h,每台冷拔机的平均断丝率由6次/12 h降至2次/12 h。  相似文献   

2.
《特殊钢》2017,(3)
Φ5.50 mm 0Cr13铁素体不锈钢(/%:0.03C,0.43Si,0.65Mn,≤0.030P,≤0.030S,12.80Cr)热轧盘条860℃2 h退火,并经5和7道次冷拔至Φ2.51 mm材。试验研究了冷拔变形量、减面率分配,冷拔道次数量等因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减面率大于61.3%时钢中出现明显纤维状组织;在冷拔过程钢的抗拉强度随减面率增加呈现快速-缓慢-快速增加3个阶段;头两道次冷拔,均匀分配减面率时钢的加工硬化严重;总减面率79.2%,5道次冷拔钢丝比7道次拉拔的钢丝抗拉强度高20 MPa;头两道次合适的减面率为第1道次35.1%,第2道次10.5%;从具体生产条件综合考虑,5道次比7道次更适合Φ2.51 mm 0Cr13钢材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李皓  郭慧英  张宇 《特殊钢》2019,40(1):31-33
铜包钢6A(/%:0.03~0.06C,0.02~0.05Si,0.15~0.25Mn,≤0.015P,≤0.015S,0.02~0.05Al)冶金生产流程为铁水脱硫-120 t BOF-LF-140 mm×140 mm方坯连铸-连轧至Φ6.5 mm盘条-退火。运用扫描电镜分析了Φ6.5 mm铜包钢6A盘条冷拔至Φ 0.45mm的断丝。结果表明,Φ0.45 mm钢丝断口附近的中心线位置存在粗大球化渗碳体团,在拉拔过程中,珠光体较铁素体硬度高,珠光体端部萌生细小的孔隙,随着拉拔道次的增加,逐渐扩大成了横向Y形裂纹并最终导致断丝。通过将钢中碳和锰含量分别从0.05%和0. 23%降至0.03%和0.17%,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从35℃降至25℃,电磁搅拌由250 A,1.2 Hz优化成400 A,1.2 Hz,改善了盘条中心位置的珠光体团聚现象,冷拔断丝率从吨钢1. 0次降低至0. 2次。  相似文献   

4.
规格Φ5.5 mm的双相不锈钢2205线材经过5道次拉拔至Φ2.5 mm,在拉拔过程中经常出现拉拔断裂。为查找断裂原因,采用宏观分析、光谱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断裂样品进行了试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2205线材基体中大量金属间化合物使材料塑性和韧性下降,在冷拔力的作用下产生断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50 t EAF-AOD-LF-VD-150 mm×150 mm坯连铸-高速线材连轧工艺生产9Cr18钢(/%:0.95C,0.35Si,0.37Mn,0.032P,0.002S,17.42Cr,0.01Mo)Φ5.5 mm盘条。通过控制[S]≤0.008%,添加0.05%稀土元素,连铸坯经1160℃高温扩散处理,Φ5.5 mm成品盘条采用860℃球化退火等工艺措施,检验结果表明,盘条中心和一般疏松,以及偏析均≤1.0级,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1.0~2.0级,球化退火组织为球状珠光体+块状碳化物,抗拉强度750~780 MPa,伸长率20%~26%,具有良好的冷拔性能。  相似文献   

6.
史杨 《特殊钢》2021,42(2):28-30
B7钢Φ22 mm热轧盘条在冷拔中断裂,采用断口观察、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检验以及能谱分析测试了断裂盘条.测试结果表明:Mn、Cr偏析导致盘条中心存在马氏体组织是造成拉拔断裂的原因.通过轧制吐丝温度由905~ 915℃降至840~ 850℃以及保温时间由285 s延长至420 s,可有效减少心部马氏体的产生,消除了冷拔断...  相似文献   

7.
徐芗明 《特殊钢》2007,28(4):54-55
低碳高硫易切削结构钢(%:0.07C、0.86Mn、0.06P、0.32S)Φ11.5 mm冷拔材出现0.3 mm深的一次纵裂纹,造成批量废品。经取样分析表明,Φ14 mm冷拔坯(热轧材)的带状组织达4级,冷拔一次断面缩减率达32.52%,致使在冷拔过程中产生裂纹。通过控制连铸时钢水过热度,在冷拔坯连轧过程精轧温度由850℃提高到1050℃,喷淋冷却,650℃回红,使Φ14 mm冷拔坯带状组织降至1.5级以下;冷拔时一次断面缩减率降低至30.5%以下,从而避免了Φ11.5 mm冷拔材纵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曹杰  丁朝晖 《特殊钢》2015,36(3):46-48
Φ11.8mm冷拔60Si2MnA弹簧钢(/%:0.58C,1.77Si,0.79Mn,0.15Cr,0.015P,0.005S)的生产流程为80 t LD-LF-VD-热轧至Φ12 mm盘条-冷拔工艺。对卷簧时断裂弹簧进行金相、力学、组织分析表明,热轧材表面质量和冷拔后弹簧钢的力学性能良好,钢中存在20μm以上大颗粒非金属夹杂和冷拉过程产生的表面划痕是卷簧时弹簧断裂的诱因;控制钢中大颗粒夹杂物产生和改善冷拔润滑避免拔制过程产生深的划痕,可防止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控制冷却工艺对Φ6.5 mm的65号硬线盘条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吐丝后盘条以大于1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600℃,然后在索氏体区等温冷却时,金相组织中索氏体化率高。从而确定了Φ6.5 mm的65号硬线盘条的控制冷却工艺,并以此指导Φ6.5 mm65号硬线盘条生产。  相似文献   

10.
李朋  陈修君  郭立波 《特殊钢》2016,37(6):35-37
DY105钢丝(/%:0.90C,0.22Si,0.24Mn,0.012P,0.003S,0.002Ti,加入RE 0.10)的冶金工艺流程为40 t EAF-LF-VD-3 t铸锭-开坯180 mm×180 mm-轧制Φ6.5 mm盘条-500℃铅浴淬火-冷拔。DY105钢在冷拔过程出现断裂现象,经分析得出,断裂钢丝中出现部分针状马氏体组织和较多B类、TiN夹杂,是冷拔丝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将Al线脱氧改进成Al线+Al豆+C粉脱氧,软吹时间从15 min增至20 min,改进稀土加入方式,增加Φ6.5 mm钢丝铅浴时间等工艺措施,避免了该钢冷拔过程的断丝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战卫  于学森  沈奎  张宇  刘卫 《特殊钢》2022,43(2):90-94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用钢SCr440(0.40%C,1.00%Cr)的组织转变行为.从850℃连续冷却时,当冷速≤1℃/s时,转变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达到2℃/s时,组织中开始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速≥7℃/s时,组织主要以马氏体和贝氏体为主.等温转变时,珠光体转变的温度为550~700℃...  相似文献   

12.
鲁欣武  潘志军 《特殊钢》2005,26(6):57-58
杭钢采用80 t超高功率直流偏心底电弧炉-钢包炉(LF)-150 mm×150 mm连铸-高速线材轧机试制了20Mn2(%:0.19~0.24C,1.50~1.70Mn)链用钢Φ8 mm和Φ12 mm盘条。LF冶炼时将钢中酸溶铝控制在0.020%0.025%,喂硅钙线并全程吹氩,连铸时采用长水口,钢水过热度为2535℃,使钢水纯净度较高,全氧含量为(22~31)×10-6,夹杂物≤2.0级。通过控制开轧温度950~980℃、终轧温度820~860℃和轧后延迟性冷却工艺,钢的晶粒度为8~10级,屈服强度为620~650 MPa,抗拉强度835~875 MPa,延伸率15%18%,热轧材硬度(HB)175~195,满足标准和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SWRH82B钢(/%:0.80C,0.84Mn,0.22Si,0.013P,0.008S,0.32Cr)的相变点和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金相显微镜、SEM、TEM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冷却速度(1~25℃/s)对SWRH82B线材相变组织、珠光体片层间距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冷却速度为8~10℃/s;通过150 mm×150 mm SWRH82B钢铸坯轧成Φ13 mm盘条后风冷4组Z1~Z13辊道速度(0.8~1.25 m/s,1.0~1.45 m/s,1.05~1.50 m/s,1.10~1.55 m/s)和冷却速度(8.9,9.5,10.4,11.2℃/s)进行了生产试验,得出在斯泰尔摩风冷线上的获得最佳冷却速度8~10℃/s首段辊道速度应为0.8~1.0 m/s,可达到用户要求的指标:时效后抗拉强度≥1130MPa和断面收缩率≥30%,索氏体率≥80%,表面脱碳深度≤1.5%D(D-线材直径)。  相似文献   

14.
刘刚 《特钢技术》2012,(2):30-32
为了使00Cr18Ni10N冷作硬化态钢管的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在成品Φ15mm的钢管生产上对原始组织状态(退火和不退火)、冷拔变形量、退火温度等影响冷硬态钢管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试验摸索,并初步摸清了退火温度以及变形量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退火温度以及冷拔变形量,即对荒管进行1060℃退火处理,冷拔变形量7%~10%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强度和塑性,生产出达到标准要求的冷硬态管材。  相似文献   

15.
试验钢SCM435(/%:0.33~0.38C,0.15~0.35Si,0.60~0.85Mn,≤0.025P,≤0.025S,0.90~1.20Cr,0.15~0.30Mo)盘条的生产流程为80t BOF-LF-280 mm×325 mm铸坯-160 mm×160 mm热轧坯-热连轧成Φ16 mm盘条。试验研究了160 mm×160 mm热轧坯由常规轧制工艺(开轧1060℃,精轧930~950℃,吐丝860~900℃,冷却速度0.5~0.6℃/s)和控轧控冷工艺(开轧1060℃,精轧820~850℃,吐丝780~820℃,冷却速度0.4~0.5℃/s)对SCM435钢热轧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精轧温度的降低和冷却速度的减小,钢热轧盘条的组织得到改善,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常规工艺轧制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952 MPa,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817 MPa,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原理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钢厂高速线材热连轧过程的传热分析,借助ABAQUS软件建立了线材与轧辊的3维热机耦合模型,对42A钢(0.39%~0.46%C)从Φ16 mm精轧至Φ5.5 mm轧材的10道次精轧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和轧制力进行了模拟。得出精轧后轧件心部温度升高130℃,表面温度降低10℃,轧件降温主要是轧件的热辐射和水冷造成的。10道次轧制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88%~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