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热变换器系统温升低,提出一种含有两个发生器的新型喷射-吸收式热变换器系统。与传统的热变换器相比,该新型系统引入了一个低压发生器和喷射器:来自蒸发器的高压冷剂蒸汽驱动喷射器,低压发生器经喷射器的引射维持低压,整个系统中溴化锂溶液低压降低了,系统浓度差增大。对该新型热力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系统热泵温升从传统热变换器的17.6℃变为25℃,提高了热品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式循环,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解决传统吸收式系统在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时存在的弊端。这种新型混合式吸收式制冷循环在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发现影响系统COP值的因素主要是LiBr溶液浓度与低压发生器中的压力。在溶液浓度与压力的允许范围内时,新型循环的高压发生器再生出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提高高压吸收器吸收剂浓度从而减小其压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各种性能特性,得出影响系统热力系数(COP)可达0.55,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35℃。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带喷射器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部分低压发生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被高压发生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直接引射到冷凝压力。相比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由于部分制冷剂无需被高压溶液循环吸收和发生,因此新循环拥有更高的性能系数。以水-溴化锂作为工质的模拟结果显示,在部分工况下,新循环相对传统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COP可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新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在新循环中,部分冷凝器出口的饱和液态制冷剂被冷剂泵加压到制冷剂在发生温度下对应的饱和压力,这股高压制冷剂液体在一个沸腾器里被加热成饱和高压蒸气后将预热器出口的过热制冷剂蒸气引射到冷凝压力.由于在新循环中发生压力可以比冷凝压力低,因此该系统可以利用较低品位的热量制取低温下的冷量.研究结果表明:新循环可以利用比传统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温度更低的热源,制取同一温度下的冷量.此外,在蒸发温度或发生温度较低时,新循环的COP比单效循环高得多;当发生温度或蒸发温度较高时,新循环和传统单效循环的COP相同.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变工况分析模型,揭示出不同热网回水温度和热网回水温升条件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饱和蒸汽压力和热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2种不同供热模式选取的判据,即当量抽汽压力.以某300 MW直接空冷抽凝供热机组为例,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随热网回水温升的增大以及热网回水温度的升高,驱动热源饱和蒸汽压力升高,而吸收式热泵热力系数则减小;对于300 MW等级及以上供热改造机组,由于汽轮机中低压缸抽汽压力高于对应的当量抽汽压力,采用吸收式热泵供热模式更节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某住宅区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要求,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燃油锅炉、由热电厂余热蒸汽驱动的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热交换器和燃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等四种冷热源方案作了能耗和经济性比较,认为利用热电厂余热蒸汽为能耗的方案是最适合该住宅楼的空调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上海的气候条件,以上海地区某写字楼为对象,提出4种太阳能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与电动蒸汽压缩式热泵联合制冷与供暖系统。这4种系统分别由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或抛物面槽形聚光集热器,单效或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及风冷热泵或水源热泵构成。分析比较这4种系统的节能型和经济性的结果表明,采用抛物面槽形聚光集热器+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风冷热泵组成的系统,同时具备较好的节能性与经济性,一次能源利用率可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提出了一种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热力性能分析,分析了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吸收温度及喷射器效率对系统COP的影响。与传统单效式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对比,得出了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COP最大时喷射器压缩比最佳值随发生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可利用更低品位的热源,在热源温度为75℃时仍能正常工作;高、低压喷射器压缩比最佳值随发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逐渐接近于1,且低压喷射器最佳压缩比总是高于高压喷射器的最佳压缩比,在较低热源温度工况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相比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以退役航空涡扇发动机作为燃气发生器,内函的燃气与外函的空气相掺混。经再热燃烧室加热后进入动力涡轮作功,并且应用余热锅炉回收-部分排气余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作功所组成的再热热气-蒸汽联合循环。通过计算实例说明该循环具有输出功率大,循环效率具有相当大的提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效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高效混和吸收式制冷循环,并介绍了该循环进行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吸收式循环低压发生器的发生压力在冷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1198.8Pa~1998.0Pa变化,其热源可利用温差比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增大16.5℃~34.5℃,可用温差较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工业余热的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冷却吸收式氨水制冷循环利用吸收器出口经泵升压后的浓溶液来冷却吸收过程的前段,回收了部分吸收热,从而可使浓溶液在逆流式溶液热交换器中部分发生,减少了对外界热源蒸汽的需求量.该循环流程同样也适用于利用工业余热等低品位能量作为发生器加热热源的双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表明该改进型循环比传统循环的COP提高23%左右,同时换热器所需的总传热面积也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悬浮颗粒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很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是煤炭的40%左右.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以天然气为燃料,由于其在减排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主要设备之一,它并不像标准直燃机那样,直接燃烧天然气来供冷、供热,这样对燃气的消耗量较大.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是以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发电设备等外部装置排放的废热做驱动热源,同时也可以以燃油、燃气的燃烧热或其它热源如废蒸汽、市政蒸汽等作为辅助驱动热源.这样既满足了用户对冷热的需求,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使整个三联供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高达80%以上.此外,夏季是用电高峰期,天然气的用气低谷期,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利用余热或燃气供冷,可以降低制冷用电量,一定程度的缓解用电紧张,并提高用气量,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循环。该新型循环在原有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使部分流体按单效循环工作.同时可将热源进出口温差加大到25~30℃左右,在热水进出口温度为85℃和60℃时,热力系数COP则能达到0.58左右。该循环非常适合于利用太阳能等低势热能制冷,能够产生显著的节能和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阳能澳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具体阐述了该制冷循环的几种典型结构,包括单效、双效、两级以及三效涣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了各种制冷循环的优缺点以及目前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太阳能澳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性能特点受冷媒水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加热蒸汽温度、污垢系数及不凝性气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现存问题,最后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绿色建筑的兴起,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套全天候工作海洋温差能-太阳能联合热发电系统,该系统由有光照工作子系统和无光照工作子系统组成。系统以氨-水非共沸混合工质为循环工质;利用太阳能进行再热;同时加装回热器,以此达到提高循环系统热效率的目的。同时该系统设置了2个工作压力,高压泵驱动的高压循环子系统,低压泵驱动的低压循环子系统。高压泵的作用是给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态工质进一步加压,提升透平入口压力。实现在有光照条件下通过太阳能的进一步加热,提高汽轮机入口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提升系统热效率的目的。低压泵保证了在无光照条件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高、低压泵的联合使用,有效地避免了联合热发电系统中单一的高压泵循环导致的单一高温相变所带来的系统吸热量主要依靠太阳能集热器,所造成的高成本投入以及系统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对燃气轮机进口的空气进行预冷,能够提高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与蓄冷方法相比,使用燃气轮机-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余热锅炉低压蒸发器的一部分蒸汽为热源,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取冷源,冷却燃气轮机进口处的空气,以提高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该方法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低温热源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一种低温热源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这个系统的特点是对氨蒸汽进行两次吸收,用一部分冷凝氨液作为低压吸收器的冷却介质,增大了放气范围,使循环可以在低温热源的驱动下获得低制冷温度。  相似文献   

18.
在“碳中和、碳达峰”战略背景下,余热利用是降低工业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吸收式技术的不断发展,热水余热的利用形式趋于多元化:可以驱动5种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可以驱动吸收式换热机组大温差换热或冷却;同样,热水还可以驱动二类热泵制取高品位的热水或蒸汽。  相似文献   

19.
经济性是制约太阳能空调普及推广应用的难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太阳能空调和热水站综合系统方案,即在居民住宅楼的屋顶布置太阳能集热器阵,结合地源水低温热源系统,建设全年供应全体住户生活热水的太阳能热水站,以及夏季和冬季供应顶一、二层住户空调冷、热水的综合系统.提出了一种双效与单效耦合的板壳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循环方案,白天日照时段采用双效循环运行并进行蓄热,而在其余时段切换为单效循环利用蓄热运行。该方案不仅效率高、而且其单位体积蓄能罐的蓄能密度极大,可实现无需用辅助能源而完全靠太阳能进行昼夜空调。由于综合利用系统中集热器的投资费用被所有热水用户分摊,空调用户的投资可很快从节省的电费中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20.
低温热源驱动的单效/双级(SE/DL)吸收式制冷循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滢  朱玉群  耿玮  张骏 《太阳能学报》2002,23(1):102-107
文章提出了一种可以充用利用低温热源(水、汽等)驱动而获得较高制冷量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单效/双级循环)。该循环采用加大源温差的思路,具有单效循环和双级循环的优点。文中给出了循环的流程、各设备的有关计算公式和循环的性能指标,并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循环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本循环适于以低温热水为驱动热源,循环热力系数在0.42-0.62之间,热源出口温度可降到55℃左右,并可在57.5℃左右获得最大制冷量,其值约等于由相同进口温度、相同流量的热水驱动的单效机的4倍。因此,该循环特别适宜于利用低品位废热、地热、冷热电三联供、太阳能制冷等场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