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丁二烯、丙烯腈和不饱和羧酸为单体,采用低温三元乳液共聚方式合成羧基丁腈橡胶,研究了第3单体的种类及用量、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及加入方式、转化率等对聚合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甲基丙烯酸作为第3单体时聚合过程更为平稳,采用分批加入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方式更有利于控制产物的凝胶含量,单体转化率控制在78%~82%较为适宜,所合成产品的性能与德国Lanxess公司的X 146相当。  相似文献   

2.
《弹性体》2015,(5)
针对冷法乳聚生产的丁腈橡胶(NBR)存在的质量不稳定问题,研究了单体配比、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及加入方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NBR性能的影响。丁二烯/丙烯腈的单体配比在适当范围内可以调整NBR结合丙烯腈含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用量主要用于控制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分布,调整NBR门尼黏度并引起力学性能变化,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分2次加入,在转化率为60%时补加剩余的20%~25%;由过氧化氢异丙苯、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和葡萄糖组成的引发体系总质量分数控制在0.09%~0.11%。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阳离子度为50%,相对分子质量100000~200000的低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研究了单体配比、投加浓度、聚合温度、引发体系等对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通过加入质量分数0.5%的抗交联剂CPL和螯合剂EDTA·2Na.采用三元复合引发体系可以将聚合反应不饱和单体的转化率提高到96%以上,并且通过控制分子质量调节剂SF的用量可以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的阳离子聚合物.该产品对高含水原油采出液有独特的预脱水性能,可提高油田采出液油水分离设备的效率和油水分离效果,与反相破乳剂、净水剂等配合使用还可以提高其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丁苯橡胶进行了改性,通过考察聚合反应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用量、结合苯乙烯含量、残余单体含量、聚合反应时间等参数对改性丁苯橡胶门尼黏度的影响,探讨了改性丁苯橡胶门尼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影响官能化丁苯橡胶门尼黏度的众多因素中,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对门尼黏度影响最大,残留单体含量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聚合反应过程中NBR产品中结合丙烯腈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单体竞聚率、单体转化率、单体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压力,分析了产品的结构组成,并进行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探究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温度为5.0℃、聚合压力为0.15~0.20 MPa条件下,采用多段补加丙烯腈的方式,同时将单体转化率控制在70%~75%,可得到丙烯腈结构单元分布均匀、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为17%~19%的NBR产品,所用聚合配方和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沛辉  肖新颜  张会平  万彩霞 《化工进展》2007,26(10):1456-146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含氟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HFMA、NMA、复合乳化剂(SDS OP-10)、引发剂(KPS)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最终转化率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MMA)∶m(BA)=1∶1及搅拌速率210 r/min条件下,HFMA、NMA、SDS OP-10和KPS加入量分别为总单体量的7%、3%、3%和0.5%(均为质量分数),以及聚合温度75℃、反应时间4 h时,制备得到的乳液单体总转化率高,乳液凝聚率低,聚合反应稳定,涂膜的综合性能优良。此外,含氟乳胶膜的FT-IR及TG-DSC分析结果表明,HFMA有效地参与了共聚反应,提高了涂膜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验研究了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为单体进行水溶液自由基的聚合反应。通过对引发剂用量﹑PH值﹑时间﹑单体浓度及配比等对聚合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中加入引发剂量的不同,可实现对聚合反应速率的控制。单体浓度越高,反应进行的越快,并且随着丙烯酸钠比例增加,反应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8.
醇溶性纸品上光涂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良  于育英 《涂料工业》1994,(4):19-20,33
研究了引发剂、单体组成、加入方式和溶剂配比等对共聚物体系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探讨了PH调节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实验证明,较佳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的1-2%;分段补加引发剂,可提高聚合反应后期反应速率,获得较高转化高(98%以上)。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论述了在乳聚丁苯橡胶(ESBR)生产过程中,丁二烯及苯乙烯单体配比、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聚合转化率以及乳化剂质量对产品300%定伸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品指标控制范围内,其硫化胶的300%(25min)定伸应力随着结合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稍有增大,随着聚合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增加而下降。同时实验表明,聚合过程中使用的乳化剂质量,对产品的300%(25min)定伸应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一步法工业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梯度升温,分步引发水溶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对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聚合反应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上,用正交优化等方法研究了w(DMDAAC)(简称A)、w(APS)(简称B,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w(Na4EDTA)(简称C,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和聚合反应引发温度(简称D)等因素对产物PDMDAAC特征黏度影响强弱的顺序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强弱排序为A>B>D>C。最佳工艺条件为:A为65.0%,B和C分别为0.35%和0.007%,聚合反应在引发温度D44℃下反应3 h后,再在聚合反应温度50℃下反应3 h,最后在成熟温度70℃下完成反应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DAAC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59 dL.g-1,单体转化率为95%;产物的最高特征黏度达到1.71 dL.g-1,单体转化率为94%。此外,对产物的结构、性质用1HNMR1、3CNMR和FTIR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所得的合成工艺方法是一种经济、清洁、易于工业化的PDMDAAC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乙醇为溶剂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研究了乙烯基吡咯烷酮 (VP)—乙酸乙烯酯 (VAC)共聚反应。研究了引发剂质量分数及单体质量分数与转化率和分子质量的关系 ,还研究了聚合反应温度对转化率与分子质量的影响 ,同时探索了控制共聚物组成分布均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和丁二烯(Bd)为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荆,乙基乙二醇叔丁基醚(BET)为结构调节剂,合成了线型无规结构的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进行了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并与以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的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ET的加入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BET/n-BuLi(摩尔比)的增大,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尤其是St的反应速率提高显著;BET调节聚合速率的能力明显高于THF.  相似文献   

13.
徐玲  唐舜英 《塑料工业》1990,(4):7-11,20
在60~90℃范围内,以AIBN、BPO为引发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本体共聚,研究了高转化率下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及单体配比对共聚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温度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及单体配比中MMA含量增加,均使MMA~St共聚速率增大。但当聚合反应进行到转化率达70%左右时,聚合速率开始显著降低?当转化率达到90%以上时,聚合反应几乎停止。推导并关联了高转化率下共聚动力学模型,在转化率70%以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该模型为MMA~St共聚生产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弹性体》2015,(1)
利用丁苯橡胶SBR1500标准配方,研究了苯乙烯在加入一定量的阻聚剂TBC后用于丁苯橡胶的生产时,苯乙烯中的TBC对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转化率以及丁苯橡胶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乙烯中加入当前份量的TBC后,对聚合反应的温度控制、聚合反应时间、转化率及产品的性能都没有较大影响,产品性能稳定,不会引起装置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增量加入调节剂t-C12h25SH对单体转化率为70%的SBR1502分子参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增量:初加量为25:75(质量比),增量加入时的转化率为30%-45%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门尼粘度,凝胶含量均可行进行有效控制;所得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或超过了JSR1502及Nipol1502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单体,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三氯化铁(FeCl3)-丁二甲酸(SA)为复合催化体系,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ATRP)法对苯乙烯、丙烯腈进行溶液聚合,得到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采用红外、核磁表征共聚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体系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该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性。考察了还原剂用量、溶剂对聚合反应速率、SAN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在n(AN):n(St)=50:50、n(EBiB):n(FeCl3):n(SA):n(VC)=1:1:2:1、反应温度为75℃时,聚合反应速率最快,SA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小于1.25(单体转化率大于30%之后),此时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步制备了含有乙烯基功能团的SiO2球形粒子,然后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将聚苯乙烯接枝到乙烯基功能化SiO2表面,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和苯乙烯加入量对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及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利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丁苯乳液聚合过程中加入第三单体异戊二烯得到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并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了聚合转化率、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调节剂用量和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时各单体投入量是影响聚合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其次,转化率的升高和聚合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聚苯乙烯含量增加和聚异戊二烯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酯橡胶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过硫酸盐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乳化剂的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橡胶;讨论了单体配比、单体加入方式、活性单体加入量、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等对聚合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对丙烯酸酯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自交联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大乳化剂SDS/OP-10的用量或加快预乳化单体的滴加速度时,聚合反应稳定性增加;随着引发剂过硫酸钾(KPS)、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MA)和单体用量的增加,微凝胶颗粒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增强,聚合反应稳定性下降。加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AA)都能使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增强,随着MAA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稳定性呈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当所加入的SDS/OP-10质量分数为3%~4%、KPS为0.4%~0.6%、TMPTMA为1%~3%、MAA不超过3%及单体为30%~40%,预乳化单体滴加速率为20~30 mL/h时,聚合过程的稳定性最好。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通过优化聚合条件,得到了含有官能性环氧基和羧基的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