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强 《特种油气藏》2005,12(3):94-95,99,112
根据超稠油的特性,针对脱水处理周期长和产出污水含油高等问题,研制和试验应用了预脱水剂.经现场试验,该预脱水剂和破乳剂协同作用,使污水含油由7 000 mg/L降至3 500mg/L左右,二段沉降时间由原来的70~80 h缩短至50 h.试验结果表明,预脱水剂和破乳剂协同作用能较大幅度降低脱出污水含油,并能提高超稠油的破乳脱水速度.  相似文献   

2.
辽河油田在杜84块北部建立了超稠油SAGD工艺试验区,在对SAGD工艺原理、超稠油物性、流变性等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超稠油SAGD工艺采出液脱水研究.实验发现,SAGD工艺采出液油水分布为O/W型乳状液,不同于蒸汽吞吐工艺采出液,SAGD工艺采出液在现行工艺条件下脱水效果不好,建议SAGD工艺采出液在井场进行脱水处理,脱水温度控制在120~130℃.  相似文献   

3.
超稠油掺稀油采出液脱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轮西油田采出液的性质 (1)掺稀超稠油采出液和稀油的原油物性。了解超稠油和稀油的性质对合理选择破乳剂和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依据现场条件选用较近的稀油用于轮西超稠油掺稀油开采,稀油选用轮2站稀油和东河塘外输稀油,稠稀比为1:0.7、1:1.0、1:2.0。由原油物性分析结果可知:按照稠稀比为1:0.7掺稀后的轮西超稠油的采出混合液为重质含硫稠油。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发到中后期,采出液含水逐渐上升,进入联合站液量增加,造成地面工艺设施超负荷,油水处理效果差;原油脱水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开展稠油采出液预处理技术研究,采用管式预脱水工艺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消除华北油田注聚合物驱和聚合物凝胶调驱油藏采出液中聚合物对现场破乳脱水及污水处理造成的影响.基于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的不同,通过室内研究,确定了聚合物处理剂的基本配方.基本配方适应温度范围30~60℃,反应时间0.5~1 h,可使不同浓度、不同类型的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至接近水的黏度(同等试验条件下水的黏度为3.0 mPa·s),对油品性质不敏感,具有广谱性,在不改变现场用破乳剂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及污水处理效果,对现场设备腐蚀性较小.该聚合物处理剂已在现场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液-液旋流器用于采出液油水预分离这一特定的分离过程,通过室内实验,全面考察了各操作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实验条件下的效率预测数学模型,为验证模型的精确性,在胜利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口含油浓度Ci〈10%条件下,试验样机分离效率实际值与理论预测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7.
1·乳化降粘性乳化降粘性测试用于评价原油乳化降粘剂对原油乳状液转相点的降低作用和其对原油乳状液的降粘效果,测试步骤如下:①在容量为150mL的配方瓶中配制适量具有一定聚合物和原油乳化降粘剂含量的水样;②加入适量油样(油水总量为100g)后将配方瓶放入温度为测试温度的水浴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采出液含水率高,油水乳状液类型由W/O型转变为O/W型和W/O/W型,采用常规水溶性破乳剂存在难以同时兼顾O/W型原油乳状液破乳和W/O型原油乳状液破乳以及加药量大的问题,通过水溶性阳离子型反相破乳剂和油溶性脱水型破乳剂的复配,研制出适用于水驱高含水采出液的高效破乳剂DQS-7。该破乳剂在加药浓度为9.67 mg/L时,大庆油田某联合站水驱高含水采出液经游离水脱除器—压力沉降罐—电脱水器三段脱水工艺后的原油水含量低于0.3%,分离采出水含油量低于500 mg/L。  相似文献   

9.
含聚合物采出液三相分离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含聚合物采出液分离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介绍了采用迷宫整流板结构在三相分离器内进行整流,使油气流动平稳,消除了紊流。利用微涡流原理,加速油气、油水及油砂的分离;采用不锈钢波纹板填料,对原油中的水滴和污水中的油滴进行聚结;采用斜板聚结分离填料缩短油水的迁移距离,提高分离效率。新研制的含聚合物采出液三相分离器在孤四联合站进行了不同处理量和不同药剂以及不同加药量下分离效果的现场试验。试验表明含聚合物采出液三相分离器可以满足高黏、起泡、含聚合物稠油的分离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油田超稠油采出水具有高含油、高矿化度和高含硅量的特性,为了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采用了超稠油采出水深度净化处理技术。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污水处理系统设备与工艺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对策,其中包括:SUPER RO特种膜+MVR蒸发组合工艺;Al_2(SO_4)_3除硅剂+澄清器的净水除硅一体化技术;预处理+深度处理+MVC蒸发器技术;软化器结构和树脂的优化。通过优化,产水率从75%可提升到95%,处理后外输水含油质量浓度≤1 mg/L,矿化度≤20 mg/L,含硅质量浓度≤1 mg/L,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油、矿化度及硅的含量且高效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提高了软化器和过热注汽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SAGD在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中的应用,总结出了风城SAGD开发及地面工艺集输存在的难题,通过对重32井区SAGD试验区、37井区超稠油SAGD先导性试验区所取得的认识,提出了重45井区超稠油SAGD试验区开发高温采出液集输工艺的总体思路及需要攻关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原油采出液破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庆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油以后,使得含有聚合物原油采出液形成了稳定的乳状液,采用常规破乳剂已无法解决破乳脱水的难题,严重影响了原油脱水生产和商品油的质量。针对生产中这一难题,在室内通过采用不同分子结构破乳剂,并根据“协同效应”原理,研制出了FPW320破乳剂。室内经用不同聚合物含量的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效果表明,提高了破乳速度,降低了脱后污水含油量,并且减少了乳化层的产生。该剂经在大庆油田最大的聚合物驱原油采出液处理站──北十三联合站推广使用,在原油采出液中聚合物含量90-130mg/L,破乳剂用量每天可节约200kg以上,脱后污水中含油量降低了100mg/L,降低电脱水器电流40mA,并且解决了电脱水器的波动,烧硅片、保险等影响脱水生产的难题,保证了原油脱水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商品油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型二元驱采出液综合处理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元复合驱的油水综合处理剂研究应以聚合物驱油采出的复杂混合乳状液稳定机理和破乳机理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复杂混合乳状液油水分离的技术难题.在对破乳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针对二元复合驱采出液ARK-88(D201、D202)的油水综合处理剂,在室内进行对比筛选试验,并在孤东采油厂东二联进行现场投加试验,使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综合处理技术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4.
LGS-2原油预脱水剂是针对特高含水期采出液处理费用高、外输原油含水高和处理后污水含油高等弊端而研制的。对孤四联合站进行现场试验应用,在药剂成本下降15%的前提下,外输原油含水由试验前的1.32%下降到1.20%,外输污水含油由试验前的346mg/L下降到34.7mg/L。试验结果表明:对处理特高含水期采出液,采用预脱水剂与破乳剂配合使用的方法,在成本管理和技术指标上均可得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过程不同阶段采出液的性能特征,以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重1井区SAGD循环前期、循环中后期和转抽三个阶段的采出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组成、乳液类型和稳定性,分析了稳定机理。结果表明,SAGD三阶段采出液均含有较高的沥青质和胶质成分,采出液以O/W型乳液为主,部分为W/O/W型复合乳液。随着SAGD的开采,三阶段采出液的含水率、含砂量和Zeta电位绝对值依次降低。室温下,采出液可以保持稳定,没有油水分离现象,仅形成富油层和富水层。随静置时间的延长,循环前期、循环中后期和转抽采出液的背散射光值(15~25 mm)分别由9%、21%和9.5%增至11%、26.5%和10%,内部颗粒粒径分别由18.9、62.2和169.1μm降至16.5、49.9和165.3μm。三阶段分散相粒子的平均迁移速率分别为1.59、1.56和1.55 mm/h。转抽采出液的稳定性指数最小、稳定性最好,循环前期采出液稳定性较差。循环前期采出液稳定机理以扩散双电层为主,转抽阶段采出液则以"沥青质膜"稳定乳液为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注蒸汽热采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中低渗层动用状况差、高渗层汽窜干扰严重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向油田采出砂中加入固化剂(无机盐类)、分散剂(膨润土)、促凝剂(片碱),自主研制出新型KWF复合堵剂。其具有固化时间可调(3~300 h)、抗压大于6 MPa、耐温大于350 ℃的特点。该体系在注入高渗汽窜通道后与地层岩石胶结,封堵率大于85%,且不损害中低渗透层。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可有效封堵大孔道,提高产油量,阶段累计增油可达1 057 t。采出砂调剖技术既解决了采出砂的环境污染问题,又降低了稠油热采开发成本,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油田采油井计量方式普遍存在投入成本高、工艺复杂、设备笨重、计量准确度低、维护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针对油田计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发出一种称重式计量技术。该技术采用直接称重法对采出液产量进行采样计量,适用于各种石油生产井的气、液、固复杂产出物的液相流量计量。应用该计量技术在计量间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计量准确,误差在5%以内,优于分离器计量。称重计量技术的应用大幅度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计量效率、录取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油井计量管理水平,为油田计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低温高稠高含水采出液旋流预脱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随着油田生产进入中后期,采出液中含水率逐年上升,采出液量逐年提高,给电脱水设备运行带来极大困难的问题,利用旋流器将采出液进行预脱水处理,以除去采出液中大部分的水,缓解脱水设备的压力。为获得可用于生产的工业数据,在高含水采出液预脱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低温、高稠采出液预脱水先导性试验。试验表明,低温、高稠、高含水采出液经预脱水处理后,能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减少来液含气量和含水率波动对脱水效果的影响。方案可行,能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9.
超稠油污水处理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与甲醛与二甲胺反应,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用硫酸二甲酯季铵化,得到不同分子量的阳离子絮凝剂,然后与优选出的破乳剂进行复配,对曙一区超稠油污水进行了破乳和絮凝处理。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对污水中乳化油的破乳和悬浮物的净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实验室合成了含阳离子单体的聚甲基丙烯酸聚醚,制备了采出液油水分离剂RPYSF-1,并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孤四联合站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总加药量(w)从试验前的78.2 μg/g降至小于50 μg/g,外输油含水量(w)不大于1.2%,污水中油质量浓度不大于39 mg/L,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