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坤  徐春菲 《制冷》1994,(4):19-24
前言 1918年在美国诞生第一台电冰箱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但就制冷技术和箱体发泡技术而言,只是在制冷剂氟里昂CFC—12和发泡剂氟里昂CFC—11的问世和应用之后才日臻完善,可以说,没有CFC—12和CPC一11就没有现代电冰箱。可是,在1974年科学家发现氟氯烃类物质CFCs和HCFCs对位于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且于1984年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存在“臭氧空洞”,其面积大如美国版图。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CFCs物质中所含的氯,  相似文献   

2.
重新评价氨制冷剂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臭氧消耗和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制冷剂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传统的氨制冷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制冷剂,由于CFCs和HCFCs具有较高的臭氧破坏能力作用系数(ODP)和全球变暖潜能值(GWP),随着CFCs和HCFCs的逐步禁用,只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氨制冷剂作为一种自然工质将广泛应用于制冷和空调行业。  相似文献   

3.
臭氧层(ozonelayer)距离地面15-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所构成的气体层。臭氧层能吸收对生物生长有害的波长小于295urn的太阳紫外线(UV-C),和大部分波长为295~320urn的紫外线(UV-B),才能使地球上的人类与生物得以正常生长和世代繁衍。臭氧消耗(ozonedepletion)平流层中的臭氧,因某些自然和人类来源的化学物质的化学作用而遭受的破坏。这种破坏由于大气中上述这类物质的增多而日益加剧,在南极上空已形成近千万平方公里的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消耗)已成为当今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消耗臭氧物质(oz…  相似文献   

4.
臭氧是保护地球不致受到太阳紫外线损伤的唯一物质。臭氧层离地球大约20至30公里,从七十年代初科学家们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中出现了巨大的空洞,其大小和深度一直在增加,到1985年,该空洞的大小已接近美国的面积,1987年差不多能复盖整个南极大陆了。氟利昂(又叫氯氟碳)在地面排放后,上升穿过对流层和臭氧层,到达平流层的上部被太阳紫外线分解,释放出游离态的氯分子,氯分子跟臭氧一旦结合就会破坏臭氧。  相似文献   

5.
CFC专题简讯     
《制冷》1992,(3)
臭氧层空洞增加根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与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联合报告,臭氧层的空洞不仅出现在南极洲上空,而且在春季、夏季和冬季还出现在南北极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的上空。目前,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地区包括北美、欧洲和前苏联、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大部分地区,亦包括拉美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从这份长达300页的报告来看,只有赤道地区上空的臭氧层未受到损害。该报告指出,就全球平均而言,到现在为止,已损失了3%的臭氧,未来10~20年内,由于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6.
《低温与特气》2013,(1):53-53
担负“补天”重任的氢氟烃(HFCs)与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CFCs)物性相似,且臭氧损耗值(ODP)为零,是国际上公认的CFCs理想替代品。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完成的HFCs气相氟化催化剂制备及其工业应用技术项目将气相催化成功拓展到氟化工技术领域,实现了CFCs替代产品HFCs的产业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因此荣获了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1992年是国际舆论紧锣密鼓要求尽快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的一年,也是CFCs生产厂商努力推进替代品商品化生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召开了两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会议,臭氧层继续受损的严峻事实及国际舆论的强烈呼吁,使缔约国在11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对议定书进行了修正,将 CFCs 等对臭氧层有危害的化学品停止生产和消费的期限提前。世界各国的主要 CFCs 生产厂商面对紧迫的形势,除提前关闭有关生产装置外,更加注重CFCs 替代品的商品化生产装置的建设,1992年建成和在建的 HFC134a 装置能力已达12.7万吨。  相似文献   

8.
CFC_s物质(包括5种氯氟烃类物质和3种卤族化合物物质)的大量使用与散发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的损耗,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影响,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极为关注的问题。最近关于臭氧层现状,破坏程度及臭氧衰减对环境影响和产生温室效应的科技报告中再次提出了CFC_s物质的继续使用与散发对大气环境的破坏程度,臭氧层将目益衰减,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引起气候的改变,地球温度将上升1.5—4.5℃;农业减产,使1%的庄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 ,有专家最近指出 ,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 ,而不是通常所认为人类使用的氟利昂。专家指出 ,有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 :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 ;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 ;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人类使用氟利昂是造成南极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的观点说不通 ,事实上北半球的大陆面积和人口占全球的大部分 ,人为产生的氟利昂也集中在北半球 ,如果是氟利昂的原因 ,则臭氧空洞应该出现在北极而非南极才能解释得通。太…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由于CFCs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根据蒙特利尔协议,CFCs类产品将逐渐停止使用,这对制冷空调行业是巨大的挑战和冲击。CFCs制冷剂替代物的研究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目前已经找到一些替代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执行蒙特利尔协议  相似文献   

11.
CFCs物质对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为了保护地球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制定了蒙特利尔条约,一些国家也制定法律,限定了CFCs物质的使用和停产日期。本文简要介绍了CFCs的回收和再利用研究现状,并以罗宾耐尔公司产品为例,详细介绍了CFCs物质的回收和净化设备。  相似文献   

12.
罗瑶  陈志广  裴春生  石泳  厉彦忠 《制冷》2001,20(1):17-20
本文着重分析了常用CFCs替代工质的热物理性质,提出了R12电冰箱压缩机使用CFCs替代工质后的设计改进方案,对比分析了CFCs替代工质在CFCs替代路线中的异同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CFC和HCFC会消减地球臭氧层,因此正在禁用中。HFC是有希望的替代物,但地球变暖潜力铰大。从破坏臭氧和地球变暖的观点出发,作为压缩热泵系统的工质,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都乐于采用自然工质。本文提供了以丙烷、氨和二氧化碳作为工质的循环性能。并与HCFC22作为工质的循环性能进行了比较。选择了理论基本热泵循环和采用二次制冷剂的基本循环作了比较。此外,还计算了氨的液体喷射循环和二氧化碳的内部热交换循环。估计了热交换器传热特性和压力降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制冷空调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与热力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的新型制冷剂的不断出现密切相关,特别是从上世纪30年代后,以R12、R11和R22为代表的卤代烃(CFCs和HCFCs)制冷剂的出现,给低温冷冻冷藏及空调领域带来了飞跃性发展。但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科学家发现包括氟利昂制冷剂在内的CFCs及后来以R22、R123为代表的HCFCs在大气平流层中消耗了大量的臭氧,并且在南极上空造成臭氧空洞,对地球表面的气候、生物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替代R502的近共沸混合制冷剂R404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502是由HCFC-22和CFC-115组成的共沸混合制冷剂。现广泛应用于商用低温冷柜中。鉴于保护臭氧层及国际上对CFCs的禁用,R502因其中含有CFC-115而被淘汰。为此,务必寻求性能与R502相近的对臭氧层无害的新制冷工质。由HFC-125/HFC-143a及HFC134a(44/52/4 wt.%)组成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是R502的优先替代物。 本文对R404A的物理性质、制冷量、制冷系统和压缩机排气温度与R502进行比较,还对R404A的泄漏性和润滑油等多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制冷空调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CFCs类、HCFCs类制冷剂的大量使用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也加剧了全球变暖。而替代CFCs和HCFCs类制冷剂的HFCs类制冷剂尽管不破坏臭氧层,但大部分也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除CFCs制冷剂已经被淘汰外,HCFCs类制冷剂和HFCs类制冷剂也正在或将被逐渐削减。零ODP值、更低GWP值的替代制冷剂将成为未来的唯一选择。这些替代制冷剂尽管环境友好,但多存在或可燃或有毒或工作压力高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顾虑和担忧。实际上制冷空调行业使用这类制冷剂已有漫长的历史,长期的经验和当前国内外大量的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表明,只要采取和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能够保障这些替代制冷剂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继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之后,今年科学家们又在北半球观测到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美国宇航局大气研究实验室的D·希瑟由Nimbus-7气象卫星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发现,北半球上层大气中臭氧含量也在减少,减少最厉害的区域是斯堪的纳维亚和北极之间的斯皮茨卑尔根地区,并正向北欧至列宁格勒一带扩展。  相似文献   

18.
0前言 HFC制冷剂的ODP值为零,已经广泛地采用于空调制冷系统中以取代会引起臭氧层破坏的CFCs和HCFCs。但是HFC的高全球变暖潜能已经在近期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对HFC制冷剂有了更谨慎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马一太  杨昭 《制冷》1992,(2):27-32
一、前言随着社会化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社会对CFCs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环境破坏——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球性的日益关注。自1987年“蒙特利尔协议”对两类八种CFCs提出明确的限制计划以来,1990年6月在伦敦又召开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使受控物质扩展到七类一百余种,并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限制并  相似文献   

20.
CFC专题信息     
《制冷》1993,(2)
台湾CFCs制品大幅涨价据台湾《水电冷冻空调》报道,为保护地球臭氧层,全球CFCs系列产品正被计划性地减产,在消费量不变而供给量急剧缩减的情况下,台湾的CFCs产品价格正大幅上涨。以汽车空调用的CFCs冷媒为例,近一二个月来,价格涨幅高达16倍。几个月前每公斤售价新台币56~60元之间,而目前则高达每公斤新台币750~800元左右;消防器材用的海龙(Halon)由于去年底丹麦哥本哈根会议将停产时限提前到1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