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24(4):245-248
第1期喀什凹陷北缘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其含铀性…………………………………………………………………李盛富(1)辽宁省黑水地区孙家湾组铀矿成矿因素分析……………………………………………………陈德兵,田永庆(7)某铀成矿带地下水中同位素组成特征与铀矿找矿标志探讨…………………………………郝伟林,王志明(12)扎河断裂对伊犁盆地南缘511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岳淑娟(17)羌塘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初步调查………………………………………叶发旺,王树红,韩晓青,等(22)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岩矿识别中的…  相似文献   

2.
弱碱性重碳酸硫酸型地下水一般与现代地下水相似,这被认为是形成怀俄明冲积砂岩中铀矿床的因素。霍斯太特勒和加勒尔斯(1962)的研究指出,这种水具有水溶液的一般特点,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搬运铀,铀也可由其中沉淀出来。下伏岩层中缺乏任何溶液通道的证据,同时一些地区靠近矿床也缺失火成岩,说明矿床不是由岩浆热水形成的,矿床分布于大量中等氧化程度岩石的边部说明贫氧的原生水不是形成矿床的因素。现代地下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与地表水系同一方向;形成矿床的古代地下水无疑也与古地表水系同一方向流动。除作为形成矿床控矿因素外,地下水可以作为普通含铀区的标志、虽然作为位于地下水面下非氧化矿床的标志的有效性尚未明确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卡姆斯特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喀拉萨依矿产地。前人对该区含矿建造、构造类型、铀源条件和控矿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地下水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欠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对扩大铀矿找矿成果和总结铀成矿规律,建立研究区找矿模式有重要意义。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划分水文地质单元,总结水动力场特征;利用热力学计算水中铀存在形式,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判断地下水所处氧化-还原环境。认为划分的4个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体系,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形成的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规模不同。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性,补给区地下水处于弱氧化环境,铀以溶解、迁移为主,水铀氧化-还原电位差和水中铀存在形式表明地下水处在氧化-还原过渡环境。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径流区是找矿有利地带。综合分析认为:喀拉萨依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最有利,红盆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较有利,5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有限,4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较小。  相似文献   

4.
铀尾矿库区浅层地下水中U(Ⅵ)迁移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分析中国南部某大型铀水冶尾矿库的结构特点、运营情况和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库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述,运用溶质反应-运移模拟软件PHREEQC-Ⅱ,建立研究区U(Ⅵ)在浅层地下水中迁移的一维溶质反应-输运耦合模型,并分析在不同时间、距离、扩散系数、弥散度等条件下铀在铀尾矿库区浅层地下水中的迁移,即铀浓度随时间及距离的变化。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资料基本吻合,表明该软件能较好地模拟U(Ⅵ)的迁移情况,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还表明,弥散作用对铀迁移有显著影响,弥散度的取值是模拟可靠与否的关键参数,而分子扩散对本模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相似文献   

5.
滇西大寨超大型含铀锗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寨超大型含铀锗矿床位于滇西帮卖断陷盆地中。盆地基底为混合花岗岩,盖层为中新世帮卖组含煤碎屑岩。盆地的发展经历了菱形断陷成盆,同沉积构造发展和抬升剥蚀三个阶段。同沉积断裂控制了沉积建造,岩相带的分布和铀、锗的成矿作用。锗矿体主要产于下部韵律层N1b~2主煤层中。矿石类型以锗煤型为主,锗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于镜质组中。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是:隆起带-混合花岗岩-断陷盆地-地热异常区是成矿的前提;同沉积构造控制着富厚矿体的形成;不整合面是矿液的通道;泥炭沼泽相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聚集。铀锗成矿经历了多次成矿作用,形成沉积-成岩为主的多阶段复成因矿床。预测了四片远景区,找到了两个新矿床。经矿床技术经济论证,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富、规模大和易采、冶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寨超大型含铀锗矿床位于滇西帮卖断陷盆地中。盆地基底为混合花岗岩,盖层为中新世帮卖组含煤碎屑岩。盆地的发展经历了菱形断陷成盆,同沉积构造发展和抬升剥蚀三个阶段。同沉积断裂控制了沉积建造,岩相带的分布和铀、锗的成矿作用。锗矿体主要产于下部韵律层N_1b~2主煤层中。矿石类型以锗煤型为主,锗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于镜质组中。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是:隆起带-混合花岗岩-断陷盆地-地热异常区是成矿的前提;同沉积构造控制着富厚矿体的形成;不整合面是矿液的通道;泥炭沼泽相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聚集。铀锗成矿经历了多次成矿作用,形成沉积-成岩为主的多阶段复成因矿床。预测了四片远景区,找到了两个新矿床。经矿床技术经济论证,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富、规模大和易采、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矿床地质和有关建造属性陆相火山带内富石矿床在铀矿床中具有愈益重要的意义。这类矿床分布于欧、亚、美洲古生代褶皱区和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区。它们与复杂的、常常高度分异主要是安山-流纹质和碱性高的火山杂岩和火山-侵入杂岩共生。在褶皱区中这类杂岩形成于造山地台期后构造和岩浆活动期。含铀区的火山和火山-侵入岩总是在大陆型固结的硅铝地壳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包括蒙古的铀矿勘查成果、地质构造和矿化、铀矿石建造及铀矿化时代,还包括已知矿床和研究程度最高的含铀区的描述。铀矿床、铀矿点勘查包括8个含矿层。 蒙古全境可划分为4个主要成矿区:Mongol-Priargun,Gobi-Tamtsag,Hentei-Daur,North-Mongolian。 已经进行详细勘查工作的有Dornod矿床,矿石有沥青铀矿—铀石,呈网脉状矿化。赋存在30—50m到500—600m深处的缓倾斜层位中,Gurvanbulag矿床的矿石有铀石-沥青铀矿,呈展状。根据在东Dornod、Gurvanbulag、Mardain-gol、Nemer,南Haraat、Nars勘查矿床的材料,确定估计储量(RAR+EAR-I)。目前估计铀储量总共为147万吨,其中20万吨产于与水成成矿地表氧化作用有关的中新生代洼地。证实铀资源占总铀资原(RAR+EAR-I)的4%(5.9万吨)。 在东Gobi已发现—个赋存在近地表的铀-稀有金属混合矿种的新的大型矿区,根据这类矿物原料来看,蒙古的铀资源总估计量可看作为世界主要国家之一。 所介绍的资料是根据最可靠的和最实际的村料,并可最好地用于蒙古地质勘探工作和铀矿采矿工业的发展计划中。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黑水地区区域构造新构造运动的演化特点,提出了目的层--孙家湾组沉积洼陷控矿和地下水的补-径-排主要通过断裂系统来完成,两组断裂交汇处为地下水从径流向排泄的转换部位,也是铀富集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10.
在埃及东沙漠中部两处发现次生铀矿物产于板状破碎岩石表面,其深部有原生铀矿化。在EI Atshan地区,主岩为厚28m被淡歪细晶岩床切穿的粉砂岩;在EI Erediya地区,主岩被厚20m的花岗岩似碧玉岩脉切割。深部的原生矿化属前第三纪,而测得两个矿床中次生铀矿化的铀系年龄为0.08~0.14Ma,此期铀的活化可归因于在湿氧同位素气候第五期发生的地下水饱和作用。在两个矿床中,次生矿石之下的主岩中吸附的铀是0.06Ma以来铀随后发生活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丹凤地区北部加里东期岩浆岩的形成经历了挤压-过渡-拉伸3个阶段,分别形成了花岗岩体、花岗岩株和花岗伟晶岩脉,三者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差异性明显。岩浆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斜向抬升,岩浆运移与结晶分异、成岩及成矿过程大致同步,铀矿化最终富集于拉伸阶段形成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较好解释了目前落实的矿床、矿点和矿化点主要分布于花岗岩体南部花岗岩株接触带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的现象,为今后该区铀矿找矿选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米丘林铀矿床是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受构造-岩性和蚀变分带特征控制的典型钠交代型大型铀矿床。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乌克兰米丘林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蚀变作用及分带特征,对米丘林矿床的成矿蚀变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米丘林矿床主要发育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和钾质花岗岩两种岩石;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表现出广泛的岩石退变质作用,如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沿断裂还发育有大规模、强烈的钠交代作用;铀矿化与钠交代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带的断裂带中,由沿断裂活动的流体交代片麻岩、花岗岩、糜棱岩和碎裂岩而形成,铀矿体主要产于钠交代岩体中。因此,钠交代岩控制着该类型铀的成矿作用,它的分布特征决定着铀矿体的规模大小,并对铀的成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信息延伸研究的DS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从遥感图像分析中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杭锦旗地区铀成矿区域地质环境为一个由断隆构造、南缘断裂、环形构造等组成的特殊地质环境,然后利用信息集成技术,将遥感信息与地球物理、地质等地学信息相复合,对断隆构造、南缘断裂和环形构造进行了延伸研究,并从区域铀成矿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上述特殊的区域地质背景对DS铀矿床的产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钱家店—架玛吐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以及油气还原、油气冲顶及基性脉岩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认为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有别于国内、外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具有特殊性。铀矿体并非呈卷状产在氧化-还原过渡带,而是呈板状产出于氧化带的下部。并提出天窗构造的翼部、雁列式断裂F1、F2和F3构造夹持区的姚家组红灰叠置部位的灰色层为有利的成矿层位。由此建立了该区的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构造地质学和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从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等两方面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构造地质条件,认为由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次级构造变动是控制和改造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主导因素,而且构造作用在伊犁盆地南缘东、西部存在着差异性。西部主要是中新生代次级构造运动造成掀斜使盆地边缘部分地层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有利于大型铀矿床的形成;东部以断裂和褶皱构造变形为主,不但使地层暴露地表而且使铀重新分配,有利于中小型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喀什凹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铀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发生过5次重大构造事件,对该地区中—下侏罗统铀矿成矿及保矿具有重要意义,即晚三叠世有利的构造背景,早—中侏罗世有利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的有利岩性-岩相建造,晚侏罗世构造掀斜与古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白垩纪—古近纪的保矿作用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破坏与局部层间氧化带的形成与叠加,从而很可能在中—下侏罗统中形成一定规模受层间氧化带控制的砂岩型铀矿床。指出主要找矿靶区为库孜贡苏断陷以西的南天山山前,同时还有托云盆地。  相似文献   

17.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形成机理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位于中国西部喀什凹陷与油气次生还原有关的铀矿床。从地球化学角度分析铀矿化特征、成矿作用和形成机理,认为本矿床的形成和下白垩统地化分带现象主要是由油气中的CH4等还原介质引起的,同时,液态石油和地沥青还原作用以及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尝试解释成矿阶段,总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巴音塔拉凹陷蚀源区岩石及年代学特征,论述了含矿地层特征、沉积物源、铀矿化类型、成矿年龄及铀成矿条件等。指出下白垩统含矿地层物源好,地质演化历史对后生水成铀矿有利,是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值得重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油-铀”兼探,了解油气矿权区内砂岩型铀矿的资源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内开展了以砂岩型铀矿为勘查对象的老井复查工作,在盆地东南缘X探区发现一批放射性高异常钻井。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的铀资源潜力。以该区西北部L地区和中部T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为基础,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构造斜坡带,地层平缓,铀源丰富,古气候适宜,砂体稳定发育,具有完整的补-径-排系统和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通过铀成矿机理研究,研究区内砂岩型铀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阶段和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保矿阶段。  相似文献   

20.
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氧化还原过渡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