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油气集输管网拓扑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油气集输系统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可以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原油集输费用为目标函数,以井站隶属关系的唯一性、满足各站的储油能力及位置空间限制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多级星式集输网络拓扑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属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求解,并给出了计算机软件算法框图.  相似文献   

2.
樊晓飞 《石化技术》2021,(7):125-126
油田油气集输管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和研究腐蚀问题的现状,针对性的使用防腐蚀技术措施增强抗腐蚀性能与效果,为油田油气集输管网的高质量、长时间、高效益应用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谈油气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油气集输系统工程的优化设计一般理论 油气集输系统是由油井和各种功能站、库以及联接它们的各种工艺管道组成的原油和伴生气的集输系统。在生产开发阶段,各油井的井口压力、产量、气体组成等都是已确定的参数。油田地面建设的规划是根据工艺要求确定计量站、转油站的规模以及油井与站之间的连接方式,即集输管网的网络布局。当网络布局确定以后,就要在满足  相似文献   

4.
油气集输干枝管网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我国油田的油气集输系统有三级布站和二级市站两种主要类型。大庆油田采用三级市站,将油井用星形网络连接到计量站,再将计量站用星形网络连接到转油站,最后仍用星形网络将转油站连接到脱水站,形成“计量站——转油站——脱水站”三级布站系统。克拉玛依、南阳等许多油田采用二级布站,即先将油井用星形网络连接到计量站,再将计量站用干技管网联接到处理站,形成“计量站——处理站”二级布站系统。理论上不难证明,一般情况下,干技管网的投资要低于星形管网的投资。油田油气集输干技管网的设计是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规划设计的一…  相似文献   

5.
高效油气集输油间接加热炉,是应用复合化学介质ZGM高效节能技术研制成功的。试制的200KWZGM导热管加热炉,经现场测试,热效率达到85%,与同负荷常规水套炉相比效率提高了15-25%,可节约钢材20%以上,被加热炉体在盘管内压降可减少80-90%,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赵帅 《中国海洋平台》1998,13(5):42-45,41
论述了埕岛油田主体区域气集输系统的设置原则。介绍卫星平台与中心平台相结合的油气集输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油气集输管网相关矩阵确定方法,用数学手段描述了管网的内在联系,建立了节点参数关系方程,得出了便于计算机编程的节点参数计算通式,为计算机求解集输管网的网络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俐莹 《石油石化节能》2021,11(4):13-15,I0003,I0004
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设计,具有控制造价、影响产能等属性,亟需在布局设计中加以优化完善。借助油气集输管网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地理、湿度、气候等因素,在操作上依赖降耗增效原则,设计和完善油气集输管网布局优化方案。以油气集输工程节能设计为原则,应用地面集输管网优化、井组优化、系统布局优化、集中处理站选址优化等模式,实现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设计优化,以保证管网节能设计高效落实。在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改造后,管效由88.19%提升至90%,实现总节能646.2 MJ/h,节气15.01 m3/h,年节气总量达13×104m3,达到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因此,针对当前管网布局优化要求,制定以多元化设计保障策略,对于了解未来管网布局设计具有极大辅助作用,展现出较为积极的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可视化和图形数据一体化技术,开发了油气集输管网图形建模平台。油气集输管网图形建模平台采用Windows界面,操作简单、方便。绘图时,只需用鼠标点击工具栏或菜单栏对应的按钮,选择正确的图元,就可以绘制树状、环状等各种集输管网分布图。平台设计了人机交互接口,可将集输管网中每一个图元与数据库中的记录对应起来;用户可以编辑、修改所有的节点、管道的各类参数,实现了真正的图形化操作和图形、数据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用C语言在Windows环境下编制了油气集输系统站外管网图绘图接口软件,在AutoCAD中调用该软件生成的命令组文件,可完成油气集输系统站外管网图的绘制,本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使设计人员摆脱了繁杂的计算和操作,提高了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川西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力度加大,产出地层水量大幅上升,高矿化度地层水处理难度大,处理外排面临着较大环保隐患。目前对气田水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异层回注处理。但对不同气藏的气田水,同时进行回注时,要保证回注成功和回注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对水质进行配伍实验。针对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气田须家河气藏地层水与蓬莱镇气藏水的水质特征,进行了水质、储层配伍性实验,从而了解影响回注的因素,并提出注意事项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萨曼杰佩气田是中国石油最大海外天然气项目—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其中A区块包括萨曼杰佩、麦捷让、亚希尔杰佩、根基别克4个气田。萨曼杰佩为一期工程投产的主力气田,天然气中H2S的体积分数为1.97%~4.40%,CO2的体积分数为3.69%~4.57%,并含凝析油。该气田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控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了含硫天然气泄漏监测体系;构建了SCADA自动控制和井口-集输-净化-外输联锁关断系统;配置了应急救援装备,依托当地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能满足和应对高含硫气田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需要,但仍需完善与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内腐蚀数据治理是实现腐蚀控制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内腐蚀数据来源不一、数据入库格式不统一、数据出现异常等背景下,引入内腐蚀数据治理能够高效解决腐蚀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脱节、数据标准化程度低以及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方法分析探究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各生产环节的内腐蚀数据采集管理现状、数据治理流程以及数据治理成效,并基于西南油气田腐蚀数据与控制管理平台展示重点区块的内腐蚀数据入库情况。 结果①通过制定内腐蚀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了数据入库格式,提高了数据共享能力,降低了数据沟通成本,确保了各类数据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入库;②通过箱形图对内腐蚀数据开展异常数据识别研究,识别准确率达到88.3%,实现了内腐蚀数据质量的高效校准,提高了腐蚀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③基于内腐蚀数据入库研究,2022年完成了205个场站以及233条管线的数据入库,有助于全面了解西南油气田各气矿场站及管线的腐蚀情况;④基于治理后的内腐蚀数据,围绕腐蚀预测、风险评估和整体腐蚀控制进行了腐蚀数据决策支持研究,提高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 结论内腐蚀数据治理的持续推进能够支撑西南油气田腐蚀控制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为西南油气田全业务链数字化一体协同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以来,随着能耗井点逐年增加,地面工程建设规模的增大,集输耗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系统集输能耗特点分析,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在油井、计量间、转油站、脱水站等单元采取能耗控制措施,减少低效、无效消耗,单井耗气量持续降低,为全面控制耗气上升幅度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是由井场、集气分离站、增压站、集输管网和气田水回注站等用能环节按照一定拓扑结构衔接而成的复杂用能系统,是气田生产中的主要能耗环节之一。现有过程系统能量模型不完全适用于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对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集输系统划分为能量转换、传输、利用和回收4个环节,从能量平衡和火用平衡两个角度,结合"三箱"用能分析法,提出具有一般性的集输系统用能过程"组合模块多环节分析法"。对某气田矿场集输系统进行了用能分析,确定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切入点,提出了调整改造措施。构建包含各用能子环节的二级指标体系与评价准则,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集输系统用能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用新疆某油田的采出液在室内对文中的除硫剂进行了评测,证明该除硫剂以迅速去除采出液中的H2S气体,耐温效果好,而且对原有脱水、系统结垢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酸性天然气集输管道由于运行风险较高,在进行管道完整性管理时需对其进行失效模式分析。介绍了天然气集输管道的通用失效模式,对酸性天然气集输管道的失效特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酸性天然气的腐蚀和堵塞失效的机理,并提出了将堵塞作为集输管道失效模式的分析方法,以期降低集输管道运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苏油田真武-联盟庄-码头输油现状,通过改造输油管线,加大了原油集输力度。在完成管线改造工程、管材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的基础上,以控制腐蚀、防垢和泄漏,确保原油集输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可有效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和南水北调水源水质安全奠定基础。真武-联盟庄-码头集输改造也显现出节能效果,为将来其它集输系统工程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加强油气储运系统技术节能性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相应的节能技术和要点,最后探讨了油气储运系统技能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