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川东北气藏的高温、高压和高含硫特征,从井下测试管柱和地面测试流程的优化设计出发,形成了适合于川东北高压含硫气藏的测试工艺技术体系,并在毛坝1井的中途测试和产能测试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测试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北地区气藏埋藏深、压力高、温度高,且气体组分中含有腐蚀气体,深井及超深井测试不仅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风险也高。从川东北气藏地质特征和测试工艺技术的角度出发,开展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测试工艺技术研究,最终形成一套适合川东北地区的具备耐高温、抗高压、抗硫腐蚀性能的测试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地区海相超深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高温、 高压、 含硫等特征, 给测试安全性、 成功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 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含硫气藏测试难点分析的基础上, 以提高测试施工的安全性为目的, 开展了测试地面控制技术优化研究: 通过优选井口装置、 优化地面流程, 确定出适合于元坝、 普光和通南巴地区的井口装置, 设计出3套适合于不同工况含硫气井的地面控制流程, 最终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 适应性好的川东北含硫超深气井测试工艺技术, 为川东北含硫气藏测试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罗家寨气田具有高压、高产、高含硫的特点,长时间大产量放喷排液,H_2S含量高,易形成水合物,增加了放喷排液工作的难度。在分析川东北碳酸盐岩含硫气藏放喷测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开展地面流程的优化研究,确定适合罗家寨气田放喷排液工况的地面返排流程和集液流程,以及相应的放喷排液工艺技术,为川东北地区含硫气田放喷测试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川东北河坝构造嘉二高压含硫气藏埋藏深、储层压力高、腐蚀分压高、地层易漏失、水平井压井堵漏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开展工具优选、管柱结构优化设计、流程优选,并对替浆、放喷油嘴控制及压井等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参数研究,形成了河坝嘉二含硫气藏水平井测试工艺技术体系,并在河嘉203H井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川东北三高气井完井测试过程中高压、高产、高含硫对井口装置带来的安全问题,通过最高井口关井压力预测、井口流温预测、流体腐蚀分压预测,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川东北河坝区块超高压、高产气井测试井口装置选型技术。该技术对取全、取准气藏测试评价资料,保证测试作业设备仪表完好,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含硫气体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能溶解于地层水中.对于存在边水或底水的高含硫气藏,随着开发的逐步进行,溶解在水中的酸性气体会慢慢释放出来,使得气藏开发过程中组分和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对开发井的生产管理和控制以及地面集输的脱硫能力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为此,建立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度测试流程,测定了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地层温度条件下高含硫气体从原始地层压力不断降压过程中高含硫气体在地层水中溶解度.该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为研究罗家寨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组分和组成的变化规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高含硫气藏的安全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消除或降低四川盆地川东北北海相碳酸岩含气区域气井深井试气因高温、高压、高含硫所带来的爆炸、泄漏、中毒等危险,对国内外先进测试设备进行改进研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川东北测试控制工艺技术,满足了川东北地区气井测试施工要求,正确处理有毒有害气体,有序排放液体废物。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的顺利投产,是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加快天然气上产步伐,保障“十一五”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铁山坡气田飞仙关气藏作为川东北高含硫的主力气藏之一,气田的稳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铁山坡飞仙关气藏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气藏开发数值模拟进行分析,认为气藏产出地层水是影响稳定生产的主要原因。利用单井数值模拟对存在底水的楔形区内坡2井进行研究,确定出坡2-井只打开上部1/3储层生产不会产出地层水。  相似文献   

10.
河嘉203H井是川东北河坝构造嘉二高压含硫气藏部署的第一口水平井,具有埋藏深、储层压力高、腐蚀分压高、地层易漏失、水平井压井堵漏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开展工具优选、管柱结构优化设计、流程优选,并对替浆、放喷油嘴控制及压井等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形成了河坝嘉二含硫气藏水平井测试工艺技术体系,并在河嘉203H井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川东北高压高产气井测试面临的问题,以整个测试作业安全、高效完成为出发点,对川东北高压高产气井测试工艺优化技术开展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川东北高压高产气井安全、优快、经济的完井测试配套技术。研究成果在川东北高压高产气井测试作业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测试成功率从77%提高到100%,有效提高了高压高产地层测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川东北地区三高气井测试作业的安全、高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气井在完井测试过程中,压力测点位置与产层中部的距离较大,需将压力数据用气柱压力计算公式折算后再进行试井分析解释。文章以质量、动量和能量三大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动气柱的动能损失以及井筒和地层中复杂的传热机理,推导出计算单相气流在井筒不同部位压力和温度的方法。以坡2井为例,应用目前最新的模块化动态地层测试器MDT地层测试技术,对折算的压力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文中的压力计算方法,完全可以满足解释的压力数据精度。另外,在没有进行完井测试前利用MDT测压资料确定地层压力等储层参数是较为直接和可靠的方法。同时此法对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的开发动态监测以控制元素硫在井底和井筒的沉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气藏是海相碳酸岩气藏,普遍具有高温、高压、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酸性腐蚀性气体等特点,酸性气藏(H2S、CO2)对测试设施腐蚀严重,不适应高压气井生产和测试需求。基于最高井口关井压力、腐蚀分压、井口流温预测,确定出普光地区、元坝地区以及河坝区块宜选用相应的压力级别、温度类别、规范级别、材料类别以及性能级别的井口装置,为高温、高压、高产、含硫气井的井口装置优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天然气偏差系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高含硫气田气体偏差系数计算公式所需基础数据较多、计算过程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对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田具有代表性的5 口气井共9 个层段的实际气样进行了高压物性测试,得到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偏差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选用常用的偏差系数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计算,评价了经验公式对川东北高含硫气田的适应程度。结果表明: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原始条件下的气体偏差系数与气井深度正相关;当压力大于30 MPa 时,高含硫气田偏差系数与压力成线性关系;与实验结果对比,DAK 计算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最小,HY 计算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气井普遍具有储层压力高、测试产量大及硫化氢含量高等特点,气井安全测试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川东北地区测试井控难点进行分析,重点从气井井筒安全保护、地面安全控制及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川东北地区近几年现场实践证明,探索出川东北高含硫气井测试作业安全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超深高含硫气井的安全测试施工,为川气东送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硫化氢含量两高两低的4个区,即渡口河等构造为代表的高含硫北区和龙门等构造高含硫南区;铁山、雷沙罐坪等构造低含硫北区和新市等构造低含硫南区。其硫化氢分布规律与区域沉积相有着 良好的对应关系。该区气藏高含硫的原因以矿物成因为主,高含硫分布与含石膏地层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气藏具有超深、含硫化氢、温度高、压力高的特点,气井测试难度大。对川东北超深含硫化氢气藏测试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温高压,地质条件复杂,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腐蚀气体是制约川东北超深含硫化氢气井测试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主要从测试管柱选择、地面流程、测试技术及应急措施等方面,论述了超深含硫化氢气井测试技术要求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川东北飞仙关气藏具有高压、高含硫、高产量的特点,气田开发对周边的环境和安全存在高风险性。通过设置安全隔离区,进一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是落实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有利于企业对气田进行安全环保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含硫气藏单质硫溶解度测量准确度低的问题,基于溶剂溶解原理,建立高含硫气藏单质硫溶解度测试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实现了某气藏含硫气样中的单质硫溶解度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硫气藏地层温度为40.0~98.9℃,地层压力为15.0~49.8 MPa,其单质硫标准状况下的溶解度为0.001~0.968 g/m3;单质硫...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川东北普光气田毛坝1天然气井井深,高含硫,裸眼完井,泥浆密度大,地层压力高,井筒承压低,井筒验套困难,测试风险高等特点,结合该井地层和井筒特点,改进验套工艺技术,完成了井筒验套;对试气测试管柱进行结构优化,测试成功,取得了合格的测试资料,为同类气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