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透明性作为讨论对象,结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建筑学的语境,解释并质疑了透明性作为建筑设计的评价方法,并从伦理的角度,进一步质疑了建筑多重解读的价值取向,认为透明性仅能成为一种解读角度而非标准。  相似文献   

2.
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的《透明性》(1964)作为现代主义建筑重要的理论之一,对建筑的创作和解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的SANAA建筑事务所,因简约纯净、轻薄透明的建筑风格而备受关注,其作品在材料、形式、功能、空间等各方面都具有透明性特征。文章首先梳理了透明性理论的脉络发展,归纳出物理透明性与现象透明性的基本概念,以透明性理论为基础,结合SANAA建筑事务所的四个经典作品,从材料运用、建构特征、形式关系、空间组织等方面研究建筑的透明性特征与设计方法,为SANAA建筑作品的研究提出新的视角,对透明性理论在建筑创作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柯林·罗的“透明性”及其相关理论,着力研究建筑领域里关于现象的透明性这一概念的引入和表达,同时力求探讨透明性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组织手段,是如何在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方面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的。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透明性的理论和案例,来阐述建筑设计中空间组织系统的多维性和复杂性,以此造成建筑空间的透明、暧昧、模糊,来解读现象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4.
透明性理论作为立体主义绘画领域的设计语言,能够与现代建筑相匹配,在建筑学中获得了新的释义,并延伸到空间设计中。将透明性理论与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相结合,既可以探索出现代办公空间的更多表现形式和空间组织形态,又能满足现代办公空间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实现建筑学语汇与室内设计的融合,进一步优化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也能为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研究,明确透明性的概念和定义,总结出新的建筑形式解读方法和空间组织方法,并对透明性的意义是否被过分夸大以及其能否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指导设计展开思考,通过具体分析得出透明性应回归"一种解读空间设计的标准"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再读透明性     
1956年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完成的透明性著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揭示柯布西耶工作的建筑理论。然而在后续的发展历程中,透明性理论对现代建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多位建筑家的阐述和发展逐渐具有了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特征。该文试图通过对透明性建筑理论发展的阐述揭示这一转化进程,并总结作为设计方法论的透明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科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通过对立体主义画作的类比分析提出了透明性的概念,之后又结合大量现代主义建筑实例(特别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转译出了一套可移植、可评估的形式组织原则,命名为建筑透明性。在此基础上,伯纳德·霍伊斯里延展出了广义透明性理论,并将其作为一种普适设计方法应用于建筑教学。文章试图以批判性的视角,简要分析建筑透明性的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正>青锋:你强调了"半透明性"的概念,这立即让人回想起柯林·罗(Colin Rowe)和罗伯特·斯拉斯基(Robert Slutzky)所提出的"透明性"的概念~([1]),显然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血缘关系,这能够给予"半透明性"更强烈的生命力。在谈论概念本身的内涵之前,首先可以询问的是,为何要强调这个概念?比如"透明性"的概念,哈里·马尔格雷夫(Harry Mallgrave)认为,这一理念的历史价值不  相似文献   

9.
柯林·罗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建筑中的透明性理论,并将其分为物理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文章关注于透明性理论中的现象透明性与建筑空间组织以及人的视知觉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分析现象透明性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并将这一思考集中于空间和形式更为自由的展览类建筑。  相似文献   

10.
刘雅萍 《福建建筑》2013,(4):21-22,8
"透明性"理论的产生对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柯林.罗的在《透明性》一书中将透明性区分为"现象透明性"和"物理透明性"两种类型,本文引用其著作中的"现象透明性"理论来初步解析柯布西耶的库鲁切特医生住宅,从建筑体量、底层庭院以及屋顶花园这几个方面来探析理解这一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11.
程翌 《城市建筑》2012,(7):29-31
本文通过分析全球1998年至2009年新建设的剧院建筑案例,说明其作为重要的文化设施,已经以"透明"的方式融于城市之中,并从剧院的公共空间到音乐厅和实验剧场乃至后台区域,对具体的"透明"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术史的视角出发,探究“正面性”这个词的确切含义。通过对两本艺术类辞书中“正面性”定义的比较并上探古埃及艺术,对“正面性”与“平行透视”做出了区分。进而指出建筑中“正面性”是科林·罗与罗伯特·斯卢茨基所谓“现象透明性”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象透明性为线索,从几何与图解、空间组织系统、深层结构与形式操作几个方面重新解读千禧教堂,同时期望通过对千禧教堂的解析对透明性加以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4.
紧凑城市是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回顾了欧美亚城市基于紧凑理念的城市空间实践,对欧洲的"都市村庄"和"无车社区"、美国"新都市主义"、日本城市综合体以及中国城市"JD"模式等进行初步分析,并指出相对于欧美城市,中国城市在高密度条件下,其紧凑空间实践将会更加具体和复杂。  相似文献   

15.
魏广君  董伟 《华中建筑》2010,28(12):77-79
通过对大连城市空间演变之"表象"、影响空间演变之"因子"、空间发展模式之"肌理"的研究,指出大连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圈层+节点+走廊"模式。认为其根植于历史与自然的深层发展内涵,是由生态型、组团型、网络型、生长型所共同构成的"四型城市"。希望这一内涵的揭示,能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或为其他相关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较之现代建筑"外部反映内部"的形式原则,Poche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更为关注内外之间残余空间的围合特性,即"厚性"。内外之间的厚性与内部、外部共同构成一个复杂性三元整体,而厚性在整体中起着调和内外矛盾性的作用。因此,三种内外矛盾性分别对应着三种厚性构造,即表现内外差异性的"实厚"、表现内外透明性的"腔厚"、表现内外连续性的"虚厚"。研究厚性的意义在于建构一种形式发生的新机制,以使当代建筑创作思维更加活跃、多元。  相似文献   

17.
单一城市化模式导致城郊地区价值流失严重,城乡空间发展呈现简单趋同和无序蔓延趋势。“重形态、轻产业”是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国内外城郊产业与空间发展的相关研究分析可知,农业多功能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郊最优价值。本文在对郑州城乡结合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城郊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不足,揭示出“经济、生态、社会”农业多元价值观下农业产业集群是郑州城郊农业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捉业集群引导下城乡结合部空间优化策略,通过构建具有多功能的产业空间体系,形成城乡良性增长边界,最终实现有差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宇 《建筑与文化》2013,(11):61-64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它的形成发展与其港口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镇江港口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寻求港城空间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资源数据库实时同步问题,是当前城市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对于提高地理空间信息现势性与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空间信息资源同步技术需求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空间匹配分类更新模式的同步技术方案,重点探讨了"空间要素快速匹配技术"、"基于WCF信息快速传输技术"、"Arc SDE版本管理"、"原子钟授时同步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技术方案在Arc Engine10.1+VS.NET 2010平台上实现,并经过福州市勘测院生产实践的检验,证明其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分析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认为万州由"点"式空间演变到"组团式"格局是受到地形地貌、经济、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