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凡  笃峻  葛立青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1):139-141,151
高压线路保护的收发信机的高频通道目前主要依赖人工手动测试,缺乏自动测试手段。初步设计了载波通道远方测试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在集控中心和站端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软件系统,并通过站端测控单元控制线路保护间隔的收发信机,实现监控系统对站端载波通道手动测试和监控端对通道的自动测试。该方案可实现对收发信机通道的定时与自动测试,并将分析结果上送至远方调度系统,并可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实现载波通道的自动测试,以解决目前国内220 kV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变电站高频保护专用收发信机无法实现远方监测的问题,贵阳供电局与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高频保护专用收发信机监控系统。该系统在结构上是一个三级的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网络,由全局收发信机监控中心(调度中心)SC(supervision center)、集控中心监控站SS(supervision station)和监控单元(监测站)SU(supervision unit)组成。该系统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降低其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3.
高频保护收发信机仍然依赖于通过每天人工手动"通道试验"检查高频通道及设备运行状况,这对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产生了极大的制约。文章通过对ON/OFF方式的传统收发信机优缺点进行对比,并与复用保护载波机FSK方式对比,给出了FSK方式收发信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收发信机方式,增加远方实时在线监测功能,上报监测结果数据至远方主站,消除无人值守站的监控盲区,实现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的需要,必须实现高频通道远方测试功能,代替目前的现场手动测试,保证通道的可靠运行。结合巢湖供电公司的现场实际,对高频保护通道远方测试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通过受控站端测控单元控制线路保护的收发信机,实现集控中心对高频通道的手动测试和监控端对通道的自动测试。在集控中心监控系统中开发应用软件,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和判断,并将测试结果以告警形式通知运行人员,上送调度中心。该系统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结果清晰,有助于提高线路高频保护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防城港电网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2M专线通道,在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设备间建立上下联动的紧密联系,实现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远程维护。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调度自动化主站和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上下联动后,在调度端即可实现后台监控机的远程维护和设备故障的准确定位及处理,无人值守站完全依赖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风险降低,并有效提升新建变电站自动化设备验收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越来越多,就张家口电力系统而言,目前110kV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不久之后,220kV乃至更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也会成为无人值守站。这样无人值守站内直流系统设备的维护、检查及操作就非常不便,而对无人值班变电站内直流设备进行远方监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直流监控系统的运用也是比较方便的,它利用站内的电话通道,就可以实现直流设备的远方监控、运行历史查询和运行异常情况的上报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吉林省调度自动化处人员少、设备多 ,自动化机房需要开展无人值守工作的现状 ,开发了自动化机房无人值守监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实现的功能、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 ,实现了吉林省调度自动化机房无人值守 ,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余伟  马艳 《安徽电力》2010,(2):37-38
目前,滁州供电公司220 kV线路主保护通道主要为高频通道和光纤通道。由于高频保护原理是闭锁式保护,每天都要进行交换试验;因此在现场实际运行中,高频通道维护量较大。随着集控站不断建设,各变电站改为相继无人值守,现场的高频通道试验方法已不能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为此,研究建立了远程通道交换试验系统,对传统高频通道交换试验系统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斌 《广东电力》2011,24(10):76-78
回顾汕头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历程,指出建设电力通信监控系统是提高通信设备运行率、实现集中维护及通信站无人值守、提高电力通信网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并介绍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特点以及在汕头电力通信网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网络控制综合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电站网络监控系统(NCS)现已广泛应用于110kV及以上电力网络中。NCS完整地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功能.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的完全远方监控方式,提高了控制和运行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大量人力。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的消防警戒集中监控是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的重要环节,它将现有电力SCADA、消防、保安系统与遥视系统有机结合,实现远方监控,使变电站无人值守能够真正实现,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文章提出了该系统的方案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力产业的飞速发展,建设无人值守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电网运行、管理、生产的必然选择。无人值守的变电站监控系统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相关数据、参量、图像进行监控,有利于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变电站、所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节约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汉杰 《青海电力》2007,26(4):25-27
青海电网110 kV变电站逐步实行无人值守模式,除了常规的远程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化系统外,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成为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不可缺少的自动化手段之一。文章论述了图像监控系统的技术及特点,阐述了图像监控系统在无人变电站中的作用和主要用途,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实施及应用,将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4.
贵州电网220kV线路主保护通道基本上采用“载波+载波”方式,载波通道采用专用收发信机接收和发送高频信号,在贵州冰灾中,由于专用收发信机告警、收不到对侧信号而严重影响线路主保护运行,本文通过对载波机和专用收发信机进行比较,提出用载波机替代专用收发信机传送主保护用高频信号,以及线路主保护通道配置方案,以满足在严重冰灾的情况线路具有主保护运行。  相似文献   

15.
引言在 2 2 0 k V线路上 ,国内大量应用了由保护装置和专用收发信机配合构成的闭锁式高频保护 ,采用故障发信方式。为监视高频通道的完好性 ,每日由运行值班人员进行高频通道的检查 (部分保护装置已实现自动检查 )。按照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调(1 998) 1 1 2号文件《关于印发继电保护高频通道工作改进措施的通知》中的要求 ,“日常运行中的高频通道检查应通过保护装置进行”。现国内大量应用的CSL1 0 0 A/B— 3和 LFP— 90 1 /2系列线路保护与专用收发信机配合构成高频保护时 ,远方启信功能在保护中实现 ,符合国调中心提出的反措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对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全面在线监测、自动控制、节能降耗并降低人员成本,设计了带式输送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主控制器系统、语音调度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手机APP软件,实现了对掘进皮带、顺槽皮带和主井皮带的集中控制与监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升了煤矿自动化、智能化,达到了多岗合一、无人值守的目的,同时提高了煤矿现代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学军 《上海电力》2007,20(6):645-647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装置与调度端主站的互联媒介,远动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十分重要。远动系统故障时,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区段是排除故障的关键。介绍了变电站远动通道自诊断装置应用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远动通道状态监视,借助于移动GSM网络实现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提高了变电站远动通道故障的抢修效率。远动通道自诊断装置的推广应用,节约了抢修人力资源,方便了故障诊断,提高了抢修效率,将为设备运行维护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科学有效的工作平台,及时记录和分析设备缺陷,可以减少故障持续时间,提高通信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电力设备故障的检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皮海龙 《黑龙江电力》2007,29(5):366-367
阐述了完善富地营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配置,论证了建立高可靠性、易维护、高安全性的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20kV闭锁式高频载波通道自动测试技术方案优缺点的分析和比对,提出了基于载波保护通道自动检测装置研发基础上的220kV闭锁式高频载波通道自动测试最优方案,有效解决了无人值守模式下闭锁式载波保护收发信机频繁启讯、长时间启讯及收信继电器长期动作等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监视的难题,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变电站数量越来越多,保障整个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也越来越重要.针对现有变电站消防安全运行隐患,介绍了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消防远程集中监控系统,采用物联网信息转换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消防远程集中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