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东营凹陷泥岩压实作用及油气初次运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东营凹陷泥岩声波时差-深度曲线为根据,探讨了该区异常压实带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东营凹陷初次运移条件.提出东营凹陷有效生油层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它们的主要排烃期分别为馆陶~第四系与明化镇~第四系沉积时期.初次运移的方向在平面上主要自生油中心向凹陷周缘,特别是向东北绿.距离一般不超越异常压实带顶界以上600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直将泥岩压实作用作为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认为母岩中生成的烃类,是以溶解状态随水一起离开母岩进入储层的.近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及其分析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干酪根热降解为核心的晚期生油理论得到了普遍赞同.而与此同时,在石油生成与初次运移理论间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因为,按照以往对压实作用的理解,泥岩在埋藏及压实过程中的排水量只在浅处较大,髓着深度加大则迅速降低;又因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仅万分之几,显然晚期成岩阶段的排水量是难以满足石油初次运移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泥岩压实动态分析法定量评价石油初次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影响油气初次运移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剖析应用泥岩压实静态分析方法研究油气初次运移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泥岩压实动态分析方法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的观点,并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模拟流程。以栓辽盆地乾长凹陷为例,对主要烃源层青山口组进行压实动态分析,并估算其油气初次运移量,计算结果与其它多种方法计算结果以及前人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
莺歌海盆地泥岩压实特征与油气初次运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讨论了莺歌盆地第三系泥岩的压实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划分了烃源岩排烃类型,充分排烃型,排烃型和具滞烃带型,莺歌海盆地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为3000m,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m,烃源岩的最大有效排烃带厚度约为30m。 相似文献
5.
详细讨论了莺歌海盆地第三系泥岩的压实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划分了烃源岩排烃类型:充分排烃型、排烃型和具滞烃带型.莺海盆地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为3000m,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m,烃源岩的最大有效排烃带厚度约为30m.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的大量声波时差—深度资料为基础,首先介绍了本区的泥岩压实作用,指出其在纵剖面上存在着正常、混合及紧密三个压实带,并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混合压实带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和方向,并得出松辽盆地的三个含油组合中,以中部组合为最好,其次是下部组合,上部组合较差。下部组合中的扶余油层,在三肇及其外围地区的含油性可能会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7.
薛良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4):356-362
高邮凹陷戴南组高导泥岩的高导特性,主要是由泥岩盐度差异引起的,与化学成分和粘土矿物关系不大.高导泥岩沉积时,不是一个简单的湖水不断扩大,而是一个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的过程,水深、水介质性质亦随之相应变化.反映了在构造背景稳定条件下,气候和地表迳流注入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甾烷、萜烷、轻烃、含氮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参数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北斜坡西部油气成熟度和油气运移进行了研究,得到3点认识:第一,码头庄地区为低-未成熟油,赤岸地区为成熟油,其中韦5和韦8块为生物降解油,两地区的油气分别来自不同油源区;第二,轻烃运移参数显示赤岸地区油气来自邵伯次洼,具自东向西的运移特征;第三,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显示赤岸地区油气运移方向为自东向西,码头庄地区油气则自南向北运移.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二维、三维地震剖面构造解释成果,主要考虑断层的断距、断层切割的地层等因素综合分析,可把苏北盆地断层分为基底卷入型主干断层、基底卷入型次级断层和盖层滑脱(尖灭)型断层等3类。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样式不同,依据断层组合关系,将综合展现苏北盆地构造特征的金湖-高邮凹陷构造样式划分为地台基底卷入铲式正断层扇、正断层断阶带等10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地层压实作用与油、气初次运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区(包括东营凹陷,大港地区和渤海海域)的砂、泥岩的压实作用。根据孔隙度的变化及其与体积的关系,推导出任一深度间隔内岩石压实前的厚度值的公式。并以电子计算机计算结果,将该区地层的压实和排液情况划分出四个阶段,提出第三阶段是泥岩急剧压实并再次大量排液的过程,其所处深度为2100~3200米,和华北地区大量成油深度相一致,表明急剧压实排液阶段对油、气运移的重要意义。文中以压汞试验,研究了孔隙喉道峰值随深度的变化以及X-衍射分析所得的粘土矿物随深度变化的资料,进一步说明压实和排液的各阶段特征,并解释了华北地区的油气大规模向储集层聚集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13.
松辽盆地白垩系泥岩欠压实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行信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3,(4)
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中的厚层泥岩,具有明显的欠压实特征和异常的孔隙流体压力。它们在油气生成之前已经形成。欠压实泥岩的压力封闭作用,对于油气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浅层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欠压实泥岩的异常高压带,不仅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而且对油气的垂向运移造成了一个极好的屏障,也是划分含油层系的天然界线。盆地内欠压实泥岩的分布,不仅控制着油气运移的方向,而且也决定了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的特征。与欠压实泥岩层(区)相邻的混合压实相地区和层位,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4.
15.
16.
泥岩压实曲线研究与油气运移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示泥岩孔隙度(或反映孔隙度的其他物理量)与深度关系的泥岩压实曲线,是进行油气运移特别是初次运移分析时最常用和最为有效的基础资料之一。通过对泥岩压实曲线的分析,不仅可以掌握泥岩压实的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压实历史,而且可以定量推断地下流体压力的分布现状和演化。后者已被普遍视为地下流体(包括油、气、水)运动的主宰。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压实曲线研究初次运移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解释压实曲线的新方法—动态分析法,它不同于一般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泥岩压实的不可逆性和岩性组合对形成欠压实所起的控制作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欠压实曲线分解成各种不同类型泥岩的压实曲线,特别是能获得欠压实泥岩后期压实的趋势。用动态分析法研究压实曲线能够获得许多不同于静态分析的结论,诸如,排烃深度、排烃方向以及对生油岩评价等方面。根据这一新方法,可以把压实曲线分为三类,并在此基础上能快速地进行含油气远景的预测和评价。这一方法从理论上讲比静态分析的方法科学,但仍有待于实践上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苏北高邮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油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薄片和电镜扫描研究,按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演变特征分为五类;1.泥晶状碳酸盐,2.重结晶状碳酸盐,3.溶性状碳酸盐残留物,4.铁碳酸盐沉淀,5.镶嵌交代状碳酸盐。对各类碳酸盐的成因与成岩阶段的关系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在油田开发期要防止铁碳酸盐在酸化过程中以Fe(OH)3和H2S的形式沉淀,造成油层损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苏北高邮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油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薄片和电镜扫描研究,按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演变特征分为五类;1.泥晶状碳酸盐,2.重结晶状碳酸盐,3.溶性状碳酸盐残留物,4.铁碳酸盐沉淀,5.镶嵌交代状碳酸盐.对各类碳酸盐的成因与成岩阶段的关系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在油田开发期要防止铁碳酸盐在酸化过程中以Fe(OH)_3和H_2S的形式沉淀,造成油层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