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洲  邱利祥  盛素玲 《山西建筑》2009,35(35):328-329
结合某近距大跨度城市交通隧道(双洞八车道)建设,提出了双侧壁导坑法大跨度隧道施工方法。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特征进行了研究,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温州某高速公路大断面隧道为依托,采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有限元数值分析,了解围岩和衬砌的位移与应力变化发展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和现行支护参数可将变形控制在6 mm以内;隧道开挖后,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开挖掌子面底部,施工时应尽早施作左右导坑和主洞的仰拱;临时支撑与初期支护的连接处弯矩较大,导坑上台阶底部临时支撑处后期会出现拉力,应加强对这些部位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双侧壁导坑法在广州地铁二号线某区间21.6m大跨度隧道中的应用,该隧道工程采用监控量测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该隧道的施工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针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双侧壁导坑法的应用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对双侧壁导坑法的关键施工技术环节及其优化策略进行阐述,有效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合理解决传统隧道工程施工双侧壁导坑法技术应用存在的施工效率偏慢、造价成本较高等方面问题,提高隧道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工程建设单位的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以在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10号线鲤鱼池车站为背景,利用Midas-GTS(NX)建立地铁车站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对车站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土的开挖对车站隧道围岩的位移和应力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隧道拱顶最大竖向位移为9.3 mm;围岩最大主应力0.52 MPa,最小主应力3.10 MPa;支护结构最大主应力10.88 MPa,最小主应力19.51 MPa,其最大主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何秀文 《江西建材》2014,(3):212-213
黄延高速扩能工程洞子梁隧道进口段断面面积大,围岩软弱,为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地表沉降及围岩稳定性,经过方案对比,采用了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施工中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施工原则,顺利的通过了软弱围岩地段,有效的控制了隧道开挖的各项指标在规范和设计要求范围内,保证了施工安全,对以后的软弱地段隧道开挖特别是黄土隧道开挖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4)
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1期3标段为富水浅埋扁平超大断面隧道工程,采用9步双侧壁导坑法中的对称开挖步序施工。应用MIDAS-GTS软件建立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3种不同开挖步序条件下地表沉降、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扁平超大断面隧道拱顶区域受力作用面较大,拱顶区域围岩及喷混支护应力较大,拱顶稳定性较低,拱脚应力集中。施工阶段隧道结构对横向变形较为敏感,3种开挖步序拱脚水平收敛值曲线随施工步序呈现多台阶变化;中隔墙核心土拆除时,水平收敛值及拱顶沉降值曲线出现突变,该阶段应增大监测频率。对3种施工步序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本工程地质条件下大跨扁平隧道施工的合理步序。  相似文献   

8.
超浅埋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软弱地层、富水、超浅埋等复杂建设条件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修建大断面隧道的适用性和合理施工参数,本文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行车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应用分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竖直临时支撑控制竖向沉降能力优于弧形临时支撑,但弧形临时支撑的总体受力分布和抵抗侧向变形明显优于竖直临时支撑,推荐采用弧形临时支撑;推荐导坑内上台阶长度为4m,下台阶长度为8m,左右导坑间距8m,中导洞间距30m,每循环开挖一般控制在1m,即两榀钢拱架;一次拆撑10m,保留40m初期支护全封闭且变形稳定的未拆撑段;采用优化调整后的双侧壁导坑法,可适用于该工程复杂建设条件,工效显著提高,陆域段月均进尺达到55m。  相似文献   

9.
以某地铁车站工程项目为例,对大断面暗挖地铁车站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结合工程特点,通过建模分析,进行了施工工序优化,达到了施工安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侧壁导坑法已成为保障隧道开挖过程中控制地层位移和减小地表沉降的一种重要方法。论文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分部开挖、超前支护施作、洞身支护施作等施工过程下的隧道掘进过程,研究了城仔山单洞4车道分离式隧道双侧壁导坑法工况下的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沈阳地铁一号线南青区间工程实践,比较详细的论述了砂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对以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城市地铁大跨度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断面地铁暗挖车站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山西建筑》2011,37(32):163-164
通过工程实践,从施工方面详细介绍了深圳地铁某暗挖车站双侧壁导坑施工技术,总结了该施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对今后类似条件下的暗挖车站施工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某浅埋暗挖城市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双侧壁导坑法在小净距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可行性。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该施工方法下地铁车站的位移和塑性区时空演化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规范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Ⅳ级围岩条件下小净距大断面隧道使用该工法施工时所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塑性区发展均在允许范围之内,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时,可以成功穿越软弱围岩段,避免此处出现过大的地表沉降现象,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处的施工安全性及围岩稳定性。论文介绍了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特点及工艺原理,重点对其工艺流程、施工步骤及操作要点进行详细论述,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为今后开挖软弱段隧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郭熙冬 《江西建材》2014,(1):147-148
隧道工程的施工因围岩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法全程施工隧道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很少采用的方法,其是确保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方法,此文总结了软弱围岩条件下全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隧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石赓 《四川建材》2022,(9):126-127
结合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从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监控量测、拆除临时支护以及二次衬砌等维度重点研究了大跨径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同时提出了技术控制要点。实践表明,采用此项技术实现了大跨径隧道安全施工,且隧道各项参数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乔东 《山西建筑》2013,(2):150-153
结合郑西高速铁路阌乡隧道施工实践,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中CRD法向双侧壁导坑法的转换工法进行了介绍,包括施工特点、工艺原理、转换过程等内容,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践证明,采用该转换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控制沉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志峰  蔡海兵 《四川建材》2014,(3):145-146,149
以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华莲西路隧道为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该隧道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力学行为进行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模拟结果,对围岩变形、围岩塑性区、衬砌应力及支护结构受力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复杂地层条件下Ⅳ、Ⅴ级围岩段采用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效果显著。同时给出了华莲西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关键点,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铁昌平线08标段暗挖大断面隧道工程为例,简化地质条件和工程参数,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对不同开挖顺序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先边后中和先上后下2种不同导洞施工顺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工况的主要区别在于第2步导洞开挖和中部及上层导洞开挖时结构的状态不同,导洞1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其下方导洞的开挖相比于先进行同层导洞的开挖能够更好地控制地表沉降;采用先边后中的施工顺序,上层导洞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更小,同时在开挖过程中沉降速率更低,土体的稳定性也更好。  相似文献   

20.
刘祥富 《福建建筑》2023,(4):111-115
以厦门某特大跨度隧道工程为例,针对洞口浅埋段围岩破碎状况的超前支护问题,采用数值分析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采用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的联合支护方法,并通过地表变形及支护结构变形特征,评价其效果。研究表明: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拱顶沉降及两侧收敛位移值,相对未采用超前小导管分别减小29.7%和52.3%,相比未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初支轴力和剪力分别降低50.0%和47.2%,弯矩变化不大。总的来说,联合支护方法一定程度分担了围岩的荷载,降低初支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能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及结构受力,得到的围岩位移及初支结构内力极值都不大,处于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