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软土地区三角形深大基坑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规律。同时结合三角形基坑的特殊结构形式,分析了不同边长、角点对于基坑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结构和地层变形;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呈现“鼓肚型”模式,墙后地表沉降在一定距离处出现沉降槽,且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均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特性,在三角形长边中点处变形达到最大值,而在基坑角点附近,变形相对较小;角点角度越小,测点离角点越近,则变形越小。所得结论对于基坑工程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坑支护主要结合周边环境、地质情况综合考虑,根据横河节制闸基坑工程情况,采用支护桩进行支护。为了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分层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距离基坑中心越远,周边土体变形量越小,坑底回弹变形量越小;基坑变形速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基坑变形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坑边1倍基坑深度范围内;根据变形监测数据,侧壁变形量与基坑开挖深度满足y=2.7356e0.5379x(R2=0.9983),基坑回弹变形量与基坑开挖深度满足y=0.1959e0.6567x(R2=0.9846)。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基坑开挖速率,保持基坑变形量的稳定,同时需要加强对周边厂房的监测,做好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坑工程得到广泛的应用。为研究不同支护结构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及参考,运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开挖过程中岩土体变形特征其时效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修改模型,对不同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及小导管注浆对抑制基坑上部变形、防止基坑发生上部垮塌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喷混凝土护壁对抑制基坑中部变形、防止基坑发生鼓胀破坏有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某主要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的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支 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项目的变形展开分析,探索了其发展趋势 及稳定性。同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 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在数值和变化规律上基本保持一致,支护桩的位移沿深度方向大致呈 “弓”字形变化,为该支护形式下的基坑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据背景工程特点进行抽象简化,得到合适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紧邻地铁枢纽深基坑工程变形特性。同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上海地区某紧邻地铁超深基坑变形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中土体本构关系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模型进行描述,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模型试验、理论计算及现场实测3种方法所得出的深基坑变形特性定性规律基本一致,但在量值上有较大的差别,其中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超深基坑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6.
大型基坑工程区域一般地质情况复杂,基坑施工安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有一定的施工风险。利用有限元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依据预测结果确定施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基坑开挖和基坑结构的安全。以南京市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基础工程为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工程进行了三维建模,分析了施工中地连墙和中隔墙的变形和应力。结果表明:支护体系的内力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支护体系在施工阶段的最大变形约4.1 mm,属于很低的水平;锚碇南北两侧土层的差异对体系的变形、内力影响不大。为大型基坑开挖施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深基坑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以某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的深基坑为研究对象,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基坑侧壁深层水平位移,顶部水平位移,顶部竖向位移进行监测.通过对现场的监测数据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该基坑的整体变形值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基坑侧壁的深层水平位移沿深度方向呈鼓腹状,基坑支...  相似文献   

8.
9.
常青  尚青 《山东水利》2011,(2):42-44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时刻了解基坑侧向变形的发展,以便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调整施工方案。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某基坑现场深层水平位移的前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与深度有关的经验公式,预测了开挖后期基坑的变形趋势,得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在基坑开挖时不同开挖方式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以雄安新区某大型基坑为研究背景,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了采用整体开挖和分区阶梯式开挖时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变形、围护结构变形以及基坑坑底竖向隆起变形。结果表明:分区阶梯式开挖与整体式开挖相比而言,能够适当减小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越靠近坑角的位置,分区阶梯式开挖越能有效地减小围护结构变形;分区阶梯式开挖在减小基坑坑底竖向隆起变形的优势比较明显。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坑降水过程中回灌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坑降水容易引起周边地面沉降,为了保护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常采用回灌技术。回灌的关键就是要保证受保护建筑物附近地下水位不产生过大变化,常规的理论计算受到边界条件等的限制,通过数值方法来模拟回灌后地下水位的变化,为工程建设中的回灌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佟李干渠穿商合杭高铁箱涵基坑开挖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利用ABAQUS软件对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3.
基坑大面积降水会引起周边土体产生沉降,从而对邻近隧道的运营产生影响,在基坑降水过程 中,邻近既有隧道的应力变形特性仍有待了解。基于深圳某基坑坑底工程桩降水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 PLAXIS,探讨了基坑开挖后工程桩降水对临近双向水平隧道的应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坑底工程 桩降水会引起基坑周边土体水位大幅度下降,靠近基坑开挖侧的隧道其水位下降程度要显著大于远侧 的隧道;邻近双线隧道竖向沉降受降水影响显著,左、右线隧道其最大变形值分别增长了91.5%、 144.6%;双线隧道其内力值均由于坑底工程桩降水施工而有所增大,远离基坑开挖侧隧道内力增长更 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值模拟,以水库滑坡施工工程为例,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水库滑坡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开展边坡稳定性动态模拟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定量研究分析以及渗透系数对水库滑坡变形破坏影响分析,得出水库边坡变形破坏特征,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位下降速度安全系数随时间推移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水位下降速度越快,其安全系数越低;水平位移在初始阶段出现陡升现象,随着时间推移,水位下降速度越快,水平位移增长距离越大,并且安全系数越低,水平位移越大;不同水位下降速度条件下,安全系数随时间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并且水库滑坡渗透系数越大,其对边坡变形破坏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智虎 《陕西水利》2023,(7):20-21+24
为研究基坑开挖深度对支护结构及基坑地表变形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基坑开挖深度下钢板桩和支撑杆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1)桩的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先增大随后保持平稳。桩的负轴力随基坑深度增大而先快速增大,随后缓慢增大,最后保持稳定;(2)地表最大正位移(隆起)和最大负位移(沉降)随基坑深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地表隆起影响范围约为0~16 m范围内,而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为6.0 m范围内;(3)根据桩的位移分布规律,在基坑较深的位置处,桩承受的土压力迅速增大,实际工程中应增大支护结构刚度。当桩位于软弱地层中,桩的位移过大对支护结构稳定性不利,在该深度范围内也需增强支护结构刚度或增大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18.
任丽芳  袁宝远 《人民长江》2010,41(14):59-61
针对润扬大桥北锚碇基础地下连续墙连续开挖施工过程,基于ADINA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地下连续墙开挖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对地下连续墙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及基坑中心隆起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DINA计算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及其变形,最后结合施工结果讨论了计算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FLAC3D,对地下连续墙处理的排涝泵站淤积软土基坑进行计算,并对连续墙不同位置处墙身侧向位移、土体沉降及基坑底部隆起情况进行监测,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措施,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系统研究了人行地道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规律,并用岩土工程专业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将得出的侧向变形与实测侧向变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基坑开挖不同深度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底板和顶板对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呈“中间大、两端小”的特征,随着开挖的不断加深,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最大值位置也不断向下移动;底板和顶板的浇筑有效的控制了围护结构的变形;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可有效的预测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变形,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