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金相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法(EBSD)研究50W60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0.003%~0.008%C、0.3%Si)在700~760℃3~360 s退火水冷时的组织和织构取向演变.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再结晶率和晶粒尺寸增大,740℃退火时,当保温时间由10 s增加至360 s,再结晶率由22.5%提高到100%,平均晶粒尺寸由3.08μm增大至17.17 μm.同时再结晶织构a线的取向密度下降,在15 8时{001}<110>、{112}<110>、{111}<110>、{110}<110>的取向密度均为1.5左右,y线上{111}<011>和{111}<112>的取向密度稳定在0.25左右.  相似文献   

2.
使用50 kg真空感应炉常规流程工艺在实验室制备钇含量分别为0.026%、0.058%和0.14%的0.04%~0.05%C,3.03%~3.10%Si取向硅钢。采用SEM研究了钢中夹杂物成分、形貌、数量、尺寸和分布;利用OM和EBSD分析了取向硅钢2.4 mm热轧板、0.3 mm冷轧板、830℃和1050℃退火板组织和织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钢中Y含量的升高,夹杂物发生粗化,长条形夹杂物转变为球形,抑制晶粒长大效果减弱,所以一次再结晶热处理后硅钢板晶粒尺寸随着Y含量的增加逐渐变大。Y含量为0.026%的硅钢一次再结晶晶粒尺寸最小,其较高的储存能为高温退火晶粒长大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因此,其高温退火晶粒尺寸最大,平均晶粒尺寸为115.7μm。冷轧硅钢板高温热处理后,Y含量为0.026%的硅钢中部分Goss晶粒异常长大,出现了强度为5的Goss({110}<001>)织构,而Y含量为0.058%和0.14%的硅钢中依旧存在大量的γ织构。由于含0.026%Y钢中夹杂物尺寸最小,具有一定的钉扎作用,从而使得一次再结晶晶粒更加细小。随着Y含量的增加,0.058%Y和0.14%Y钢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铝箔拉伸试验机,研究了Fe含量对未经均匀化处理的连续铸轧AA8079合金铝箔退火后晶粒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含量小于0.84wt%时,成品铝箔退火后晶粒组织粗大,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mm,且晶粒沿轧制方向拉长,同时铝箔表现出较低的强度和延伸率;当Fe含量达到1.18wt%时,成品铝箔退火后晶粒组织急剧细化,晶粒尺寸约为6μm,且为等轴状,此时铝箔具有强度和塑形的最佳匹配,抗拉强度达到122MPa,延伸率达到4.3%。EBSD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提高,15°以下低角度晶界的亚晶较多,与固溶Fe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研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温轧及退火态Fe-13Cr-4.5Al-2.2Mo-1.1Nb(质量分数,%)钢的织构、晶界类型和Laves相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温轧变形,70% 的样品出现显著的变形不均匀组织,利用Taylor因子解释了不均匀变形特征,晶粒取向以变形织构α、γ和<100>//ND为主,比例分别为43.3%、39.0%和17.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为1298.1MPa和1371.6MPa,伸长率4%。750~800℃退火30~60min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小于10μm,γ织构比例减少至11.9%~15.5%,此时屈服强度为790~860MPa,抗拉强度为840~890MPa,伸长率为20%左右。1000℃退火5min后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γ织构增加至39.1%,此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67.7MPa、800.7MPa和25.6%。1000℃时随退火时间增加,γ织构增加至50%以上,Laves相的钉扎是γ织构增加的原因。600℃温轧的微观组织和300℃温轧的类似,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伸长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冷轧TA1钛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0.5mm厚度试样在580℃~700℃退火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退火温度升高到640℃时,晶粒发生明显长大。温度达到700℃时,晶粒尺寸约56.6μm。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试样的纵向延伸率持续增加,670℃时纵向延伸率增幅开始下降,在700℃时纵向延伸率达到峰值47%,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不断降低;横向延伸率波动范围比较小,整体呈轻微上升趋势。综合组织与性能,钛卷退火温度宜控制在670℃~700℃。  相似文献   

6.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XRD衍射仪等设备研究了连续冷轧和可逆冷轧钢带对常化50W470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冷轧钢带退火后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88μm,可逆冷轧钢带退火后的平均晶粒约为69μm;连续冷轧和可逆冷轧后织构都汇集在α和γ取向线上;连续冷轧和可逆冷轧的冷轧和退火织构都是在α取向线上。=15°偏向{001}110和=30°偏向{112}110织构处的取向密度相差比较明显,而γ取向线上的取向密度相差不大;连续冷轧成品铁损为:P1.5/50=2.94 W/kg,磁感为:B5000=1.729 T;可逆冷轧成品铁损为:P1.5/50=3.04 W/kg,磁感为:B5000=1.729 T。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CSP无取向电工钢50W600在热轧、冷轧、退火过程组织、织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铸坯为柱状晶组织;热轧板沿厚度方织构是不均匀的,表层主要织构为黄铜织构;脱碳退火板为再结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50μm,主要为γ纤维织构。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850~950℃)和时间(5~18 min)对2.3 mm热轧硅钢板(/%:0.036C,3.15Si,0.21Mn,0.005P,0.007S,0.032Al)6道次轧制的0.35 mm冷轧板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越高,晶粒平均尺寸越大,900℃5 min退火时平均晶粒尺寸41.39μm,试样织构主要集中在γ取向线上的{111}<112>;织构组分和{111}<110>;织构组分;900℃18 min退火时平均晶粒尺寸为48.08μm,试样的{111}面织构和{112}面织构密度都明显减弱,{001}面织构增强,磁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9.
摘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双辊薄带连铸Si质量分数为3.2%的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00℃保温时试验钢开始发生再结晶;800℃保温时,试验钢已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26.4μm;900和1000℃保温时,试验钢中的晶粒开始逐渐长大,平均晶粒尺寸分别长大到33.8和40.9μm,且900℃退火时晶粒组织最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有利织构组分λ织构逐渐增强,Goss织构则在900℃退火时强度最强。因此,试验钢在900℃退火时有利于兼顾磁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0.3 mm取向硅钢冷轧板(/%:0.046C,3.07Si,0.09Mn,0.029P,0.004S,0.005Al)的退火温度(760~880℃7 min)和退火时间(820℃3~9 min)对该钢的晶粒尺寸,再结晶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为820℃5 min,该钢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4.20μm,完全再结晶率为92%,不利{111}<110>结构含量为3.16%,有利织构{111}<112>,{012}<001>和高斯织构含量分别0.40%,4.73%和2.46%。  相似文献   

11.
采用MULTIPAS退火模拟器、拉伸试验、扩孔试验的方法以及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检测手段,研究了连续退火生产时炉内带钢运行速度对500 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带钢运行速度在90~150 m/min范围内变化时,试验钢的组织形态为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晶粒的平均尺寸均在11μm左右,试验钢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基本保持不变,而抗拉强度存在明显的变化;当炉内带钢运行速度在110~150 m/min时,炉内带钢运行速度与抗拉强度成正比,炉内带钢运行速度每提高20 m/min,试验钢的抗拉强度提高10 MPa;随着炉内带钢运行速度在90~150 m/min范围内增加时,试验钢的扩孔率平缓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用二维元胞自动机方法 ,以 0 .0 2 %C铝镇静钢深冲板St15热轧、冷轧、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以及再结晶演变的实验结果为初始条件和参照 ,分别对 1.2mm冷轧深冲板 5 6 0~ 6 2 0℃退火再结晶和 70 0℃晶粒长大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 ,冷轧深冲板 5 6 0~ 6 2 0℃加热 12 0min再结晶完成 ,平均再结晶晶粒为 6μm ,再于 70 0℃加热 10h ,晶粒长大尺寸和织构趋于稳定 ,平均晶粒尺寸为 34μm ,织构以有利织构组分 { 111}〈110〉和 { 111}〈112〉织构为主。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3.1 %Si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940 ℃提高至1 000 ℃,平均晶粒尺寸由98 μm增加到145 μm,铁损P1.5/50从2.576W/kg降低至2.408 W/kg。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γ不利织构组分强度逐渐降低,{111}〈112〉织构组分强度降低约16 %,磁感B50逐渐升高,磁性能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制备添加0.002%(质量分数)铈和不添加铈的两种实验钢。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再结晶组织并采用imagetool统计了再结晶晶粒尺寸,采用XRD分析了试样的再结晶织构。结果表明,铈阻碍了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过程。铈的加入使无取向硅钢的最终晶粒尺寸增大,不加铈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13.74μm,而加铈的试样为18.38μm。加入铈后无取向硅钢退火再结晶织构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密度水平下降,{111}再结晶织构组分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稀土》2015,(1)
针对Ce对取向硅钢高温退火后组织、织构及第二相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在实验室利用真空电弧炉熔炼了不同Ce含量的取向硅钢试样,并模拟了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高温退火。观察并测定了高温退火后组织、织构以及抑制剂的溶解和团聚情况。结果表明,添加适量Ce有利于高温退火过程中形成尺寸较大的晶粒;高温退火过程中Ce化合物并未发生溶解,而是粗化长大,形成尺寸为0.3μm~2μm的第二相;添加适量Ce有利于提高高温退火后整体的织构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Fe-36Ni合金为研究对象,将短流程薄带连铸技术引入其生产过程.利用OM、显微硬度仪和XRD等检测手段研究了薄带连铸Fe-36Ni合金全流程组织演变情况,并探讨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Fe-36Ni合金薄带的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结果表明,薄带连铸Fe-36Ni合金的凝固组织较常规流程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冷轧板在750℃退火后再结晶趋于完全.在800℃退火后晶粒分布较为均匀,晶粒尺寸~30μm,该退火温度下,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抗拉强度达到438 MPa,延伸率达到30.8%,综合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冷轧板退火后,再结晶晶粒取向主要集中在100//ND方向,表现为强λ织构,从而使其具备较低的高频铁芯损耗和较高的磁感应强度.磁性能在900℃退火后达到最好,磁感应强度B_(50)达到1.282 T,铁芯损耗P_(15/50)低至2.04 W/kg,满足工业产品的要求.该研究为Fe-36Ni合金的短流程制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3.10%Si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对其热轧板、常化板、冷轧板和退火板进行了组织、织构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组织沿厚度方向分布不均匀,从表层到芯部变化较大,分层明显,表层织构主要为{111}和{112};常化板组织在厚度方向与热轧板类似,但晶粒明显长大,组织均匀性较好,平均晶粒尺寸为119μm,织构组分与热轧板基本相当;冷轧板为沿着轧制方向伸长的纤维组织;退火板为再结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151μm,{001}100织构组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晶粒大小、晶体织构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平均晶粒尺寸增加。在低温段。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对磁性能不利的织构组分减弱。在高温段,织构随退火温度变化正好与低温段相反。退火温度通过影响晶粒尺寸和晶体织构对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借助EBS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轧制变形及热处理后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0.05C-2.8Mn4.2Ni-2Al-1.2Mo-1.9Cu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900℃30%+780℃75%变形,500℃退火的F-M钢晶粒尺寸0.97μm,屈服、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876 MPa,976 MPa和15.2%,经900℃30%+780℃50%变形,500℃退火的F-M钢晶粒尺寸1.54μm,屈服、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801 MPa,895 MPa和19.4%。由轧制变形导致的晶粒细化、小角度晶界增多,是提高实验钢强度的主要原因。然而,较大的轧制变形量也使过多的小角度晶界阻碍位错运动,从而导致实验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延展性略差。  相似文献   

20.
王振  李锋  甘春雷  周楠 《稀有金属》2022,(4):438-450
以工业纯铝、Al-10%La中间合金和Al-15%Ce中间合金为原料,利用铝合金熔炼炉制备了Al-x RE(x=0,0.1,0.2,0.3,0.4,0.5;%,质量分数)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表征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织构,通过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测量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将组织、性能和织构进行对比,研究了La,Ce混合稀土对工业纯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合金导电率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为64.5%IACS,比工业纯铝提高了1%IACS;当稀土含量小于0.3%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较小,而当稀土含量超过0.3%时,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平均抗拉强度最大值达到90 MPa,平均延伸率最小值为41.6%,平均硬度峰值为HV 24.9,其平均抗拉强度和平均硬度比工业纯铝分别提高了38.5%和19.1%,而延伸率仅降低了9.2%;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合金中<001>取向的晶粒逐渐减少,<111>取向的晶粒逐渐增多,合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