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瑜  张静  吕红 《水资源研究》2006,27(2):16-17,44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近年来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认识的逐步提高,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水资源的变化产生影响。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要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对山东省近年来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浅要分析,旨在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议地下水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不相适应,目前的地下水监测工作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虽然地下水监测站网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地下监测网络系统,专门建立了相关的地下水监测机构,但是地下水监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站网布局不合理、监测站点数量少、监测项目不完善、监测设备简陋、监测手段落后等,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污水排放量及地下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1—2009年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地下水资源数据,采用城镇化率作为城镇化发展指标,污水排放量及地下水资源为环境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污水排放及地下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与污水排放量成"U"形关系,与地下水资源量成"N"型关系,拟合成三次曲线方程的相关性较好。研究认为,随着山东省城镇化的不断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而地下水资源量总体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信息测报系统方案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发 《陕西水利》2009,(2):109-111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区域水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造成长期超采地下水资源,引发了一系列的水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监测工作在陕西省显得尤为重要.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基础设施标准低,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实现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时效性,拟建设陕西省地下水监测信息测报系统,特就测报系统方案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5.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枯季基流很小甚至断流,地表水资源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深层地下水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形成了以十里泉、金河泉等11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笔者根据对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资料及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提出的水质指数法评价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的方法,对枣庄市地下供水水源水质状况及水质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为保证枣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质量提供参考依据。1地下水水源地及监测井分布情况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可分为…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开发与洪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开发与洪水资源利用宋承新(山东省水文总站)1山东水资源概况依据多年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80.9mm(折合降水总量1040亿m3),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资源量226亿m3,地下淡水(矿化度<2g/1...  相似文献   

7.
高延雄  王晔 《中国水利》2013,(Z2):41-42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地下水资源,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已经形成2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在了解廊坊市地下水开采、地下水监测站网分布、监测技术等情况下,分析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逐年加大,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的治理相对于地表水更加困难和复杂,因此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分析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通过在鸡西市区内设立的3处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了鸡西市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物含量及超标情况,为鸡西市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黄泛平原井灌地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大面积地下水漏斗问题,选择山东省临清市项目区,利用土壤水动力学、水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实施了地下水回灌工程对技术方案和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其回灌效果。通过计算结果可知,该回灌工程在7 d的引水过程中,增加了52 310.82 m~3的地下水补给量,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60.7%。野外回灌系统流速监测和示踪试验表明,该工程设计方案可行。在原沟渠渗入补给的基础上,该种明沟—暗管—竖井回灌补源工程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量,对地下水漏斗恢复和旱涝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新疆地下水使用情况、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要求,按照满足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地下水"双控"指标考核、抗旱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新疆地下水监测系统站网布设方案,实现了对准格尔、塔里木等地质单元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区地下水动态的实时监控,为构建新疆较为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研究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专业的监测网络是获取准确地下水动态信息的保障。结合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体会和多年应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器的经验,总结了河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历程,介绍了监测网络现状,系统分析了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地下水动态专业监测网络构成和建设的实质性意见,并就监测工作广阔前景进行了分析,为将来地下水动态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中在介绍松辽流域地下水监测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松辽流域地下水人工监测站和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的数量和监测内容,探讨了地下水监测站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大数据在对数据处理方面的巨大优势,将对地下水监测发展带来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日益加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成为一种共识。我国水利部门逐步建立了地下水监测站网,组织完成了地下水监测规划,实施了地下水监测规范,同时,一些先进仪器和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地下水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山东省水生态监测工作现状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水生态监测发展情况,分析山东省水生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进一步做好山东省水生态监测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眉县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发展眉县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可供情况相近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典型地下水漏斗区,提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法,构建地下水管理体系,对水库坝坡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利用封停的水井设计搭建了智能化地下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Flac3D有限差分计算结果表明,优化设计较原设计在抑制边坡表面滑动和变形方面更加突出,优化设计节约13%工程造价的同时增加了14%的水库库容。综合治理前后的监测井水位变化分析表明,陵城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 m。综合治理与关键技术优化改善了陵城区地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是支撑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随着对地下水的利用,近几十年来,北京市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和地下水污染加剧等问题.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掌握实时地下水动态,对保障用水安全以及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站网存在监测布局和监测层位欠佳、信息传输设备落后等现象,且绝大部分监测井为生产或生活用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扶风县地下水资源及管理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了目前在地下水管理监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管理执法难度大、监测设备落后、监测井数量少和监测经费不足等问题,地下水管理和监测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研究工作,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及经济建设、公共饮水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加快监测网建设步伐和提高监测工作水平等建议,对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和监测,维护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秩序,提高地下水取水工程质量和地下水监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媛媛  王仲鹏 《山东水利》2023,(12):62-63+69
地下水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及维系良好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过度超采地下水导致山东省部分地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采现象。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为地下水保护修复提供了稳定替代水源。山东省通过实施水源置换、关井等工程措施以及划定禁限采区等管理措施,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严格地下水管理,地下水开采量由2014年的55.8亿m3下降至2021年的44.7亿m3;与通水初期的2014年相比,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3.34 m,深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回升11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