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CC策略部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PCC是指根据用户和市场业务策略,通过GGSN侧的流量控制、差异化QoS调度等,实现移动网络资源有效、公平使用,实现数据流量的差异化、精细化经营,提高用户感知和经营收益。本文通过对GPRS网络的业务、接入、区域等不同维度的业务特征分析,针对不同的业务特点给出不同PCC策略来优化网络,推广业务,并针对未来PS域核心网的发展给出PCC的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数据流量呈爆炸性增长,聚焦前景无限但充满挑战的流量经营,有效提升单位流量对运营商和用户价值,是中国通信产业尤其智能管道运营商在应对话音和宽带规模运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必须打赢的互联网业务转型和突围战。  相似文献   

3.
和记黄埔3G奥地利公司采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的扁平网络解决方案处理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帮助用户通过移动宽带尽享快速可靠的互联网浏览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铺开以及产品的日益丰富,为解决流量计费方面用户的投诉申告或争议,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指纹分析的流量计费准确性检测系统,其部署计费检测仪通过调用RTD仿真拨测终端模拟用户上网行为,获取用户上网过程中的详细信令交互数据,对信令数据进行深入的协议解析和分析,对AAA话单和终端侧流量统计结果进行核对校验,对用户上网流量组成进行分析,从而准确识别用户流量,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准确性检测系统,从而达到验证传统流量计费准确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的扁平网络解决方案,可迅速处理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从而帮助和记黄埔3G奥地利公司的用户通过移动宽带尽享快速可靠的互联网浏览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运营商传统话音业务增长逐渐趋于稳定,数据流量业务增长明显,但是与之对应的业务收入并没有呈现出相关的增长态势。面对流量经营带来的新业务模式、新用户体验和新网络架构,如何满足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成为移动运营商建设业务支撑系统面临的关键挑战。本文主要研究面向流量经营的流量计费策略和经分应用模型的制定,结合终端、业务、网络等维度分析数据业务用户的属性及行为特征,为精细化流量经营活动提供业务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成几何级数增长,但同时承载网络也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4G时代的到来,用户的数据流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流量经营更将成为运营商的必争之地。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流量经营的现状分析,指出运营商的转型困境,最后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策略。  相似文献   

8.
立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体验的需求,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计费系统演进趋势,总结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计费的业务特点,提出流量经营整体思路及移动互联网时代计费系统的能力建设及演进策略,解决互联网时代用户流量计费体验需求,指导流量计费能力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目前运营商数据流量的收入已经逐步成为数据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如何增加数据流量收入是运营商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设流量经营支撑系统可以有效把握用户的行为特征,为流量的精细化运营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提高用户感知,提高运营商流量经营的能力。本文针对运营商在流量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建设流量经营支撑系统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4G用户已经达到7.7亿户,占整体移动业务用户的59%,占全球4G用户的一半以上.可以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我国移动宽带网络速率大幅提升,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同时,政府要求运营商在“提速降费”方面不断深入,以“BAT”为首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对数据流量需求急剧增长,而运营商同时还需要考虑收益和盈利. 那么,运营商如何在新数据时代顺势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流量经营,释放网络资源和潜力,提高整体运营收入和利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移动数据业务计费的计费流程、流量统计原理进行分析,指出数据业务和传统语音通信业务的差异,针对目前常见的计费模式找出用户和运营商之间博弈的焦点,提出日益增多的移动数据业务计费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蔡全根 《通讯世界》2011,(10):50-52
进入3G时代以来,在通信网络上,随着3G流量爆发性增长和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流量猛增大大超过运营商预期。但流量增速并不意味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速。Ovum咨询公司预测,从2010年到2014年移动数据流量将有高达1157%的总体成长率,2014年通过手机使用移动宽带服务的用户将占有整体移动用户的86%,而其中20%的用户将消耗超过80%的流量,80%流量则主要是低收益或无收益的P2P业务。  相似文献   

13.
尹泽明  任燕  王红熳  杨放春 《电子学报》2006,34(10):1768-1772
本文针对IETF提出的DiffServ机制,提出了一个融合接入价格、使用价格、拥塞价格的多价格体系和基于用户效用的一个有效、实时的定价方法.该方法能对不同服务等级进行差异定价,对同一等级内的用户流量采用流量整形中的令牌桶方法进行拥塞计费,从而促使用户根据其实际应用需求合理选择服务等级;同时该方法能保证在突发流量时,用户可以根据价格调整发送速率或服务等级从而最大化其效用;另外,ISP可以根据当前资源分配情况,通过适当价格干预,引导各等级用户有序分布,形成一个以供需关系为主、兼具宏观调控的价格体系,使网络被高效利用.最后,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推广移动互联网热点的应用,特别是在数据需求的热点区域,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WLAN网络进行数据分流。未来移动运营商的竞争是流量经营的竞争,流量经营不同于话务经营和宽带经营,要顺应移动互联网的规律。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及聚合平台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客户体验是客户使用流量的根  相似文献   

15.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3,(19):29-29
数据业务持续增长以及语音业务的低值化越来越明显,运营商实施流量经营的一个理想状态是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分配不同的带宽,进而实施不同级别服务的不同收费,以及个性化服务。中国移动TD-LTE设备与终端陆续招标、国内三大运营商的LTE齐表态进一步刺激了全球LTE发展的速度,而国际上运营商LTE的发展策略已由覆盖与业务推广推进至流量经营阶段。据运营商Vodafone统计,其LTE智能手机用户月均消耗的数据流量已经是3G智能手机用户的近两倍(350MB/month->640MB/month),而Verizon Wireless的LTE用户目前尽管只占到其后付费用户的28.2%,但却产生了VZW全网数据流量的54%。对LTE流量带来的问题与商机,StrategyAnalytics公司高级分析师杨光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在LTE启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用户群体,随着移动通信网速的快速提高和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地用户开始在手机上做一些原来只在PC上做的事情,比如使用手机上网购物.手机购物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手机数据流量,为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流量收入.运营商传统业务下降明显,行业增速也明显放缓,包括流量经营、大数据等在内的新业务将成为运营商未来发展重点.文章基于网络调研数据,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分析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为国内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大数据等新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宽带流量计费的风险及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按流量计费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按流量计费是按照终端接入网络后产生的实际数据比特流来进行计费,用户付费的多少只与用户接收/上传的数据流量相关,与网络连接时间及网络接人速率无关。流量计费按照下载、上传数据的时间段(如忙时和闲时)不同,价格可能不同;按照流量计算标准(计上行流量、计下行流量和计上下行流量之和)的不同.收取的费用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余建利  吴杰 《移动通信》2014,(15):81-84
基于流量经营对流量计费灵活性的需求,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流量业务3个层次的灵活计费实现原理,为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精细化运营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斌 《电信科学》2012,28(7):28-32
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正呈现爆炸式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底,用户数量已达近3.56亿户,如何有效提升用户使用流量,实现移动互联网有效益的流量经营,是各大运营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客户研究角度,基于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行为,通过消费者调研,挖掘提升用户使用流量的措施与手段,在套餐、应用和销售3个方面对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营商已经拥有海量用户,这些和用户相关的大数据本身就是一座宝藏。"在智能终端激发各类新型应用的趋势下,2012年底以及2013年初,诸多企业纷纷对未来几年的流量暴涨趋势给出了分析和预测。爱立信根据移动数据总流量在2012年继续保持了每年翻番的事实,给出最新的一份报告称,受视频业务的推动,预计移动数据流量将以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18年底,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2012年的12倍。而且,在流量经营逐渐成熟后,"有流量的运营商最终会战胜没流量的运营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