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超声波抑制滇池水华藻类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叶绿素a浓度及藻体密度变化研究了超声波对滇池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当超声辐照5min时,藻体密度为时照组的35%,叶绿素a浓度下降了22.1%,表明超声波对滇池水华藻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硅藻定向培养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有害藻华治理技术。硅藻生长促进复合物Nualgi是市场上常见的一种基于该技术的产品,目前已有一些研究验证了Nualgi营养素对硅藻生长促进及对有害藻类抑制的效果。然而,这些研究均是在未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中进行的。本研究以暴发蓝藻水华的湖水作为受试水体,考察了Nualgi对硅藻的促进和对蓝藻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在蓝藻占据绝对优势的藻华水体中,Nualgi的处理效果并不显著,硅藻占比无显著提高。因此,采用硅藻定向培养修复技术治理蓝藻水华时,需要其他治理技术辅助。  相似文献   

3.
硫酸铜灭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硫酸铜灭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确定出硫酸铜灭藻的最佳工况条件.方法以叶绿素a法作为检测方法,通过烧杯试验,确定处理含藻水的最佳硫酸铜投加量、接触反应时间、pH等参数.结果硫酸铜最佳投加量为1.5 mg/L;硫酸铜适宜的接触反应时间为8~12 h;pH值6.6左右时,硫酸铜藻类去除率较高,pH值>9时,藻类去除率显著降低.结论 pH值对硫酸铜灭藻效果的影响较大;温度对硫酸铜灭藻有一定的影响;水中还原物质浓度对硫酸铜灭藻影响较小;藻类浓度不同对硫酸铜灭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荧光分析技术检测蓝藻生物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灾害频繁发生。寻求一种快捷、准确的蓝藻生物量检测技术,实现对蓝藻的实时、连续的原位监测,是进行湖泊水华预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蓝藻活体荧光光谱的扫描,确定了藻蓝蛋白特征荧光波长,建立了蓝藻生物量与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强度的线性检测关系;同时改变蓝藻生长条件,研究不同光照培养条件下的荧光检测关系的变化,随着光照强度增大,生物量与特征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斜率变大,其原因是单位藻细胞中藻蓝蛋白的含量降低。通过对天然水体蓝藻生物量的荧光检测分析,发现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在多变条件下依然行之有效的蓝藻生物量特异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光照强度对颤藻、小球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颤藻(Oscillatoria sp)、小球藻(Chlorella)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叶绿素浓度(Chl-a)关键指标,考察了两种光照条件下(500、1 000 lux)三种藻类生长的规律。同时,利用SLogistic模型对三种藻生长规律进行拟合分析,为预测水华时期不同特征藻类的生长速率、潜能和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生长抑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颖慧  蔡磊明  王捷  王颖 《农药》2007,46(1):48-51
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采用计算器拟合法、概率单位法和统计软件SPSS的概率回归过程进行数据处理。由3种统计方法分别得到莠去津对7种藻类生长抑制的96h半数效应浓度(EC50,并由计算器拟合法得到莠去津对7种藻类的24、48、72、96h的EC50。结果表明莠去津对7种藻类均属高毒,对它们的生长抑制效应由强到弱分别为斜生栅藻、柱孢鱼腥藻、莱哈衣藻、菱形藻、普通小球藻、羊角月牙藻和镰形纤维藻,对藻类的毒性与作用持续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厂废弃的粉煤灰,变废为宝,制取应急处理藻华的絮凝剂.研究了各种方法改性的粉煤灰的除藻能力,并研究了改性酸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3个因素对盐酸改性粉煤灰除藻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酸改性粉煤灰的最佳改性条件.制得的改性粉煤灰在投加量为56 mg·L-1时,对藻类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2.4%.用它来应急处理藻华具有成本低、用量少、有效范围宽、沉降时间短,絮体密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的暴发日趋频繁,给环境、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效控制水华的爆发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笔者对国内外水华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藻类水华防治方法的发展方向。溶藻细菌一般分离自暴发水华的水体,这种土著细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安全、特异、高效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控藻手段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聚乙烯孔板、聚乙烯网片两种载体与着生藻的组合体系对天津市大沽河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载体上所形成的藻类生物膜能显著提高磷的去除效果,且不同组合体系差异性显著(P0.05),除磷率与稳定性排序为着生藻-网片着生藻-孔板着生藻-无载体。着生藻-孔板与着生藻-无载体体系的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6、0.09 mg/L。  相似文献   

10.
湘江流域长沙段夏季藻类频繁暴发,然而常规混凝工艺对原水中的藻类及其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前驱体的去除效果欠佳,对供水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预氧化混凝法由于除藻效果较好,而且不需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增设处理构筑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以长沙市水厂藻类暴发时的主要藻种——铜绿微囊藻为例,探讨了预氧化混凝法的除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混凝时,10 mg/L聚合硫酸铝(PAS)的除藻率为92.7%,分别使用K2FeO4、ClO2、KMnO4、O3或NaClO对藻类进行预氧化处理后再混凝,除藻率最高提升至100.0%、99.1%、98.2%、98.2%或96.4%。0.2 mg/L K2FeO4或KMnO4使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较单独混凝分别提高了12.3%和19.4%,而同等用量的ClO2、O3和NaClO则造成藻液中的DOC水平增加。质量浓度≤1.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