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D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规划电子政务市场建设蓝图,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将更是“肥”的流油.IT厂商相互激烈角逐,拚抢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然而并非每家IT厂商都能如愿以偿地分得电子政务章场的一杯“羹”,若想要得到政府的青睐与认可.事实并不是那么筒单。  相似文献   

2.
对 IT 厂商来说,刚刚起步的电子政务市场确实极具诱惑力。但是,机遇并不等于单子、单子也不等于收入、收入更不等同一个企业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影响和地位,再进一步说,地位和影响也绝不意味着一个 IT 厂商就能够把握住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未来更大的机遇。这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变数的市场,即使有的 IT 厂商现在宣布退出电子政务竞争领域,也不一定是错误;如果一些 IT厂商盲目切入这一市场,没准儿会跌进深潭。在2002年低迷的 IT 市场中,电子政务已汇成一股洪流,人们于是谈论:电子政务,怎样拉单?  相似文献   

3.
延续到2002年底的IT冬天,大盘依然萧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政务以及由此衍生的政府采购市场,就格外受到IT厂商们的青睐。单从发达国家的软件市场来看,政府采购占到整个市场的30%左右。在中国,政府采购市场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整个国内IT市场。“如果把电子政务比作‘虚拟政府’的话,那么安全系统就好比是国家的  相似文献   

4.
庞大的需求、趋于理性和重视应用的政府客户、逐渐成熟的技术.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的IT厂商、更多优秀的政府门户网站涌现——中国电子政务的巨型列车在2005年继续隆隆前行。鉴于前两年较为残酷的市场环境,今年评出的“第四届(2005)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都是经历了重重考验顽强生存下来的胜利者。随着政务需求的上扬,厂商们的热情有望在近期内回归——尽管风险依然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5.
《软件世界》2002,(11):54-56
当网络和电子商务的热潮归于理性后,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电子政务。对于中国来说,“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已经被看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基本策略。众多IT厂商密切关注电子政务。对于硬件和平台软件提供商来说,他们已经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而对于应用软件提供商来说,电子政务的市场可能刚刚崭露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6.
由《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中国)同eGOVChina2004共同举办的“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论坛专题-存储与灾难备份”,于2004年8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存储依然是2004年IT业重要的增长点,面对与日俱增的市场商机,无论存储厂商还是用户,都在一天天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而信息存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为各类行业用户提升IT管理效能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更多的问题摆在了存储用户和厂商面前。对于这些问题,“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论坛专题-存储与灾难备份”给出了最新答案。本届“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7.
本报上期“焦点”栏目介绍电子政务的“数字政府”一文引起了厂商及用户的读者的关注,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开设“电子政务”专栏采访相关专家,系列报道国内各地、各行业在电子政务领域的现状、应用效果以及IT厂商的商机。本期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简要概况。  相似文献   

8.
陈亮 《互联网周刊》2005,(23):56-58
中国电子政务市场在经过调整后继续稳步增长,国内外的IT巨头们都尽力想从这块市场分得一杯羹,拥有本地化优势的中国厂商能抵御住外来攻势吗?  相似文献   

9.
对政府来讲,电子政务是重要的战略工程,对于IT企业来讲,则是大好的商业机会。蓬勃发展的市场,使广大的IT企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商业机会到底有多大?如何抓住商业机会,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做出贡献? 恰逢“2002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举行前夕,中软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郭先臣先生就中软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经验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子政务市场的一支主力军——中软公司,一直把电子政务作为其主要的业务。中软一直坚持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在产品上提供从操作系统、中间件、安全产品到通用软件、行业软件等全方位的软件产品。而且在系统实施,客户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软在电子政务方面积累的经验或许能为其他的厂商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才刚刚开始,但是电子政务的热度已经可以预期,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将电子政务作为今年的重点。但是厂商们真的了解电子政务吗?他们能否从这一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政府如何对待IT厂商的激情澎湃?他们认可的厂商是什么样的?相对于用户的冷静,厂商呈现出一片虚热,急于推出各种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其实对于还在理顺政务流程,等待政策和资金到位的政府用户来说,选择IT厂商,速择解决方案还为时尚早。当然厂商闻风而动也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千万不要让电子政务也成为一个泡沫。  相似文献   

11.
黄燕 《互联网周刊》2002,(34):22-23
明确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框架和整体规划,这无论对政府还是积极参与的IT厂商来说都是个利好消息。特别是对IT厂商来说,他们将不再有面对“蛋糕”无从下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与网络》2005,(3):60-60
在经历了2003年中国IT服务市场品牌和理念的“嘉年华”后,众多的IT服务厂商终于明白了口号不能当饭吃的“真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惟有真“功夫”才能赢得真市场。2004年,对于中国IT服务市场的发展而言,是探索的一年,也是脚踏实地的一年。IT服务在理性探索中进入执行力时代,各大IT服务厂商们用实际行动把中国IT服务质量和水准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了2003年中国IT服务市场品牌和理念的“嘉年华”后,众多的IT服务厂商终于明白了口号不能当饭吃的“真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惟有真“功夫”才能赢得真市场。2004年,对于中国IT服务市场的发展而言,是探索的一年,也是脚踏实地的一年。IT服务在理性探索中进入执行力时代,各大IT服务厂商们用实际行动把中国IT服务质量和水准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不管是服务方式的人性化还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谁切走了电子政务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块?是谁正在不明朗的格局中迅速崛起?是谁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又是谁被电子政务拒之门外?电子政务IT100强的成功之道,中国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将过去的2002年的商业传奇,10月28日公布的“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期待您的关注:在此之前,有关电子政务的所有数据都是笼而统之的揣测,所谓这个领域的IT产业秩序也多是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谈;而在此之后,有关电子政务市场的讨论将变得更有针对性,更为“可预期”、“可分析”、“可具体化”,我们将知道这个市场“是什么”,“有谁在做”、“做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5.
陈亮 《互联网周刊》2005,(34):38-39
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要满足公民的多层次需求,它还要做得更好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也没有热闹喧嚣的舞台表演,2005(第四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于9月27日在北京港澳中心悄然开幕。这是一次针对性更强的行业盛会,大约有1000名政府人士和IT厂商代表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除了聆听行业专家的演讲,观看先进地区的电子政务方案外,他们更看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本届大会还产生了“2005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和“2005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这里仍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邓寿鹏说。  相似文献   

16.
在IT业一片“ERP”、“电子政务”、“IT服务”的热呼声中,在难得露脸的高端服务器市场里,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战争”。为争夺中国市场,三家服务器大厂各自磨练着自己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项目     
奥运转播也夺金2004年被称为“电子政务年”,无论是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是国内外厂商对中国电子政务市场的关注程度,都比往年更胜一筹。市场规模及增长从第二季度来看,中国电子政务市场在第一季度的基础上稳定增长,整体规模约为98.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1.5%。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周刊》2003,(36):57-57
电子政务领域的IT厂商和各地政府机关这两条主线搭建起了电子政务市场的基本脉络。但这还不够,在两大主角之外,电子政务还需要一些外在的支撑体系,中国电子政务的运行将会因它们而丰满、顺畅。2003年以来,多个外在支撑体系逐渐得到了发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19.
林醇 《中国信息化》2005,(10):79-79
随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政府采购规模已从最初的每年十多亿元发展到上千亿元。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003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1659亿元,2004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2000亿元。如此庞大的中国电子政务市场吸引了众多IT厂商纷纷抢滩。  相似文献   

20.
或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古语在现今的IT市场上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验证。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中国IT市场的发展脉络时,我们会发现,分化与融合相生相克,相伴相依,实际上贯穿着整个IT市场的发展历程。 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在我国IT市场的早期发展阶段,国外厂商挟“船坚炮利”之势,纷纷涉足中国计算机市场,相比之下,当时的国内厂商则显得势单力孤,整个IT市场分化为力量对比悬殊的两大阵营。分化表现为两大阵营的竞争,而融合则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合作。国外厂商虽然实力雄厚,但毕竟是在文化差异巨大的异国他乡,如果没有中国同行的协助,其业务拓展并不会轻松;而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是至关重要。于是,联盟、代理、分销、OEM等各种合作方式竞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