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学禹  徐立山  高建国  薛启河 《连铸》2011,(Z1):389-391
通过承钢板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原因,分析了结晶器冷却制度、连铸保护渣性能、钢水成分、浸入水口插入深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纵裂纹的措施,表面纵裂纹得以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以安钢现场生产数据为基础,研究各种工艺参数对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影响,并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如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钢水成分、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传热、二冷强度、拉速、钢水过热度等,并介绍了安钢减少表面纵裂废品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连铸薄板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80组数据测量及分析研究,认为产生薄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原因除钢水质量、结晶器保护渣、连铸工艺参数等因素外,还与结晶器的结构,即与结晶器的背腔U形槽冷却水通道的几何参数和结晶器内腔曲面的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4.
某钢厂1台230 mm×1 410 mm双流板坯连铸机采用转炉直上工艺浇铸Q235B钢时,板坯出现表面纵裂纹。针对该钢厂的铸坯质量缺陷进行现场工艺追踪,对比和分析转炉工艺、钢水成分控制、结晶器水冷工艺、结晶器保护渣等关键工艺控制点,并采取了相关的针对性工艺改进措施,表面纵裂纹综合发生率成功从16.52%降低至1.25%、纵裂纹超深改判率从4.16%降低至0.18%。  相似文献   

5.
本钢薄板坯连铸在生产集装箱用耐候钢时集中批量出现表面纵裂纹缺陷,裂纹在铸坯上无规律分布,在热轧卷缺陷部位取样并做冷态弯折,出现开裂,致使产品不能用来制作集装箱面板和立柱。薄板坯耐候钢属于高磷且含镍铬铜合金,表面纵裂纹的发生几率较大且不易控制。文章研究了耐候钢纵裂时结晶器冷却、二冷水制度、钢水成分、保护渣等影响因素,采取了结晶器内初生坯壳生长弱冷方式、更改二次冷却喷淋、保护渣性能等控制铸坯表面纵裂纹的技术措施,进而改善了薄板坯连铸耐候钢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和明  潘新红  袁静 《连铸》2016,35(3):23-27
在钢的连铸过程中,钢水在结晶器内的凝固对铸坯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影响,几乎所有的铸坯表面缺陷均形成于结晶器内。近年来,随着连铸拉速的增加及对铸坯表面质量要求的提高,有关结晶器冷却、传热对钢水的初始凝固及表面纵裂纹影响的研究成为连铸科学研究的重点。结晶器壁热流不均是纵裂纹产生的有利环境,保护渣控制传热为常用的措施。薄板坯浇铸时由于拉速高,为获得表面无缺陷铸坯,对保护渣控制传热的要求更高,同时也需协调保护渣的润滑功能。通过生产试验,研究比较3种碱度保护渣(CaO/SiO2分别为1.06、1.26和1.48)对薄板坯结晶器平均热流量的影响,发现与低碱度保护渣相比,使用高碱度保护渣时,结晶器热流量最低,有利于实现弱冷却,形成均匀凝固坯壳,在一定拉速条件下浇铸裂纹敏感钢种时有助于获得良好表面质量的铸坯。  相似文献   

7.
石向东  李建  成泽伟 《连铸》2011,(1):15-18
针对酒钢CSP生产中碳钢Q235B过程中铸坯表面出现的中心纵向裂纹缺陷,通过理论研究、试验分析和技术攻关措施,分析了中心纵向裂纹分布特点、形貌特点和产生机理,研究了钢中夹杂、钢水硫含量、结晶器锥度、结晶器保护渣和铸机工况参数等因素对中心纵向裂纹的影响,通过调节控制各主要参数,使Q235B纵裂纹发生率由2.89%降低到0.36%左右。  相似文献   

8.
针对涟钢210转炉厂1号连铸机生产线上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板坯的表面纵裂形成的原因,认为连铸板坯表面纵裂与结晶器冷却强度、钢水成分、拉坯速度、液位波动等诸多因素相关,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铸坯的表面纵裂纹比例由4.99%下降到0.05%以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涟钢连铸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对钢水质量、过热度、进出水温、保护渣性能、液面波动及结晶器铜板等进行了检测、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钢中部分硫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使w(Mn) /w(S)比为28.8;停产后结晶器进水温度下降幅度达到25℃,恢复生产后水温又快速上升到30~32℃;保护渣碱度波动较大,最低时达到1.1,使渣玻璃性强、导热性较好;液面波动高达6~7mm,保护渣不能均匀流入,影响结晶器的传热;另外,结晶器铜板划伤造成初生坯壳与铜板接触不良,局部温度偏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经过调整后,涟钢1号机表面纵裂纹发生率由0.50%下降到0.024%.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低温用无缝钢管Gr6管坯表面微裂纹的形貌,分析了管坯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分析认为:凝固时结晶器弯月面初生凝固坯壳随温度下降发生δ-Fe→γ-Fe转变,伴随着较大的体积收缩和线收缩,坯壳与铜管壁过早脱离形成气隙,导致坯壳生长不均匀,在坯壳的最薄弱处形成裂纹。通过提高钢水洁净度、控制钢水过热度、降低拉坯速度、控制结晶器液面波动和选取合适的结晶器锥度等工艺措施,可有效地控制低温用无缝钢管管坯表面微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