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本文借助示差扫描量热(DSC),扭辩分析(TB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研究了聚醚醚酮(PEEK)/酚酞型聚芳醚砜(PES-C)共混物的相容性特征。结果表明共混物是部分相容的,共混物的相容程度与共混物的热历史有关。在共混物相容程度较高时,共混物的两个 T_g 随共混物组分的改变彼此向对方移动;共混使对应于 PES-CT_g 的玻璃化转变变宽。PEEK/PES-C 共混物的部分相容性从两者有一定程度的分子链水平的相互作用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3.
借助DSC、FTIR、PLM(偏光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聚醚醚酮(PEEK)/酚酞型聚芳醚酮(PEK-C)共混物的相容性特征及结晶行为、结晶形态。结果表明该共混物是部分相容的,其相容程度与共混物的组分比及热历史有关;共混物中PEK-C对PEEK的结晶有阻碍,其阻碍与共混物的组分比及结晶条件有关;共混物的结晶形态对共混组分比有较大的依赖,同时还与结晶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新型耐高温工程塑料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研究了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对铸膜液体系热力学性质和凝胶速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浓度及分子量对成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对PEG系列添加剂在PEK-C/DMAc铸膜液体系中的作用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杂环联苯型聚芳醚酮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热重分析法详细研究了自制杂环联苯型聚芳醚酮(MPEK)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采用Ozawa方法计算出了其热降解活化能,提出了其在空气和N2的分解机理,这时此新型聚芳醚酮的加工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功地合成了带烷端基的酚酞聚芳醚腈 ,测定其 1H- NMR谱 ,根据链中芳环质子共振峰与链端基质子共振峰积分强度比求解分子量 ,与聚合物特性粘度关联 ,确定了酚酞聚芳醚腈在四氢呋喃溶剂中 ,6 0℃的 Mark- Houwink常数 K=1.6 4× 10 -6,α=0 .918,建立了其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的特性粘度与数均分子量的关系 :[η]=1.6 4× 10 -6M0 .918  相似文献   

7.
用挤出方法制备了新型聚芳醚酮(PEK-C)和聚醚醚酮(PEEK)共混物。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转变、结晶结构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了PEK-C和PEEK具有很好的互补和协同作用,表明该共混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8.
酚酞(PPH)、3,3′-双(4-羟基苯基)苯并吡咯酮(HPP)和4,4′-二氟二苯酮经亲核缩聚得到聚芳醚酮(PEK-C-H),再经与环氧氯丙烷(ECH)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环氧侧基的酚酞聚芳醚酮共聚物(PEK-C-HE)。通过改变反应单体ECH的量,调控聚合物的环氧侧基含量。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以PEK-C-HE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制备了溶液涂层,并考察了涂膜经自固化交联后的性能。结果表明,PEK-C-HE涂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可在(300±20)℃连续30h不脱落,表面电阻均为1.05×1016Ω,冲击强度均大于100 kg.cm。PEK-C-HE有望应用于高性能涂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塑性聚芳醚酮(PEEK和PEK)的发展过程、现状及未来的应用,并介绍了聚芳醚酮的结构,性能、加工和用途。  相似文献   

10.
双酚A型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酚A和4,4'-二氟二苯酮为原料,采用新的合成工艺合成双酚A型聚芳醚嗣,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含成的双酚A型聚芳醚酮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2.8℃,氮气中5%热失重温度为509....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芳醚砜(PES-C)/聚苯硫醚(PPS)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与熔融流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PES-C/PPS共混体系属于多相体系,PES-C占50%时,PPS成为连续相,共混物在该组成比例下具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增容剂(A)对聚苯醚/聚酰胺共混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种用马来酸酐改性的低分子聚烯烃(A)并将A作为PPO/PA共混体系的一种新型增容剂。从物理机械性能和形态结构两方面研究了A对PPO/PA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增容剂A与文献报导的PPO/PA体系的某些增容剂相比,除用量少、增容效果好外,还兼具耐热改性剂和流动改性剂的功能,即A是一种多功能的改性剂,它是通过使PPO/A与PA形成界面过渡层而实现其增容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IPP/PBT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IPP/PBT共混物中,当PBT含量少于20%时,IPP和PBT各自以晶粒的形式均匀地分布,属于Stein等人所提出的第一种模式。而当PBT含量大于20%时,共混物出现相分离现象。PBT的加入使IPP的结晶度下降,晶粒尺寸增大,熔点变低。  相似文献   

14.
全氟磺酸树脂中不稳定端基的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失重方法对全氟磺酸树脂中的不稳定端基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DSC研究了多次重复扫描对聚苯硫醚/尼龙6(PPS/PA6)共混物中PPS组分结晶行为的影响,随扫描次数增加,熔融温度低时,PPS的结晶温度稍有提高;熔融温度高时,PPS的结晶温度逐步降低;而且出现2或3个结晶峰,共混物中PPS组分除结晶温度比纯PPS的高外,随熔融温度和扫描次数增加,仅有单一高温结晶峰,以上结果可用自成核、异相成核和交联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
粘度不同的液态铝低压渗流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闻德荪 《工程力学》1994,11(4):115-121
本文根据相似原理对粘度不同的液态铝在多孔介质中的低压向上渗流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渗流液面以平面沿铅垂方向推进,并满足次方根规律;某一时刻t的雷诺数、阻力系数和沿程损失可用相应的公式计算;液态铝的温度(即粘度)在一定范围的变化对渗流速度的影响不大。实验还将模拟充填时间与原型充填时间进行了对比,两者得到了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采用双辊开炼机(R)和捏合锅(M)两种不同共混方法对聚丙烯(PP)分别与三元乙丙橡胶(EPT)和1,2-聚丁二烯(1,2-PB)进行共混,对所得两种共混物模压成型的试样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以及抗冲击强度和抗张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和温度下,无论用哪种方法共混,EPT的1,2-PB对PP都有很好的增韧效果,但后者更优。从抗冲击强度和脆断面形态看不同共混方法对PP/EPT和PP/1,2-PB二种共混体系的效果是不同的,即对PP/EPT体系,以R共混优于M共混,而对PP/1,2-PB体系,则几乎没有差别。从而可以认为,共混方法对不同共混体系的效应是不同的;同方法时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用粉末干混法制备结晶/结晶共混体系PPS/PEEK,并用DSC研究了不同熔融温度下淬火PPS及PPS/PEEK共混物中PPS的结晶熔融行为。熔融温度(Tmelt)高于360℃时,对PPS的结晶熔融行为有影响,结晶温宽(ΔTc)随Tmelt提高而加宽;PEEK加入PEEK含量增加,使PPS的结晶、熔融温度下降。共混物中的PPS的结晶熔融行为受Tmelt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聚丙烯与其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和结晶性的角度出发,综述1992年国内关于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研究及形态结构与聚丙烯共混材料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