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籽综合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7,(3):17-21
分别从茶籽仁、茶粕、茶壳三方面着手,详细地介绍了茶油的提取技术及其优缺点,结合市场现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提出期望。对茶粕及油茶籽壳的开发应用进行阐述,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趋势,期望对今后油茶籽综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焙烤对压榨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对茶籽进行不同焙烤温度及时间的预处理,然后进行螺旋压榨,测定其出油率,以及茶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香气成分等。结果发现:当焙烤烤温度达到155℃,时间15 min时,压榨茶籽毛油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含量相对较高;焙烤对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有一定的影响,而焙烤温度是影响压榨茶油的风味物质种类和浓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油茶籽油不经精炼,除280℃加热试验只能达到国家二级压榨油的要求外,其他指标都达到GB 11765—2003规定的一级压榨油的要求。试验结果为减少下一步精炼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50型茶籽剥壳机,是茶籽制油的一种专用设备,既能剥茶籽壳又能剥去桐籽壳,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效果良好.随着榨油设备的变化和某些客观原因的影响,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对该设备必须加以适当地研究和改进,使其收到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茶籽含油量与茶树品种关系很大。我国茶籽含油量的幅度,就种仁而言,含油量高的可达30~35%,低的在20%以下,多数品种的含油量在24~30%,平均约24~25%。 2.影响茶籽含油量的因素很多。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从品种类型分析,小叶种茶树的茶籽含油量高于大叶种茶树的茶籽含油量;从地理位置分析,偏北茶区的茶籽含油量高于南方茶区的茶籽含油量,从茶籽的仁壳比分析,仁壳比值大的茶籽含油量高于仁壳比值小的茶籽含油量。 3.仁壳比可作为鉴别茶籽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就小叶种茶树来说,其仁壳比的幅度为(85±2):(35±2)。作为油料用的茶籽,仁壳比值过小,将会影响茶籽制油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力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7,14(3):10-12,16
全面综述了油茶籽制油的生产工艺及茶油的实际应用,并详细地介绍了提油过程中的副产物茶饼粕和茶壳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全面综述了油茶籽制油的生产工艺及其茶油的实际应用,并对提油过程中的副产物茶饼粕和茶壳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全面综述了油茶籽制油的生产工艺及茶油的实际应用,并对提油过程中的副产物茶饼粕和茶壳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微波预处理对毛茶油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技术对油茶籽进行预处理,探讨微波作用条件对茶油提取率和毛茶油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可增大提油率,缩短预处理时间,茶籽水分含量很快达到平衡;但毛茶油过氧化值、酸价均有一定程度上升,色泽也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9.
<正>140816金浩5 000ml食用茶籽橄榄调和油金浩茶籽橄榄调和油,将湖南深山茶籽油与进口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完美调和,保留橄榄油的绿植清香,油茶籽油油感丰富,蒸炸煎炒,更美味!其中所含的油茶籽油为中国特有食用油种,产自深山,富含9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达80%左右,具有更理想的脂肪酸组合,同时含有茶油固有的微量营养素,更健康!金浩,是第一个将我国特有的油茶籽油品牌化发展的企业,拥有近20年茶油品类产品生产及销售经验。引领行业,更专业,  相似文献   

10.
正140816金浩5 000ml食用茶籽橄榄调和油金浩茶籽橄榄调和油,将湖南深山茶籽油与进口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完美调和,保留橄榄油的绿植清香,油茶籽油油感丰富,蒸炸煎炒,更美味!其中所含的油茶籽油为中国特有食用油种,产自深山,富含9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达80%左右,具有更理想的脂肪酸组合,同时含有茶油固有的微量营养素,更健康!金浩,是第一个将我国特有的油茶籽油品牌化发展的企业,拥有近20年茶油品类产品生产及销售经验。引领行业,更专业,  相似文献   

11.
红花油茶的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参考,主要分析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脂肪酸组成,并对其两种茶籽仁的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风干红花油茶籽仁中的粗脂肪含量为63.3%,粗蛋白质含量为8.8%,茶皂素含量为13.34%,其中粗脂肪含量比普通茶籽仁高出15%以上。风干后的红花油茶籽壳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粗纤维,含量达到78.4%。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红花油茶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  相似文献   

12.
茶叶籽油即茶叶树籽榨得的油脂,各地称茶叶树籽油、茶叶籽油、茶籽油、茶油的皆有,本文暂名茶叶籽油(以下同)。1988年,湖南省临湘县粮油议购议销公司从外地购入一批茶叶籽油,由于茶叶籽油  相似文献   

13.
叶子 《中国食品》2006,(15):2-23
油茶别针茶籽树,茶油树,为茶科山茶属的多年生木本油科作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以湖南省种植最多,其次是江西、广西、浙江等十多个省、茶籽油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茶科植物颁布最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仔油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树龄及采摘时间对高州油茶经济指标及其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树龄与采摘时间对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品质的影响,对不同树龄(11年、9年、7年)与不同采摘时间(10月20日和11月9日)的果实重量、茶籽千粒重、茶籽得率、籽仁得率和出油率等经济指标,以及籽仁和茶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迟,高州油茶的茶籽与籽仁得率、出油率等经济指标和籽仁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且高树龄的果实重量、茶籽得率等指标均比低树龄的有较大的增加,但在籽仁的主要成分的含量上则无显著优势。此外,树龄和采摘时间对其茶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红花油茶果的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干基)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8.8%,茶皂素(干基)含量为10.34%;红花油茶籽壳中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2.5%,粗纤维(干基)为73.4%,茶皂素(干基)含量为4.08%;红花油茶果的果皮中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4.0%,粗纤维(干基)为31.1%,茶皂素(干基)含量为20.05%.脂肪酸组成测定表明,红花油茶籽油属油酸型油脂,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  相似文献   

16.
茶叶籽油     
茶,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饮料,它的学名是Camellia sinensisL,在植物分类学中与油茶同属茶科(Theaceae),在我国南方广为栽培。茶树的叶子经加工制作后就成为商品茶叶。茶树的种籽近似球形,含仁率约50~65%,茶叶籽仁的化学组成如下: 含油率:30.13% 蛋白质:13.28% 粗纤维:1.47% 非氮物质:51.67% 灰份:3.45% 茶叶籽出油率约为10~12%(压榨法)。 由于茶和油茶同属一科,故茶叶籽油和茶油的性质和组成十分相似(见表):  相似文献   

17.
对油茶果壳、籽壳、籽仁、茶枯饼、浸提茶皂素后的茶枯饼及发酵茶枯等中的氨基酸进行了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它们中含有包括7种必须氨基酸在内的17种氨基酸。含量次序是:发酵茶枯饼、茶籽仁、茶枯饼、浸提茶枯饼、茶籽壳、油茶果壳。在氨基酸的组成、配比和含量上,经二级发酵的茶枯饼其组分和配比更趋合理,含量有大幅提高,而与豆饼十分接近。在氨基酸含量上,油茶果壳、籽壳、茶枯和浸提茶枯饼都比米糠低或低得多,只是  相似文献   

18.
索氏法提取和测定油茶籽油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外,油茶中还含有茶多糖、茶皂素、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油茶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制备为前提,本研究以简单、有效地提取茶油为目标,以油茶籽含油率为指标,在索氏抽提法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种类和单次样品重量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索氏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80℃、有机溶剂丙酮、单次样品重量4 g。该条件下茶籽含油率达43.24%±0.53%。该条件下测得4种油茶整籽和种仁的含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的整籽和种仁含油率均最高,且饼粕含油率最低,分别为49.7%、67.5%和6.1%。优化后的油茶索氏抽提条件,适用于茶油成分的有效提取和针对油茶籽油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茶籽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茶籽可综合开发的茶油、茶皂素、茶籽饼等产品及其提取工艺、作用和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 种芍药属植物种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探索3 种芍药属植物种子开发及综合利用前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其他多种测试手段测定3 种芍药属植物种子的千粒质量、籽壳和籽仁含量、籽粕含量、籽油含量及组成、籽壳及籽饼粕中主要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凤丹籽、紫斑籽和芍药籽3 种芍药属植物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280.16、263.64 g和187.68 g;3 种芍药属植物种子籽壳含量占种子质量31%以上,籽饼粕含量占种子质量37%以上;饼粕中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单萜苷类化合物,籽壳中均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低聚茋类化合物。结论:芍药籽油组成和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牡丹籽油非常近似,可开发为高级食用油;3 种芍药属植物种子籽壳和籽饼粕中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油用牡丹籽饼粕和籽壳开发利用对于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