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公自动化》2010,(2):15-15
2009年笔记本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厂商加速更新,提高服务。ULV笔记本、一体机电脑等创新技术的产品,成市场主流。 由于创新技术,电脑市场呈现回暖。Gartner公布调查结果,预测2009年全球个人电脑供货比上年增长2.8%,为2.99亿台,预计2010年将再增12.6%,达到3.37亿台。  相似文献   

2.
2009年笔记本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厂商加速更新,提高服务。ULV笔记本、一体机电脑等创新技术的产品,成市场主流。由于创新技术,电脑市场呈现回暖。Gartner公布调查结果,预测2009年全球个人电脑供货比上年增长2.8%,为2.99  相似文献   

3.
6月24日,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表示,全球个人电脑拥有量已经超过10亿台,新兴市场个人电脑拥有量的强劲增长将使这一数字在2014年初翻一番。个人电脑已经成为进步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此同时,因废弃电脑引发的电  相似文献   

4.
笔记市电脑可以说是今年IT市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前不久国际知名调研机构IDC发布了最新报告,今年第三季度个人电脑市场达到了15%的增长。而在这份报告中,最抢眼的品牌并非那些老牌传统厂商,而是凭借489.3%的高增长挤进国产品牌前两位的TCL笔记南,其增长率在所有品牌中名列第一。一方面市场销量捷报频传,另一方面TCL也加大了新品研发的力度。今天笔者从卖场闻讯,之前业内未面市已先闻其声的丽屏T51笔记南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高登辉 《微型计算机》2011,(19):I0001-I0001
众所周知.1981年8月,IBM5150的问世被看作是真正意义上个人电脑的历史开端。而恰好在个人电脑迎来30周年之际.这家在个人电脑领域曾经无可匹敌的王者.且对个人电脑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企业.也迎来了百年华诞。 尽管IBM早已淡出个人电脑市场.但这并不妨碍多数电脑爱好者对之心怀敬意。毕竟.即使是那些谈不上对这家企业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人,也一直受惠于它带来的技术,比如每张银行卡背后的磁条,再比如各种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等等。  相似文献   

6.
8月11日,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品牌acer中国一口气推出了7款商用笔记本产品,同时宣布全面进军中国商用市场。 “我们回头看PC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市场的增长周期一般是4到5年。从2004年到2009年前后,大概有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整个PC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个人消费。当前,个人消费市场依然在增长,但增速开始放缓。  相似文献   

7.
欧洲市场的增长和企业领域的“升级换代”促成了全球个人电脑厂商业绩的稳固增长。近日,一份报告显示,多年来趋于疲软的欧洲个人电脑市场呈现出人意料的大幅增长。而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出货量在亚洲名列首位。国际数据公司(IDC)和加特纳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分别推出了2004第二季度的个人电脑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目前全球排名第五的宏基公司为例,其在欧洲的业务增长超过了60%。在全球的个人电脑市场的销售大赛中,戴尔公司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惠普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占有市场15%左右的份额。今年第二季度,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个人电脑的销量也有所增长,达780万台。其中,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出货量在亚洲名列首位。联想在亚洲地区的个人电脑大战中继续领先。IDC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亚太区,惠普公司排名第二,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是IBM和戴尔,其中戴尔公司的增幅最猛,达到了38%。但是分析表明,虽然联想2004年第二季度在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从第一季度的10.7%回升至12.1%,仍居于榜首,但增幅低于2003年第二季度的12.7%,显示出了这一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IDC公司的个人电脑全球市场调查总监洛威...  相似文献   

8.
据市场人士预测,第二季度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个人电脑出货量在消费者强劲需求的带动下有所上升,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环比增长19%。个人电脑出货量在第二季度的增长对于顶级PC厂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例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2000,(33)
个人电脑市场在过去的半年中增长迅猛,对于埋头做实的青岛海信计算机公司而言,销售纪录也一直在不断刷新。截止至6月30日,海信个人电脑的销量已经达到16. 2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95.18%。海信其它i-Device(网络接入)产品的销售状况也保持良好,其中掌上电脑实现销售1.4万台,海信NT图形工作站1500台。据海信高层人士预测,2000年的市场销量很有可能突破年初预想的30万台目标,达到比去年番一翻的业绩。 在上半年的市场销售中,海信电脑可谓是家用和商用并进。在商用市场,海信的“箭”系列产品在行…  相似文献   

10.
《新电脑》2014,(8):24-25
过去30年,个人电脑市场规模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甚至略微下滑轨道,同时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可谓每年都有品牌在市场上消失。这个利润本就不高的行业,却在互联网模式兴起的大旗下,出现了罕见的品牌激增的状况,谁进来了?  相似文献   

11.
综合消息     
据Dataquest对1994年多媒体个人电脑交货量的最终估算,在美国国内市场的有力推动下,全球多媒体个人电脑市场1994年增长了300%。多媒体个人电脑销量1993年为250万台,到1994年增至1030万台,其中苹果电脑公司售出240万台,稳居市场领先地位。1995年出版的Dataquest多媒体市场趋势报告对上述估算结果和蓬勃发展的多媒体市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苏锋 《微电脑世界》2010,(8):125-125
富士通个人电脑7月21日在京召开"富士通2010 China Express策略发布会",中国作为其2010全球策略启动的第一站,将透过更快速全球战略、整合统一的产品品牌、以及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与市场开发策略,以全方位资源的投入加快个人电脑的销售、渠道、服务等进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在中国市场摸索、蛰伏了三年之后的富士通个人电脑终于决心发力个人笔记本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数字IT     
《现代计算机》2005,(11):5-5
1亿:根据AMD提供的消息,在德国的工厂投产后.到2008年,处理器芯片的年度产量将达到1亿片。另一方面.雄心壮志的AMD公司还表示.通过德国芯片制造工厂的建立.预计未来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将从现有的20%攀升到30%。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发现,合理组合使用NAND、DRAM和普通硬盘的效果胜过使用DRAM和普通硬盘。据市场研究公司Obiective Analysis近日发布的一项新调查声称:如今DRAM行业在其最大市场:个人电脑面临NAND闪存的重大威胁。研究人员分析了近300个基于行业标准的个人电脑基准测试以及"多种DRAM和NAND配置"后,得出了这个结论:即使按今天的价格来看,添加1美元的NAND闪存改善个人电脑性能的效果胜过添加1美元的DRAM。  相似文献   

16.
IDC发布的报告《中国IT安全市场分析与预测2007-2011(IH07)》(文档号#CN326205N)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市场规模为3.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安全软件市场在2007上半年的市场规模为8760万美元,占整体市场的27.4%;占比最大的是安全硬件,为48.6%,同比增长28.3%,市场规模为1.55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王丁 《个人电脑》2003,9(12):50-50
今天国内的PC厂商已经当仁不让地唱起了主角。尤其是在家用电脑市场上.除了重装上阵的HP Pavilion和兼顾家用商用两个市场的DELL Dimension之外,我们似乎再也看不到其它的国外PC品牌。其实,还有些普通用户并不是很熟悉的洋品牌也直没有放弃国内PC市场.《个人电脑》实验室这次评测的德亚电脑正是属于这一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个人电脑》2011,17(12):93-93
2011年11月29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启动“个人云”战略。联想推出了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品类的全新一代乐终端.将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全面覆盖各个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19.
端宏斌 《程序员》2005,(4):33-42
一.手机游戏的时代来了 手机作为一种全新的游戏载体.正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着。根据Informa(编者注:美国著名市场分析机构)的多析,手机游戏市场是全球游戏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产值将从2002年的2.43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8亿美元。在国内市场中.手机游戏行业自从2003年9月.中国移动百宝箱收费后正式寓动.用户增长也十分迅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手机游戏用户就增长到200万。  相似文献   

20.
印象中,富士通虽然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而且品牌也有一定知名度,但富士通个人电脑总给人不温不火的感觉。对此富士通个人电脑大中国区总经理蔡慧思表示:“2006年,富士通个人电脑要跑步前进”。蔡慧思说,“在富士通个人电脑大中国区年度计划中,产品、市场、渠道、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将实现飞跃式增长,从而实现今年一季度进入国内笔记本市场十强行列的目标。”蔡慧思认为,厂商如果没有研发、制造等综合实力,很难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而富士通个人电脑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广泛的产品线,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每年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