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是从一个井孔向地层发射稳定的直流电流,在地面或另一井孔接收,测量地层电阻率,是井中物探技术的前缘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本文从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原理出发,介绍和比较了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几种实现方法,如佐迪法、电流线追踪法、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等,并且分析了今后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井间电阻率成像的城市地铁溶洞探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在城市修建地铁时可能遇到的一种严重危害工程安全的地质灾害体--溶洞,建立了4种典型溶洞模型,使用有限元法和迭代法进行正反演数值模拟,得到井间电阻率成像方法对典型溶洞的探测响应特征,分析总结不同模型响应特点,辅以大连地铁工程实例验证实际探测中的良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井间电阻率成像方法是城市地铁溶洞探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为城市地铁施工提供相应的安全保证,基于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对在城市地铁使用井间电阻率成像方法进行溶洞探测提出现场工作和数值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井地地震是通过地面激发,井中接收的方式来对目标体进行透视的物探技术,该技术利用地震波走时和能量衰减来反演目标体内部结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井地地震独特的观测方式及其原理,然后建立地质模型,采用射线追踪法计算走时,应用同时迭代重建算法(SIRT)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该算法的效率和精度,总结其优缺点,最后通过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井地密集阵列三维电阻率/极化率观测系统及观测方法,并采用有限单元法正演相关模型,分析其二维断面和三维空间异常特征。二维与三维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异常形态对比表明,井地密集阵列三维电阻率/极化率观测系统在提供大量的观测数据前提下,三维显示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异常可以有效探测地下地质体位置、电性;通过对不同地质模型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为金属矿勘查中的井中激发极化技术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球状风化地段是地铁建设过程中几大难题之一.本文对高密度电法和井间电磁波CT法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归纳两种方法在探测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中的有效性.高密度电法选择三种温纳排列装置,测量过程中存在接地条件差等因素,进行常规数据反演,与实际钻探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测量中改进电极与地面耦合条件以及加大供电电压,采用比值法数据反演,根据高电阻率分布特征推断球状风化体的分布情况,其结果与钻探结果较为吻合,效果较好.同时,应用电磁波CT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阻率成像测井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作为一种测井新技术、新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一些常规测井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阐述了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发展历史,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种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阵列感应成像测井技术和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说明,详细介绍了三种电阻率成像测井在油气勘探和大陆科学钻探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2-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井间地震技术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最近几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油气田利用井间地震技术预测高孔、高产的砂体位置,以及在油气藏开发阶段如何利用井间地震技术优化钻井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一项新技术,通过记录波的旅行时、振幅和频率,利用测井或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解释,了解到井间地下构造特征和储层岩性变化。为了掌握江汉油区马9-13井区断层展布和含油砂体连通情况,采集了四对井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速度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处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域530井区八4+5层油藏为典型一类油藏,综合含水73.4%,中高含水井比例达到84%。此次研究利用岩石电阻率测井与其它测井参数相结合,采用井间电阻率对比法、径向电阻率对比法、交会图版法、自然电位偏移法对水淹层进行定量识别,以此揭示油藏水淹层岩石物理响应机理及响应特征,为水淹层判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反演计算中存在的困难,探讨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建立 可行的电阻率反演算法的问题。在对三维点电源二维地电体电位场模型有限元法正演计算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SQP方法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反演算法。根据勘测中测量电极间距的不同,提出按不同 的电极间距分别建立优化模型进行参数优化。通过对模拟电阻率模型和实际观测资料的反演计算,表 明该算法进行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是可行的,其具有对初始模型无特殊要求、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这一反 演算法可望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的反演计算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电法二维反演程序反演常规电法电测深资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电法二维反演程序具有易用性强和反演结果快速直观等优点,在物探工作中被经常使用。本文比较高密度电法二维反演程序数据和常规电法电测深数据的格式,介绍了常规电测深数据经程序转换后用高密度电法二维反演软件反演成图的效果,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m序列在电法勘探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序列的基本特性和相关函数及其频谱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将m序列应用于电阻率法勘探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在不考虑复电阻率情况下利用m序列互相关函数的频谱辨识电阻率的原理。在现有电法仪基础上改造得到的实验样机,通过电阻测试和野外测试与直流电阻率法对比,对辨识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序列的电阻率法对电阻率有很好辨识能力,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和自然电位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交流电阻率法检测重金属锌污染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的锌污染砂试样进行电阻率测试,分析了电流频率、含水量、孔隙比、锌污染含量等对砂电阻率的影响,建立了影响锌污染砂交流电阻率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电阻率随电流频率的增加先急速降低,当电流频率增加到50 kHz时,电阻率逐渐趋于稳定;以锌含量50 mg/kg为界,锌含量越低,电阻率对电流频率的变化越敏感;电阻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含水量越低,电阻率变化越快;电阻率随孔隙比的增加而增大,增幅较缓;电阻率随锌含量的增大而急速减小,当锌含量高于250 mg/kg后,电阻率逐渐趋于稳定;砂电阻率与锌污染含量间呈现高度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得出了包含饱和度、孔隙率、锌污染含量的砂交流电阻率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14.
排列方式及电极距对高密度电法异常响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度电法能通过研究地下介质体的电阻率差异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其成像效果和工作效率受到具体的布设方法的影响.本文通过正演数值模型和实际探测资料,针对管道高阻目标体,探究了横纵向上不同排列方式的异常响应.由于高密度电法在纵向上的异常会对下方产生影响,因此高密度电法的横向分辨率一般高于纵向分辨率,而偶极排列在横向异常的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电极电阻率法监测了分别掺入碳纤维、钢纤维和碎石骨料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在72 h内的电阻率,并用Hymstruc3D建立了微观结构模型分析导电机理。结果表明:水泥浆体的电阻率受电解质液相饱和度、孔隙率及孔结构曲折度的影响。掺入的导电纤维能明显降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阻率;而掺入骨料时,其电阻率明显增加。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现象是由水泥浆体中液相离子导电和导电纤维中的电子导电的共同作用所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与其导电相的含量密切相关。无电极电阻率法为估算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导电相或非导电相的含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古墓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古墓探测中如果采用电测深法,存在测点密度不大、信息量小等缺点。对于某些探测物来说,存在着资料解释困难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引进了一种新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经过近几年对不同探测物的勘探应用,认为高密度电阻率在古墓探测中,是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维高密度电法基于地下介质电性的差异,能对地层中存在的空间视电阻率变化特征进行探测.为了对其成像效果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基于正反演理论介绍了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以及光滑约束最小二乘法的原理.然后在Res3dinv软件中选择单极-偶极装置进行三维反演成像,具体分析了异常体埋深、尺寸大小、高低阻互换、形状边界,以及地形起伏...  相似文献   

18.
使用常规的小应变、大应变等桩基检测方法对灌注桩埋深进行探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次研究首先介绍了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法成像(CT)的原理;然后建立了异常体地电模型,分析超高密度跨孔电阻率法成像(CT)响应特征与规律;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江苏某建筑施工场地桩基基础进行了检测,利用磁测井法印证了桩长长度.印证结果表明利用...  相似文献   

19.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Portland cement paste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and the maturity method.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cement pastes with different water-cement ratios at different curing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turity method has limitation to obtain the strength. It is found that both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follow hyperbolic trend for all the mixes. The hyperbolic equation of each mix is obtained to estimate the ultimate resistivity value which can probably be reac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ement paste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and interpreted by the empirical Archie equation and a strength-porosity eq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fter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linear and independent of curing temperature and water-cement r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