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全成形产品在多针距电脑横机上编织常规款式的可实现性,通过多针距技术的编织原理介绍,隔针技术的设计要点分析,线圈结构图和编织意匠图的绘制,设计了一款带有绞花组织的全成形自带领插肩款产品的工艺,并编织出成品。结果表明:不使用特殊的全成形四针板电脑横机,采用传统双针板电脑横机的多针距隔针技术也能够实现全成形产品的编织,且该工艺无需缝制、套合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双针板电脑横机编织全成形产品的一次创新,有助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电脑横机的针床加工使用情况,及对编织的影响,要求电脑横机针床必须先跑合顺滑后再装配上机,据此提出整机的设计方案。其中主要部件为三角针道的设计,通过分析针床的工作状态,确定了需要磨合的两段部位,从而设计了利用专用的跑合针和选针片进行跑合的三角组件,并说明了整机装配时的注意事项。最后通过试制验证了经过跑合后的针床,织针的运动顺滑,改善了编织质量,提高了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编织使用的纱线、编织部件、机器调试和横机的制造等方面介绍了使用电脑横机织造毛衫时产生稀密针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编织部件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织针、沉降片、齿片、针脚这几方面进行分析。解决方法包括:加强配件管理和依毛衫的要求选用不同型号的织针和配件。此外,从槽宽及槽距的公差的测量、加工精度、针板、插片、织针上下间隙、针尺制造与装配这个几个方面论述了横机的制造造成的稀密针路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使国产电脑横机向高端产品迈进,进一步替代进口,通过对电脑横机用插片和针板在针板组件中所起作用,及其关键尺寸和工艺难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专用数控双面磨床处理插片厚度的加工方案,实现了改善插片质量进而提高针板组件品质的效果;总结了针板组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对针板外形加工的主要尺寸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电脑横机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成衣品质及加工效率,其中,织针和三角的磨合精度又直接决定着电脑横机的加工精度.现有电脑横机由于磨合三角底板的结构限制,磨合精度和效率低,通过对磨合三角装置的研究与改良设计,使电脑横机的出厂加工精度大幅提升,缩短了新机的磨合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电脑横机编织过程复杂、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全成形电脑横机复合针结构;基于槽式织针结构,设计独特的针套,针套可以同时实现接圈或者移圈,优化成圈工艺,实现将翻针、接针动作简单化的目的;采用针板下方储纱针进行配合,织针在编织过程中具有更多位置方便线圈的暂存,实现了全成形及复杂结构花型组织的编织。采用针舌通过来回滑动的方式来闭合和打开针钩,在编织时无需毛刷或纱线驱动而动作,相比传统舌针,线圈退圈动程减小,结构简单且使用更加可靠。采用新型复合针技术可提高织物的编织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促进全成形技术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与国外电脑横机的比较,分析了国产电脑横机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如单极式电子选针技术、沉降片技术、多针距技术等。从零部件的优化设计、成圈工艺的改进、信息化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展望了国产电脑横机的发展趋势。对国产电脑横机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现有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复杂、效率不高、组织稀疏等问题,结合双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阐述该工艺编织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床结构的布局、走针路径的设计、路径转换方式等,并以1+1筒状罗纹为例分析其编织工艺。同时对比分析双针床和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型编织工艺,包括三角系统、罗纹间距、走针路径、织针使用等。该新型全成形工艺采用满针编织方式,提高组织密度,增加翻针路径,同时进行编织和移圈,并采用内、外走针轨道改进移圈三角以减小机头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编织效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脑横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提出采用排除法解决横机故障的方法,并以单系统异常声响为例,运用排除法寻找原因。详细阐述电脑横机机头、针板、机座及其他部装常见故障的现象及解决办法,总结排除法步骤及要点,指出掌握排除法寻找故障的根源,要求注意分析问题的层次性和判断思维的逻辑性,对电脑横机的使用和维修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为电脑横机的常见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电脑横机机械部件按照使用功能分为6类,其中每个零件的制造质量,每种组件、部件的装配质量都将影响电脑横机整机的质量和性能。重点分析编织部件中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三角底板组件、各类三角、顶针三角座、选针器等,重要组件的装配原则及要求,如机座、针床、换色体组件等。并提出几个重要器材的检查及注意事项,为电脑横机如何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和使用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电脑横机机械部件按照使用功能分为6类,其中每个零件的制造质量,每种组件、部件的装配质量都将影响电脑横机整机的质量和性能。重点分析编织部件中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三角底板组件、各类三角、顶针三角座、选针器等,重要组件的装配原则及要求,如机座、针床、换色体组件等。并提出几个重要器材的检查及注意事项,为电脑横机如何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和使用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横机     
有9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公司共展出各种横机(包括柯登机)37台。一些世界著名的横机制造厂商展出了展品。参展机器以两大类为主,即全功能的电脑横机和手摇横机。其中全功能的电脑横机共有11台,占30%,手摇横机15台,占40%。其它为一些简易的电脑提花横机,衣领机,自动嵌花横机,手套机和柯登机等。一、概况电脑横机仍然代表了参展横机的最高水平。德国STOLL公司参展的电脑横机有两台,一台为CMS433.6型宽幅横机,它属于点6系列横机,即每系统三角为6英时的紧凑设计,采用无磨损选针器,专利的弹簧后针等。两个机头各有三个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参展电脑横机的厂商和设备概况;阐述了参展电脑横机的技术特点包括:高机号、粗针机、复合针技术、宽机型、仿手工嵌花、压脚技术、快速折返和动态密度调节技术、计算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系统等;分析了所参展电脑横机最新的发展动态;对电脑横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体会。本届展会共有30家电脑横机生产厂商展出了119台电脑横机,国外生产厂家无一参展,包括德国的斯托尔公司和日本岛精公司都缺席了本次展会,这凸显了国产电脑横机地位的提高;各种新机型的推出,终于使国产机迈开了摆脱同质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手摇横机的拷针方法在受到牵拉力时极易产生线圈脱散,特别是在通过电脑横机牵拉辊时线圈脱散更加严重,因此这样的拷针方法在电脑横机上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分析电脑横机拷针的工艺技术,总结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对电脑横机拷针工艺进行完善和创新,设计出挂一针拷针和全挂拷针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宋广礼 《针织工业》2013,(12):12-16
回顾了针织横机的起源、历史以及发展过程,阐述了40多年来电脑横机的技术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电子单针选针、全功能电脑横机、整体服装编织技术、嵌花横机、多针距技术、复合针电脑横机、无机头电脑横机,重点介绍了国产针织横机从手摇横机到电脑横机的技术进步的发展状况,指出目前国产电脑横机在基本功能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在"织可穿"技术、多针床技术、复合针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袁新林  徐艳华 《毛纺科技》2012,40(11):22-27
介绍几种采用电脑横机编织的横机领领形设计方法与工艺,详细分析横机领领形的设计方法,阐述每款领形的造型特点与应用、横机领编织工艺及编程方法,并给出每款领形的编织模拟图及上机程序全图。研究结果表明:在罗纹方翻领的基础上,横机领还可设计成收针翻领、收放针翻领、放针立领、凹边翻领及凸边翻领等领形,运用电脑横机的编程技术可快速制作上机程序,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从而可以上机编织出各种领形的横机领。随着电脑横机编织技术的日益提高,设计与制作不同形状的横机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便适应服装的丰富造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电脑针织横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针织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迫使电脑针织横机向着更快的运行速度、更高的稳定性以及能编织更多复杂的花样品种等方向发展,而电子选针器对提高电脑针织横机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电脑针织横机电子选针器》行业标准,规范国内生产厂家电子选针器的技术标准,有助于适应我国电脑针织横机行业的发展要求,引领我国电脑针织横机行业和产品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对电脑横机装配生产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缩短了产品装配生产周期、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压缩在制品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了电脑横机装配时间等。本文通过对一个装配工序进行实例剖析,用数据对比说明了装配生产线的优势所在,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参展电脑横机的厂商和设备概况。概述参展电脑横机的最新技术特点,包括:国内外全成形编织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的应用等。并分析最新机型研究情况,包括:南通天元隐形四针板全成形电脑横机(TY360Q/375Q),斯托尔(Stoll)公司的新机型BMS 52 ki,以及江苏金龙科技AFC系列电脑横机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电脑横机的机械结构和编织工艺的分析,得出织针组件及机头组件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脑横机控制系统的通信方法,并从电脑横机的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出发,分析和验证了CAN通信总线针对电脑横机通信的相关技术指标。结果表明:利用CAN总线实现电脑横机的主控制系统与机头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应用CAN总线控制器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电气隔离,有效地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为在电脑横机上稳定实现多种编织工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