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纬平针织物的平整性,常采用对针织物进行涂层的加工工艺,但织物的透气性等服用性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为避免针织物舒适性和透气性受到损伤,采用主原料与低熔点双组分涤纶长丝交织,利用低熔点纤维熔融黏结的特点,改善针织物的平整性。测试了针织物经2种加工工艺后的防脱散性、折皱回复性、抗弯刚度和透气性等性能,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针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涂层定型工艺织物相比,纤维热熔定型工艺在改善针织物平整性的同时,能够保持针织物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熔点涤纶长丝、氨纶长丝、棉纤维纺制5种不同长丝张力的复合包芯纱,并对纱线条干CV值、断裂强力、毛羽数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优选其中两种棉涤氨复合包芯纱,分别织造纬平针织物,并对织物进行110℃热处理,测试织物热处理前后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低熔点涤纶长丝张力为20 cN、氨纶长丝张力为10 cN条件下制备的棉涤氨复合包芯纱性能最优,其纬平针织物经热处理后低熔点涤纶长丝产生热收缩,带动线圈收缩,织物线圈结构更加紧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通过简单热处理来改善针织物性能的方法效率高、能耗低、环保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热处理对含低熔点涤纶长丝针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赛络菲尔包芯纺,制备棉、氨纶、低熔点涤纶复合纱,并织造纬平针织物。采用载体染色法,观察低熔点涤纶长丝在复合纱中的包缠和黏结情况,并对织物进行热处理,观察线圈间黏结点及织物线圈密度变化,探讨90、100、110℃热处理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织物的脱散性、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到改善;热处理温度为100℃时,织物线圈密度最大,织物的克质量和拉伸断裂强力最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使用超细牛奶蛋白腈纶、竹黏纤维、改性涤纶长丝与易定形莱卡纤维开发的轻薄保暖弹性针织面料的染整加工流程。指出选择活性染料Sumifix对竹黏纤维进行染色,并选用配伍性好的阳离子染料对超细牛奶蛋白腈纶与改性涤纶长丝可进行同浴染色,染色温度110℃,严格控制升降温速率、排水温度等因素,可以解决这两种纤维染色的同向性和均匀性问题,改善布面起皱和折痕现象。采用预定形和成品定形可改善布面起皱、手感和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预定形温度170℃,10 s;成品定形温度140℃,20 s。检测数据表明,按此染整加工流程生产的面料色差、色牢度较好,布面尺寸性稳定,并具有速干、抗菌防臭、保温和抗起毛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5.
PTT混纤针织物风格的主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级评定法对PTT短纤、长丝、PTT/PET的复合丝与常规纤维混纺交织研制的31种针织面料进行了主观评价打分,然后对这些试样的评价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锦纶长丝与PTT长丝交织成的长丝针织物中使用0.11 tex的锦纶能够改善织物的手感;在PTT/PET并列复合丝与细旦涤纶交织制成的针织物中使用0.22~0.33 tex的并列复合丝虽然可提高弹性,但会降低手感,在产品设计时应考虑将其他手感优良的纤维覆盖在织物表面;加入适当细度及含量的涤纶纤维可降低织物成本,提高产品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分级评定法对PTT短纤,PTT长丝,PTT、PET复合丝与常规纤维混纺交织研制的31种针织面料进行了主观评价打分.然后对这些试样评价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锦纶长丝与PTT长丝交织成的长丝针织物中使用0.12tex的锦纶纤维能够改善织物的手感;在PTT、PET并列复合丝与细旦涤纶交织制成的针织物中使用2~3tex的并列复合丝虽然可以提高弹性,但会降低手感.产品设计时应考虑将其他手感优良的纤维覆盖在织物表面;加入适当细度及含量的涤纶纤维可以降低织物成本、提高产品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竹炭涤纶长丝和吸湿排汗涤纶长丝为原料,按照不同的交织比例织制5种适用于内衣的针织面料。测试并分析织物的性能,包括耐磨性、顶破性、抗起毛起球性、悬垂性、保温性、透气性、透湿性、吸湿性,分析竹炭涤纶与吸湿排汗涤纶交织比例对面料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到最佳的纱线交织比例,为竹炭纤维与吸湿排汗涤纶交织针织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PTT/PET双组分长丝针织物布面不匀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TT/PET双组分长丝针织物布面不匀的问题,利用PTT/PET双组分长丝在无缝针织机上进行试织,通过无缝针织工艺的调整无法消除PTT/PET针织物布面这种随机性“条阴状不匀”,对PTT/PET双组分长丝结构及模拟织物整理工艺处理后的长丝结构进行研究,探明了该类长丝的“条阴状不匀”的成因,发现其左右螺旋且不断翻转的三维卷曲是布面“随机性条阴状不匀”的形成根源;通过改进纺丝工艺制得了新型PTT/PET双组分丝,从根本上消除了该类针织物布面的“随机性条阴状不匀”,且其织物布面均匀美观。  相似文献   

9.
总结莫代尔涤纶长丝针织物横档的产生原因。介绍了分析织物横档的流程及常用方法,包括手感目测法、拆布分析法、纤维还原法、化学溶解法、仪器分析法等。以莫代尔涤纶长丝针织物为例,对产生横档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原纤化、纤维粗细不匀、纱线条干不匀是造成莫代尔涤纶长丝针织物横档的主要原因。认为:认真分析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织物横档。  相似文献   

10.
竹炭涤纶纤维的热学性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炭涤纶纤维具有吸水快干、发射负离子、抗菌、除异味等功能性.文章比较了竹炭涤纶纤维与普通涤纶纤维的熔点,测试了染色竹炭涤纶/羊毛混纺面料经干热熨烫后2种纤维颜色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竹炭涤纶纤维的熔点比普通涤纶纤维的熔点低约7℃,染色竹炭涤纶纤维经200 ℃干热熨烫30 s后,颜色即变浅,变透明.因此,竹炭涤纶/羊毛混纺织物在烧毛、热定形等后整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  相似文献   

11.
对咖啡炭涤纶长丝交织、咖啡炭腈纶混纺针织面料进行顶破、耐磨、起毛起球、保暖、透气、透湿、导湿等性能测试,得出结论:咖啡炭长丝织物的顶破和耐磨性好,咖啡炭混纺针织物比棉针织物耐磨性好;咖啡炭长丝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优于咖啡炭混纺织物;咖啡炭长丝与棉纱、天竹纱、棉氨包芯纱交织后,织物的透气、透湿、导湿性增强;咖啡炭混纺针织物比棉针织物保暖性、透湿性和导湿性好;咖啡炭长丝和短纤织物穿着舒适,适宜直接接触皮肤穿着。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7,(4)
采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长丝直接加捻织造成的罗纹织物作为筋层,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长丝通过多管道间隔输送长丝铺网的方法铺放在筋层上,覆盖单层PET-PA6双组分橘瓣纤维水刺布以防止纤维飘散,然后用水刺加以复合制得加筋非织造布。经实验测得:加筋非织造布的拉伸性能、刚柔性及悬垂性都介于针织物和普通非织造布之间,而防刺性却优于二者;针织基布大幅改善了普通非织造布弹性差、刚度大的特点;筋层织物的密度决定了复合效果和最终产品的性能。产品主要应用于防刺防弹服装,相对于层叠捆绑或黏合,水刺复合使防刺层总厚度减少4 mm,质量减少约1 kg,舒适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纬编针织物存在易脱散、卷边等问题,采用莫代尔纤维和低温可熔氨纶开发了一种纬编结构防脱散面料,详细介绍了针织面料的设计思路、织造方法、低温预处理工艺、染整工艺,并对成品质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确定了低温预定型工艺条件为175℃、定形时间60~80 s,可使定形温度降低15~20℃;本文开发的防脱散纬编针织面料达到GB/T 22848—2009优等品要求,且符合GB 18401—2010标准。  相似文献   

14.
借助电子显微镜对U形涤纶长丝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并对U形截面涤纶长丝、十字形截面涤纶长丝以及普通圆形涤纶长丝形成的针织物的导湿快干性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U形截面涤纶长丝针织物具有较高的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短,芯吸高度大,水分蒸发率高,透湿量较大,其织物的导湿快干性能好于十字形和圆形涤纶长丝织物。  相似文献   

15.
测试了PTT针织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定形前后织物尺寸稳定性能、纤维临界溶解时间、织物延伸度与拉伸应力的关系、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针织物顶破强力以及织物的染色性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了PTT针织物较佳的热定形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锦氨针织物的吸水性及服用性能,采用自制的亲水整理剂JL-03对锦氨针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亲水整理剂JL-03用量、p H值、定形温度、定形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测试并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白度、手感、弹性及耐洗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整理剂JL-03对锦氨针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亲水整理剂JL-03用量为40 g/L,p H值为5,定形温度为170℃,定形时间为60 s;亲水整理剂JL-03可以提高锦氨针织物的吸水性,改善织物的手感,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并且不会对织物的白度及弹性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涤纶纤维在穿着或生产中易产生静电问题,文中采用聚醚酯、表面活性剂与亲水硅油的复配物抗静电剂LD-5对纯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采用浸轧整理方法,探讨了抗静电剂LD-5用量、p H值、焙烘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后织物抗静电性能、透气性、悬垂性和弯曲性。结果表明,抗静电剂LD-5对纯涤纶针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抗静电剂LD-5用量20 g/L,p H值为6,烘焙温度160℃,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悬垂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且织物透气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探讨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技术对涤纶长丝针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用传统水染和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的涤纶长丝制成相同规格的针织物,对比两种织物的顶破强力、透气性和保暖性,通过KES风格评价系统测试了两种织物的拉伸、剪切、弯曲和摩擦性能等。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加工的涤纶长丝织物性能与传统水染涤纶长丝织物相近,部分性能甚至优于传统水染涤纶长丝织物,为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可加热纬编针织物的电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莉  刘皓 《纺织学报》2015,36(4):50-0
为开发可加热纬编针织服装,采用衬纬方式将导电丝织入针织物中,并对其电热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分别将单根、2根、3根镀银长丝和单根不锈钢长丝衬入到针织物中,测试导电纱线的最大负载电流、织物的热稳定性、织物的电热升温特性和表面温度的均匀性。结果显示:不锈钢长丝的最大负载电流最大,其次是3根镀银长丝的;通电后,衬入镀银长丝织物的电阻变化率较小;衬入3根镀银长丝的织物通电后温度升高的速度较快,且达到稳定工作的温度较高;测试范围内,织物的稳定温升与输入电压成正比;织物表面温度均匀性较好。认为可选择衬入3根镀银长丝的纬编织物制作可加热针织服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涤纶混纺织物的弹性与其原料(特别是羊毛成分)和织物紧度的关系;织物褶裥性能与所含涤纶成分、织物定形温度和定形时间的关系。作者通过试验认为:毛涤混纺织物的羊毛与涤纶比例以采用50/50或45/55较为理想,这样对织物弹性和褶裥持久性均有利;适当提高定形温度和延长定形时间,有利于改善织物褶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