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来丙烯酯乳液聚合方法新进展,包括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超浓乳液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种子乳液聚合及氧化还原引发的乳液聚合等。另外,对不同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也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从热力学、接枝工艺方面阐述了丙烯酸酯类复合乳液聚合机理,同时用实验验证了机理的合理性,提出了“涂层-接枝”核/壳结构机理。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争明  周梅村  曹铭 《辽宁化工》2005,34(4):165-167
综述了近几年来丙烯酯乳液聚合方法新进展,包括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超浓乳液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种子乳液聚合、辐射及氧化还原引发的乳液聚合等。另外,对不同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也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振扬  赵栋 《化工时刊》2009,23(8):34-3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选用了复合乳化剂体系(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并讨论了该复合乳化剂体系的用量、配比及引发剂用量对聚合产物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测定乳液的Zeta电位和机械稳定性、以及应用红外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的实验,综合性强,适合教学。  相似文献   

5.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粒径约40 nm分布均一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及反应型乳化剂V -20S的引入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跟踪测试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以MS - 1/SDS/OP - 10为乳化剂且质量比为0.7∶0.2∶0...  相似文献   

6.
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环氧树脂用量及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DSC对乳液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工作合成了一种带磺酸基团的高分子乳化剂AS,并应用于丙烯酸酯的乳液聚会,得到稳定的乳液,与常规乳液比较,耐水性和化学稳定性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8.
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证明当十二烷基苯硫酸钠(SDS)与OP-10的比例为1∶3时,乳液的稳定性好;当乳化剂用量为4%时乳液机械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都能达到要求;适当提高预乳化体系的温度(大于45℃),可以在相对短的预乳化时间内得到稳定的预乳化液。加料时间大于45m in可以得到稳定的预乳化液。搅拌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对预乳化液稳定性不利。聚合反应中随着活性交联单体丙烯酰胺加入量的增加,涂膜吸水率先下降然后又增加,丙烯酰胺含量为2%时,涂膜吸水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的最新发展,包括亲水性共聚单体、离子型单体、反应型乳化剂、挥发性乳化剂和助溶剂参与的聚合体系等,对这些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与机理进行了归纳.指出了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发展方向,对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良好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动力学角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AIBN),助乳化剂(丙烯酸)以及乳化剂(SDS)浓度对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微乳液体系中引发剂,乳化剂,助乳化剂浓度的增大,其相应的最大聚合速率的变化不是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甲酯与聚醋酸乙烯酯的核/壳乳液聚合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俊刚  樊荣 《粘接》1993,14(4):11-13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甲酯在聚醋酸乙烯酯种子胶粒上的核/壳复合高分子乳液聚合反应。讨论了接枝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的浓度、单体与聚合物的比例、乳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该类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核/壳乳液聚合反应的一些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TDE-85环氧树脂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合成条件(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投料比,反应类型及不饱和酸种类的选择等)对合成反应及合成产物性状的影响。另外,还考察了该合成产物的UV固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高稳定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选择最佳的乳化剂及乳化工艺条件来制备稳定性优良的环氧树脂乳液。  相似文献   

14.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于水性油墨的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可以由丙烯酸丁酯(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3种单体采用传统的自由基溶液聚合方式合成,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包括引发剂,溶剂,加料方式,聚合的时间和温度,对影响树脂性能的指标如共聚物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因素,采用DSC,IR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用环氧树脂室温交联含羧基丙烯酸乳液交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环氧树脂为交联剂,提出了对含羧基聚合物乳液在有机多胺存在下实现室温交联的方法,通过对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及DSC研究,结合乳液在交联行为和交联树脂性能方面的差异,揭示了环氧树脂室温交联含羧基聚合物乳液的交联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选用过氧化氢二异丙苯-硫酸亚铁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正丁酯的乳液聚合,研究了单体进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度、乳胶粒子尺寸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聚合条件,单体加料时间延长至3h时,粒径由90 nm减小至65nm,分子量降低了38%;当反应温度由20℃升高至70℃时,粒子粒径由95nm减小至65nm,表观聚合反应活化能为29.80kJ/mol。  相似文献   

17.
乳液聚合的主要组分为单体、水、引发剂等。要正确地制定乳液合成配方,应对这些组分的性质、作用以及对结果产物的影响有系统的了解。本文以合成丙烯酸酯类建筑内墙涂料为例,介绍了在进行乳液合成之前进行配方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快速高吸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在聚合体系中引入致孔剂和大分子增容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快速高吸油性树脂,考察了致孔剂用量、增容剂用量、乙酸乙酯/异戊醇混合致孔剂质量比等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引入致孔剂乙酸乙酯,不仅使树脂对甲苯和汽油的吸油率分别达到了3300%和1000%,而且吸油速度加快,2h内可达到饱和吸油;在致孔的基础上引入增容剂,可使树脂对汽油的吸收率显著提高,达到了1500%。  相似文献   

19.
聚苯乙烯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氧树脂和稀释剂环氧丙烷丁基醚为囊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高分子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全新的自修复微胶囊-聚苯乙烯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考察了不同种类与不同用量的乳化剂对囊芯与壁材溶液进行乳化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添加方式等对聚苯乙烯包覆环氧树脂与活性稀释剂微胶囊合成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合成了聚苯乙烯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1%阿拉伯树胶作为乳化剂,先加入BPO引发反应5h后再加入过硫酸钾,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时间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